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20 0 3年 5月 2 1日当地时间 1 9时 4 4分 ,在阿尔及利亚宰穆里以北 ( 37 1°N ,3 9°E)发生里氏 6 9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先后有 32个国家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灾害现场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赴国外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其反应速度、现场救援的表现、救援后期的医疗救助和建筑物受灾情况鉴定等工作受到联合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除在地震现场从事紧张的地震救生任务外 ,随队的地震专家还与阿尔及利亚同行就这次地震的地震活动、发震构造和地震监测等方…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06,(10):44-44
2006年10月12日晚7时,为检验地震部门和救援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福建省举行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这是福建省地震救援队成立后首次拉动演练。本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分为指挥部桌面演练和某地模拟地震现场演练。桌面演练主要进行现场与指挥部的信息联络、灾害评估、应急辅助决策和  相似文献   

3.
海地是一个长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严重的贫困状况导致了社会应对灾害的脆弱性,政府一方面无法提供大量的资金建设防震、抗震房屋,另一方面也未曾有效制订建筑标准,也无强制执行的建筑法规,导致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建筑物普遍不设防、抗震性能差,震后损失重。2010和2021年海地分别发生7.3级地震,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海地政府应急响应及救灾效果、国际救援组织援助情况3个方面对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地震灾害均有国际救援力量参与,2010年的地震救援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以国际力量救援为主,海地政府为辅的救援活动;而2021年政府的应急响应速度有显著提升,在救灾中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对国际救援案例和国际救援力量的分析和研究可为我国国际救援队伍派出、对外援助提供有效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中的安全评估策略及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从倒塌废墟中快速、有效营救幸存者是专业救援队的使命,确保救援队伍自身安全是国际救援界普遍倡导和认可的救援理念,如何确保队伍行动安全是衡量救援队伍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救援现场安全评估就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较为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地震救援中的安全问题,重点介绍救援中最重要的倒塌建筑和危险物质评估,主要是讨论评估的基本策略及步骤。  相似文献   

5.
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与指挥决策系统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经过三年来的开拓性发展,完成了多次具有减灾实效的成功救援行动。然而,由于我国救援事业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回顾总结了国际上发达国家灾害紧急救援指挥决策系统现状,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两年以来多次境内外地震紧急救援行动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建立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和救援指挥决策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初步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救援数据库和决策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由来与发展;讨论了组建广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对策;提出救援队建设的原则和形式,探讨今后地震救援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地地震国际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赶赴海地灾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1月13日至1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经过全程15天的艰苦工作,成功找到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特别代表在内的15具遇难人员遗体,在灾区开展了巡回医疗救护,医治了大量伤员,并开展了卫生防疫和宣传工作。此次海地救援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IEC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后的首次国际救援行动,这次救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务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埋压人员的快速搜索是地震救援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微波成像生命探测仪作为当前废墟搜索的装备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救援队利用现有综合训练场地进行该类装备的测试方法,在装备针对性测试和深度功能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微波成像生命探测仪的现场使用效率和技术发展。为此,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主流地震模拟废墟训练场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结合汶川地震废墟三维采集数据和队伍实战经验,给出微波搜索装备综合测试方法,并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完成了测试平台的搭建,取得较好的装备测试效果,为应急救援装备电子化和标准化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伊朗巴姆地震中的国际救援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巴姆地震后伊朗国内及国际应急响应、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UNDAC)及其现场协调中心在灾区进行的国际搜救协调行动,介绍了前往巴姆地震灾区救援的各国国际救援队的情况。最后给出了巴姆地震灾害所提示的在紧急救援及震害防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地震现场调查,费时费力,为第一时间快速了解灾区灾情,以便尽快做出救灾决策,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辅助获取灾情信息十分必要。进行了无人机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地震的应用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了地震极灾区库孜滚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震前GF-1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震现场震害调查数据,获取极灾区灾情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采集极灾区遥感影像,有利于对灾情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结合震前遥感影像和地震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损毁程度遥感解译,可快速获取灾情,无人机技术在地震应急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为灾情评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顺昌ML4.7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福建顺昌4.7级地震震区建筑物震害的调查结果,归纳了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并对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重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城市附近的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地震的元凶是活动的断层。对隐伏在城市地下的活断层进行研究,探明其位置和活动特性,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活断层的研究。本文着重对活断层与地震灾害、活断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苏州地区的断层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全国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诸多水库震损,同时这次大地震也引发了对于高地震烈度区修建水库大坝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其中包括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讨论,甚至有学者提出这次大地震与岷江上修建的紫坪铺大坝有关的论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别从历史角度并结合国内外已经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实例,明确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及其与天然构造地震的差别。本文最后就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蓄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地震现场监测工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论文概述了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管理规定,重点分析中国大陆6次强地震发生后现场监测工作,通过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就进一步提高地震现场监测效能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应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健全制度,提高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5.7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5年11月26日瑞昌Ms5.7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5.7级地震前大区域内出现中等地震异常条带,区域地震活动出现空区等异常图像。文中还给出了5.7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丛集性、低b值、应变释放加速等异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亚板块及其临近区域的不同时段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分析,发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一些特点,再回归到地震动力学环境中去,建立了理论解释模型和两条判据假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地震活动图像综合分析后,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中提出:松嫩盆地是5级以上中强震的主要孕震区。2005年7月25日林甸Ms 5.1地震对此给予了验证。本文对此过程阐述并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这种综合预报方法对地震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地震前兆十分复杂,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候,有可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震前兆,只要我们有相应的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能力,是有可能实现地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18.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震前我们实验室主要做出以下预测:(1)根据我国强震的空间分布有序性规律,在2015年曾做出预测:甘肃省东南部、四川交界处将来可能会发生8级地震;(2)根据44年周期和7年周期,2016年预测四川区域在2017年会有7.5级地震发生;(3)依据地磁仪器观测到的数据异常,2017年7月28日认为近期将有6~7级地震发生。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经综合分析我们的三次预测,以及6—7月在四川茂县出现的多次滑坡事件,认为若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短临预测方式。  相似文献   

19.
梁建宏  刘杰  杨文  邓菲 《地震》2015,35(1):1-10
本文发展了一种单台检测低频地震事件的方法, 并用其检测2008年汶川MS8.0地震、 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前的低频事件。 使用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前周边的宽频带台站数月的垂直向连续波形, 经过2~8 Hz带通滤波、 窗长为10 s的包络平滑、 窗长为20 min的中值滤波, 去除近场天然地震及远场大震与低频噪声的影响后, 发现这两个大地震前有少数台站在连续数天的时间内, 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十分钟到数小时)、 包络中值明显大于背景噪声的现象, 其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与非火山震颤(NVT)的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我们认为这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疑似慢地震事件。 初步应用表明, 本文所用的方法对于从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中提取NVT信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监测系统的组成情况及对由多省区组建而成的地震现场监测系统进行统一组织指挥、统一技术管理的作法,指出在地震现场监测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原有监测网点的作用,应增设短临预报效果较好的观测项目以弥补原有台网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