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用户定时校频精度,我们通过使用移相技术并利用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和高精度计数器,对长波接收系统时间延迟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获得了比原先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用于地波传播时延计算的大圆距离计算公式,在椭球体面上,这三种公式在一定的近似下被统一起来,并给出了考虑高程时的简单近似公式及忽略高程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长波无线电波(30~300KHz),尤其是地波传播,由于衰减小,不受电离层的影响,相位稳定,因而被广泛用于通讯、导航与授时。目前,国际上已建立的罗兰—C导航系统就是一种利用长波的高精度远距离导航系统,同时也是高精度授时系统。还有许多专门用于通讯,发播标准时间与频率的长波台。我国已经建成的12KW(脉冲峰值辐射功率)长波台,和正在建设中的1200KW长波台也是用来发播标准时间与频率的,待付台建成后也可用于导航。利用长波信号进行定时和同步与导航不同,在象罗兰—C这样的双曲线导航系统中,测量的是两条路径上的传播时延差,地面特性对传播时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提出了测量长波定时接收机系统(包括环形天线和同轴电缆)时延的方法,对其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2000C型和PO20型两种长波定时接收机的时延实测值。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利用长波定时,要求距离计算达到来级精度。本文提供了坐标系统的变换公式,以达到在同一椭球面上进行距离计算。换算到WGS—72椭球面上的坐标值与直接测定的坐标值(在WGS—72椭球面上)相差甚微,两者分别计算到Y台的时延仅有0.017μs的差异。可以满足Loran—C地波传播距离和时延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13.
15.
关于 LF 电磁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性的问题,日本 Shigetaka Hjima 先生从收、发两地坐标改正和分析 LF 定时接收机天线时延的角度作过论述,本文试图从授时控制 LF 定时及接收机设备时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1978~1981年三次搬钟实验结果,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利用“交响乐”卫星和巴黎天文台进行时间比对的结果(1979年6月18日~27日)以及 Shigetaka Hjima 先生在《日本的时间与频率》一文中所公布的搬钟实验资料。分析这几次实验所反映的 LF 地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一致性(偏差小于1μs)与不一致性(偏差大于1μs)的情况和其中的原因,认为这种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LF 时号的发射天线电流相位超前于主钟秒詹号。本文讨论了 LF 定时接收机时延采用值和实测值问题,及其对授时台控制和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影响.强调了正确测定 LF 定时接收机系统时延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参考文献(2,3)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大山区的复杂陆地地波路径的分段和确定各段路径等效电导率σc的方法,给出如何利用接收点场强实测值和已有的理论色散修正曲线(δt-d)^(6)近似计算色散修正值的方法,并对4条含大山区的复杂路径信号传播时延实测值tg^-(收)与预测值tg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路径分为3段等效时的预测准确度要比整段等效高得多。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BPM短波授时台目前使用的脉宽调制(PDM)发射机的电路结构,时频特性,调制信号失真及影响时延变化的因素作分析的基础上,对脉宽调制(PDM)发射机时延进行了分析测量,这一工作不但为授时发播控制提供了参考,还有助于时频工作对这种发射机有关时频性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赵铭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1,(12):1-4
在太阳引力场中,射电源信号的传播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方向的变化改变了射电源在天球上的视位置。速度的变化改变了信号传播的“光行时”。为了计算引力效应产生的附加时延,有人依据视位置变化,有人依据光行时变化。本结论是,前一种算法在概念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陕西天文台卫星电视传递时间频率系统所测得的时延值变化特性,依据实测数值给出时延值日变化的模式并与实际结果做了比较。把连续6天这个模式的结果再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可以预报后6天的时延值,精度为几微秒。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