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的“2007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于2007年11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60个单位的300名嘉宾和代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快速发展,对地观测系统由最初的单星模式发展为现在的轻小型卫星组建星座,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地精细化观测。未来将对地观测卫星星座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飞机等空间节点通过动态组网,建立天基空间信息网络,以实现智能化空天信息的实时服务。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感知、认知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本文提出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脑(earth observation brain,EOB)的概念,对地观测脑是基于事件感知的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对地观测脑的概念模型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举例说明了对地观测脑初级阶段的感知、认知过程。将来对地观测脑可以回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目标(what object)发生了何种变化(what change),并在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和地点(right place)把这些正确的信息(right information)推送给需要的人(right people)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全球用户可实时获得所需的任何数据、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4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与加拿大MDA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了"RADARSAT-2卫星数据分发新闻发布会"。从即日起,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正式分发加拿大RADARSAT-2卫星数据.来自国土、地质、测绘、农业、林业以及石油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5.
简单介绍和回顾了国外、国内及北京市数字地球技术的发展情况 ,分析了北京市建立自己的数字地球之必要性和现实性。论述了北京数字地球与中国数字地球的关系及其构成 ,分析了北京数字地球的建设差距 ,指出了北京数字地球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对地观测中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独特优势。近十几年来,多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大幅宽、高分辨率、多基协同等SAR技术的问世,代表着新型SAR观测时代的到来。为对这一SAR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SAR系统观测能力的发展,包括如何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层次SAR综合对地观测数据及实现月基SAR等观测技术;然后,总结了杂交介质建模、时频分解、深度学习、压缩感知等新型信息提取方法在SAR领域发挥的作用;最后,介绍了新型SAR在城市管理、植被调查、极地与海洋测绘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SAR观测技术在测绘领域更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框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进入空间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已向空间发射了5000余颗卫星或空间飞行器,其中相当大部分为对地观测卫星。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从空间观测地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对地观测与抗震救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地观测以及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5  
从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地球”对中国的挑战以及“数字地球”本身所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琦  杨超伟  易善桢 《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根据我们一年来对“数字地球”的研究,从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涉及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应用前景等问题,比较客观地阐明了“数字地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球"战略及其制高点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陈述彭 《遥感学报》1999,3(4):247-253
科学技术本来就是双刃剑。“数字地球”战略可能有助于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全球化经济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与安全。中国既要积极参与,更要独立自主。实现国家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付“数字地球”的挑战是对策,不能混淆,不能等同。各国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的。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及时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中的数据处理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数字地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字地球的基础和关键是数据,文中首先扼要归纳了数字地球中数据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了数字地球中的数据处理理论,并对数字地球中的数据处理理论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Geospatial data are gathered throug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ethods. The integration and handling of such datasets within a Digital Earth framework are very important in many aspec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ne means of addressing these tasks is to use a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and map points of the Earth's surface to cells. An indexing mechanism is needed to access the data and handle data queries within these cell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general hierarchical indexing mechanism for hexagonal cells resulting from the refinement of triangular spherical polyhedra representing the Earth. In this work, we establish a 2D hexagon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diamond-based hierarchies for hexagonal cells that enables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for various hexagonal refinements and demonstrate its usefulness in Digital Earth frameworks.  相似文献   

16.
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119,自引:4,他引:119  
本文叙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与相互关系,通过讨论分析,对如何推动我国信息高科技发展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测绘学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津生 《测绘工程》2000,9(4):7-9,13
叙述了数字地球的由来、概念和作用。从现代测绘学的发展,阐述了它在构建数字地球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及其军事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球是全球信息化以及各国军事竞争的必然产物,在现代化战争和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地位作用,研究了数字地球军事应用开发环境的构建,最后重点论述了数字地球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finition of a European perspective on Digital Earth (DE), identify some action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DE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and thus strengthen the European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gital Earth (ISDE). The paper identifies opportunities and synergies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priorities in Europe (Europe 2020, Innovation Union and Digital Agenda) and highlights a number of key areas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E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1) integr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DE; (2) exploiting the Observation Web with human-centred sensing; and (3) governance,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er linkages across the European landscape of funding streams and initiatives. The paper is offered also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vision of DE to be presented at the next International DE Conference in Perth, Australia, in August 2011. The global recognition of this new vision will then reinforce the European component and build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DE across the globe.  相似文献   

20.
数字水准仪观测模式及其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数字水准仪的应用。着重探讨了数字水准仪的测量模式,对数字水准仪不同模式下观测值的定权原则、电子和光学两类测量仪器施测数据混合组网平差时观测值的定权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某滩海工程水准网建设,对该工程中数字水准仪与普通光学水准仪的测量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