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寻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规律,以藁城区2001—2018年的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工开采量等数据为基础,对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P-Ⅲ型曲线法确定降水序列的丰、平、枯年份,分析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人工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001—2016年逐渐增大,在2016—2018年趋于减小,2016年为转折点;在空间上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北部埋深小、南部埋深大的特征,北部水位埋深较同期南部水位埋深要浅5~10 m。2)降水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重要因素,枯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8~1.5 m之间,平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2 m之间,丰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1 m之间。主灌期(3—6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速率均为cm/d级,非主灌期(7—10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减少速率均为mm/d级。3)人工开采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业开采量占人工开采量的80%。综上认为,藁城区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地下水位埋深增加0.45 m。  相似文献   

2.
田华  李金芳  杨嘉懿  谢祖锋  张晴  蒲芳 《水文》2022,42(3):102-108
为探究宁东北部植被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明确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下水位埋深、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水文气象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应用MODIS NDVI数据结合同时期气象和区域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宁东北部植被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68.41%增长率);区域内植被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西北部NDVI大于0.3的面积增加了15.63%;NDVI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埋深和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地下水位埋深为3~4 m时,植被指数达到最大。研究区植被指数变化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因素对NDVI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蒸发量>地下水位埋深>降水量>气温。  相似文献   

3.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及地下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媚  张强  杨春杰 《地学前缘》2013,20(3):227-233
干旱区植被与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揭示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由于降水稀少,中国西北地区植被的生长发育与地貌和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大尺度上研究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遥感方法,基于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在流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中国鄂尔多斯高原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发育与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河谷、滩地、沙丘、沙地地貌的植被发育状况是依次变差的,植被在高程1 220 m左右处发育最好。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为1~5 m,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 m时,气候与土壤因素是决定植被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植被的长生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分布与地形地貌及地下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媚  张强  杨春杰 《地学前缘》2013,20(3):227-233
干旱区植被与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揭示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由于降水稀少,中国西北地区植被的生长发育与地貌和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大尺度上研究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遥感方法,基于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在流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中国鄂尔多斯高原海流兔河流域植被发育与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河谷、滩地、沙丘、沙地地貌的植被发育状况是依次变差的,植被在高程1 220 m左右处发育最好。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为1~5 m,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 m时,气候与土壤因素是决定植被的主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植被的长生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 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 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 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 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 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 m和15~19 m。  相似文献   

8.
应用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植被覆盖率,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内裸土和低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是逐渐减小的;而中等覆盖率、较高覆盖率和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都是逐年增加的;气象因素、高程、地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矿化度是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植被指数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植被对地下水位埋深的依赖性较为复杂:芦苇、沙蒿和红柳对水位埋深的变化较为敏感,当水位埋深小于2 m时,植被生长较好;而白刺则对地下水位埋深的依赖性较小。当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小于3 g/L时,植被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气候条件和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对于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陆面水文模型VIC驱动统计模型RTFN开展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黄淮海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远大于温度变化,埋深较浅区比埋深较深区敏感.在温度变化2~5℃,降水变化±15%的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区平均地下水埋深变化范围大致为-81~96mm.由于地下水具有自记忆性,导致埋深对降水盈余响应滞后.该地区最大的埋深变化出现在8月.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5)
选用南京地区近5年来的地下水水资源量和月地下水埋深,通过开采系数法分析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较大,在不大幅度影响开采潜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区域总开采量;(2)南京市63.2%深层地下水监测井代表区域地下水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区域水位2014年有所回升;(3)提出了监测方式改革、监测站网调整等建议,为南京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吉林西部供水工程所涉及的部分行政区以及向海、莫莫格、查干湖和波罗湖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盐碱化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西部供水工程项目覆盖区总体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其中查干湖生态区与莫莫格生态区的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而覆盖区域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地下水矿化度以及气候条件,其中地下水位埋深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对银川平原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孙宪春  金晓媚  万力 《现代地质》2008,22(2):321-324
植被是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地下水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MODIS-NDVI遥感数据与地下水位观测数据,从大尺度上研究了银川平原地下水与植被的关系,并结合实测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地下水位埋深与NDVI变化率的关系曲线,定量分析了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并对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在3 m时,植被长势最好;而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是1~5 m;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 m时,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影响逐渐减弱;当水位埋深超过8 m时,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的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林金 《地下水》2013,(3):85-87
随着喀什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和控制体系尤为迫切。长期监测了喀什地区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埋深变化,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11年全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喀什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喀什噶尔流域和叶尔羌流域地下水埋深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至平原区埋深最小,大部分区域小于5m。全年内6、7、8、9月份因地下水蒸发量和开采量较大,埋深均大于6.9m。2012年与2011年同期(第一季度)相比,喀什市及其周边地区埋深增大0.2~0.4m,可能与人工开采活动有关,两河流域下游埋深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地下水》2022,(3):61-62+162
通过收集分析2000-2016年泰安市平原区降雨资料和地下水位统计资料,计算出泰安市平原区多年逐月平均埋深和降雨量,并对2020年泰安市平原区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对比历年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制作泰安市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图,分析降雨量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分析多年来泰安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提出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呈正相关的变化趋势,建议根据雨量和埋深变化建立预警机制,以指导泰安市平原区地下水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沧州市沧县为典型区,通过合理布设站网,达到了对逐月开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埋深的监测。根据种植结构及水位埋深的不同进行了分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埋深与开采量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埋深的变化反映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为"三条红线"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9个断面40眼地下水位观测井和8个植物样地野外采集的数据,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位对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并且表现为由上游段至下游段逐渐加深这样一个明显的递减变化。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Shannon Weiner指数和Simpon指数分别变化在1.93~0.53之间和0.82~0.35之间;随着由上游段至下游段地下水位埋深的加大,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明显降低的态势。反映了干旱区水分胁迫对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研究对象,针对外部条件引起的地下水位升降变化,通过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水土共同作用下的地下水位升降与盾构隧道受力的关系,提出合理建议,提高了盾构隧道设计的结构安全与运营安全。研究结论表明: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当地下水位位于拱顶以上时,管片配筋面积与地下水位埋深呈线性变化趋势,仅斜率存在差异;当地下水位位于拱顶以下与拱底之间时,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抛物线开口大小、曲率等随着埋深的变化略有不同;当地下水位位于拱底以下时,呈水平直线趋势。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建议以拱腰作为计算基准水位,并对计算配筋面积适当放大,放大系数可取1.02。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3 a对额济纳绿洲沿河区的地下水位埋深监测,分析地下水位埋深在纵向、横向的响应及地下水位埋深响应强度情况,探讨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响应的初步规律。初步结论: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埋深出现显著地变化,平均地下水位埋深由输水前的4.5m降低到3.27m,降幅为27.3%;距输水口越近,距输水河道距离越近,地下水位埋深越小,其降低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部草原区某露天煤矿在长期疏排水条件下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研究矿区周边植被生长是否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分析了研究区2013—2019年植被盖度变化趋势,选择气温、降水量和地下水位埋深3个气象水文要素,基于联合熵理论计算NDVI与不同要素之间的互信息,得出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盖度呈逐年好转趋势,植被指数由2013年的0.10逐渐增加至2019年的0.33,年均增长约为0.03;植被生长与当地气温和降水量关系密切,与地下水位埋深相关性弱;研究区气候变暖和稳定的降水量造成植被返青期提前和生长期延长;在矿区目前疏排水强度下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不会造成周边草原植被干枯死亡。研究成果丰富了内蒙古东部草原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关系的研究内容,为类似分析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关系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位监测、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湖床沉积物温度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白洋淀渗漏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深度,评价了地表水垂向渗漏速率,并探讨了芦苇分布面积和地表水位以及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渗漏受地质结构和水力梯度等因素影响,对浅层地下水垂向上影响深度为20 m,水平向上影响范围存在较大空间变异。周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渗漏的补给比例为0~90.5%。淀区渗漏速率0.01~0.59 mm/d,和含水层埋深关系密切,埋深越小,越有利于地表水渗漏。1976-2020年,白洋淀芦苇分布面积和地表水位关系密切。当地表水位为6.3~6.8 m时,芦苇分布面积最大,在水位小于6.3 m条件下芦苇面积随着水位增高而增加,大于6.8 m条件下随着水位增高而减少。芦苇台地下水位埋深和地表水位显著相关,在2020年4-9月芦苇生长期,除雨季前期外多数时段台地地下水埋深均适宜芦苇发育,建议在雨季前期实施生态补水,通过降低台地地下水位埋深促进芦苇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补水、渗漏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