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测井在找深部矿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老矿区,进一步寻找深部盲矿体,难度越来越大。多年来,许多地质工作者都在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找矿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磁测井法配合地面磁异常研究,是就矿找矿,寻找深部盲矿体,增加矿山储量,扩大矿区远景的重要途径之一。井中磁测的对象是磁性体,是以钻孔中各种岩石、矿石的磁性差异为基础的,这与地面磁测基本相同,因之,成果推断解释的理论基础也是统一的。磁测井法可以用来指导钻孔布置,正确评价磁测异常,寻找隐伏盲矿,校正钻孔柱状图,以及联制地质剖面图。多年来在找矿勘探工作中曾起到了重要作用,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曾在几个地区,运用磁测井法找深部盲矿,取得了好的效果,本文介绍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地表的浅部的矿搞清了、探明了,找矿工作就必然要向深部进军。这是当前和今后找矿工作的总趋势。据根有关单位的统计,国际上很多大的知名矿区,由于深部的盲矿体成为勘探对象,所以矿区勘探的周期加长了。另有不少矿区改变了矿床成因认识,又找到了深部矿体,使老矿山恢复了青春。国内情况也如此。  相似文献   

3.
由作者创立的利用原生地球化学晕对盲矿(包括弱侵蚀的)的勘查方法得到许多专家高度评价。众多盲矿体和盲矿床在前苏联和其它许多国家的发现,已非常成功地证实这些方法的高度有效性。但是,在矿体(包括盲矿体)被较年轻岩层超覆的情况下(埋藏的和盲埋藏的矿体),原生晕就不能作为找矿标志,因为矿床在埋藏和盲埋藏条件下,它们的原生晕也被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找矿难度日渐增大,加强寻找盲矿床和盲矿体,已是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寻找盲矿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展研究,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拟就盲矿床(矿体)预测的一般准则,作一简要综述,供勘查盲矿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队在湘西地区进行普查会战。由于前人工作程度较高,找矿难度大。为了适应当前攻深找盲,大打普查揭露之仗的需要,两年来在震旦、寒武系地层中进行了 Po 法找矿试验,并取得以下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山东龙口大磨曲家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钊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77-181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核探测(Nuclear detector)信号信噪比低,背景杂波强;因事先对探测目标的信息所知甚少,近乎处于"盲"状态,因而实际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将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Component Analysis,ICA)这种盲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核探测信号处理中.并利用ICA中的FastICA算法,对ICA法在核探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实现了核探测信号中各组份信号和背景杂波的有效分离.同时初步解决了由ICA方法本身带来的所分离目标独立分量信号符号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核探测信号信噪比大幅提高,从而使核探测的目标检测性能也得以显著改善,这表明IcA在核探测仪信号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银厂坡矿区浅表为一小型银铅锌氧化矿床,但基本已被采空.为解决诸如"银厂坡氧化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如何、是否存在原生盲矿体、有多大规模的原生矿、是什么类型矿化、原生盲矿体具体部位在哪里、以什么形态位态产出、用什么方法技术手段加以确定"等矿区大比例尺找矿问题,尝试了在地质预测基础上,运用物探、化探等综合方法,进行深部盲矿体定位定量预测.经过3年的工作,最终在矿层露头线以下660~700m深度上发现了富银铅锌原生矿体,成功地证实了找矿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蔚  何元庆  刘婧 《冰川冻土》2015,37(4):991-1001
用透水土工布包裹道砟碎石填筑的截排水纵向盲沟, 是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简称哈大高铁)在大开挖路堑段采用的重要的防冻胀工程措施. 由于碎石层在顶部温度较低时, 其中发生对流换热过程而强化对其下部土体的降温作用, 可能导致盲沟底部冻结而影响其防冻胀效果. 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分析了排水盲沟的温度状况, 结果表明: 对于哈大高铁的气温环境, 在不考虑积雪影响的条件下, 将发生盲沟底部排水管冻结积冰, 影响纵向盲沟防冻胀效果的问题. 在盲沟顶土层中加设0.1 m保温板能够提高盲沟底部的最低温度, 推迟起始冻结时刻, 缩短冻结时长, 但不能完全避免盲沟底部排水管的冻结问题. 在有表层保温板的条件下, 在盲沟底部换填砂层虽然不能提高盲沟碎石层的温度, 但却能有效提高盲沟底部的温度. 复合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盲沟底部冻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原生晕方法已引起了国内地质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许多地区先后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随着工作的进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的运用原生晕方法找到盲矿?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今后做更多的工作.但是,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工作结果来看,现有的资料已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若干途径.本文根据作者对原生晕方法研究的一些体会在运用原生晕方法找寻盲矿时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阔拉萨依多金属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浅海相火山岩建造中,具大型矿床的成矿远景。通过对该化探异常特征及其地质环境的剖析、以及对该盲矿床主要找矿过程及找矿标志的总结,探讨了从发现化探异常至找到工业盲矿体的基本途径,具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王顶金矿为热液型金矿,成矿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文章总结了该矿床及不同阶段元素组合,在研究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和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给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15.
辽宁铁矿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滕寿仁 《江苏地质》2013,37(3):413-418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大省,铁矿资源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资源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地表矿产资源逐步枯竭,铁矿勘查工作逐步向攻深找盲方向转变。在辽宁省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勘察数据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铁矿预测类型,在全省范围内分预测工作区及预测深度,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铁矿潜在资源量,圈定辽宁省内成矿远景区,分析辽宁省内重要矿集区,为铁矿攻深找盲、整装勘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乳山三甲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7年,研究了三甲金矿床-2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深部还有盲矿,后被钻探证实。1995年,又研究了-266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叠加晕特点,建立了矿床叠加晕模式,预测深部还有盲矿,验证已见矿。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阔拉萨依多金属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浅海相火山岩建造中,具大型矿床的成矿远景.通过对该化探异常特征及其地质环境的剖析、以及对该盲矿床主要找矿过程及找矿标志的总结,探讨了从发现化探异常至找到工业盲矿体的基本途径,具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锺嘉猷 《地质科学》1974,9(2):161-170
地壳表面的许多构造轮廓均与基底断裂(即深大断裂)的破裂程度和其所切成块体的形状有直接联系。对导致构造体系形成的动力,早在1926年,李四光教授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在这以后,张文佑同志对于基底断裂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对于盖层构造的控制也先后作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夹皮沟金矿带盲矿体赋存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皮沟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海西地槽褶皱带毗连,辉发河断陷带南东侧的石棚沟—夹皮沟—海沟—金城洞金矿带中段,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带之中(图l、2)。矿带具一百六十年的探矿、采矿历史,地质工作程度高,表露或浅部找矿难度大,开展盲矿体赋存条件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已成为打开深部空间、扩大深部盲矿远景、解决矿山生产资源来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盲矿体的找矿工作,越来越成为地质勘探部门的重要任务。尤其在生产建设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由于容易被发现的矿体多已开发,因而对盲矿体的找矿勘探,更显迫切,辽宁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不仅一些老矿山是靠采盲矿持续生产的,而且在保建设方面,很大程度上也将需要靠盲矿体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