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学天 《江苏地质》1991,15(2):110-113
通过在苏州西部地区地质剖面重力资料计算,笔者认为归一化总梯度法可以定性地提供场源的深度及分布状态,为了解深部构造、寻找隐伏岩体提供重力场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针对传统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方法对油气藏分辨率不够和深度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利用导数迭代法的向下延拓结果,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将传统方法和本文方法同时用于模型试验,分析谐波数N、埋深和充满系数对G~H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受谐波数N的影响较弱,G~H场对油气藏的分辨率更高,反演的油气藏深度更加准确。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DCT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方法可以寻找场源位置,通过“两高夹一低”的典型场特征可以检测油气构造,传统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别列兹金法(即傅立叶级数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利用DCT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是最新研究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基于DCT的重力异常转换公式,进而研究了无限长水平圆柱体、三度体非含油气球冠以及储油球冠模型GH场特征。模型实验证实:随着地质体埋深的增大,谐波数会逐渐减小,GH场奇点极大值向下移动,且呈现线性衰减的特征;储油球冠GH场等值线表现出明显的“两高夹一低”的储油气藏典型标志;用DCT法计算的GH场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加向下延拓的计算深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常规计算方法中向下延拓计算的不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泰勒级数迭代法进行快速稳定向下延拓的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场( GH 场) 计算模式。水平圆柱体模型试验表明: 该方法的GH 场表现为单一高值特征,而且极大值位置与模型体质心位置相吻合。非均匀( 含油气) 球冠模型表明: 在油气含量较低时,Fourier 级数法和Fourier 变换法无法识别出“两高夹一低”的储油特征,而本文方法可以清晰地识别。这充分说明基于泰勒级数迭代的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计算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异常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计算过程中向下延拓的不稳定性,将正则化因子引入到向下延拓中,提出了利用正则化方法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的方法。在模型试验中,对非均匀球冠模型中不同厚度油气藏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谐波数和正则化因子,可以较好识别出"两高夹一低"的储油特征,且识别能力强于常规的Fourier变换法,这说明本文方法能够提高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和分辨率。在实例应用中,利用此方法不但清晰地显示了已有油气藏的位置,还推测了5个油气构造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仪器采集精度的提高,分析、反演解释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油气藏重力勘探的需要,出现了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结合测井资料,通过重力模型正反演计算,得出高精度重力勘探浅层油气藏是可行的结论。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自提出以来获得了不断的完善发展,并在某气田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勘探浅层油气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其相位的叠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理论推导和模型实验证明:将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其相位二者相叠置的方法,用于确定壳内深大断裂的空间位置是准确可行的。在实际资料处理地,将该方法应用于新疆横穿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的大红柳滩-老虎台条带域,划分出盆地的边界和多条深大断裂。对各种参数的影响和选择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的三维计算中,将圆滑滤波因子分别引入向下延拓和导数换算响应因子中,推导了其计算公式及数值实现过程,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对含油气球冠模型的三维归一化总梯度场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油气球冠模型来说,不同于均匀球冠模型在各个深度的切平面等值线图中表现出单峰异常的特征,其三维归一化总梯度场的特征表现为:无论在过中心剖面的等值线图还是在某个深度的切片图中,只有当截止频率取值适当时才可以表现出"两高夹一低"的典型储油气藏标志特征,若取值不当,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均匀球冠模型相似。此外,归一化总梯度场等值线图中出现"两高夹一低"的位置,往往是含油气球冠所在位置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研究断裂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波数域的位场转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理论研究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和归一化相位;在波数域向下延拓和导数计算的滤波算子中,分别引入圆滑滤波因子,抑制了向下延拓计算中对噪声干扰的放大作用,增加了计算的稳定性;利用改进的方法,计算并阐述了4种断裂构造GH场等值线和相位曲线的变化特征;别列兹金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中极大值理论在研究断裂构造中具有局限性,对于无限延伸断裂构造,应根据GH场等值线的走向、形状的特点,结合归一化相位曲线的转折点确定断裂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铅垂柱体薄片作为面元的面元积分法,计算三度体球冠重力异常的计算公式,用三度体球冠模型模拟三度背斜体,计算了均匀密度球冠模型、非均匀密度储油球冠模型的重力异常。最后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波数域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计算方法,计算了均匀密度球冠模型、非均匀密度储油气球冠模型G^H场,发现似三度背斜体与二度背斜体有相似的G^H场等值线特征,似三度贮油气藏背斜构造的G^H场亦表现出明显的“两高夹一低”的储油典型标志。所以,可以用非均匀密度三度体储油球冠模型模拟三度贮油气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12.
九曲金矿位于招远—平度成矿带内,地处胶东金矿集中区的西北部。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浅色细粒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分为四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体中含金石英脉发育含CO2三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包裹体(Ⅱ型)和纯CO2包裹体(Ⅲ型)3种类型。成矿流体具有由早阶段到晚阶段,温度从中高温(301℃~365℃)到中低温(200℃~256℃)逐渐降低,CO2从富到贫逐渐减少,整体上具有低盐度(3.53%~10.74%Na Cleqv)和低密度(0.55~0.96 g·cm-3)的特点,成矿压力为75~129 MPa,成矿深度为7.04~9.46 km,成分以CO2、H2O为主。δD=-51×10-3~-64.2×10-3,δ18O水=0.9×10-3~7.1×10-3。笔者认为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参与;δ34S变化范围为6.4×10-3~7.4×10-3,显示成矿物质为深源含矿岩浆,上涌过程中与赋矿围岩发生重熔。矿床属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大尹格庄金矿探明(金:283 t,银:397 t)发育于招平断裂带中段,矿区较大的断裂构造有4条:招平断裂、大尹格庄断裂、南周家断裂与南沟断裂,招平断裂带在矿区内呈NNE20°方向延伸,控制金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发育部位.确定断裂构造的运动方向,可以指导大尹格庄金矿外围找矿预测.[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  相似文献   

14.
蒋甫玉  孟令顺  张凤旭  高丽坤 《世界地质》2007,26(3):363-367,374
在波数域中处理孙吴—嘉荫剖面重力资料,使用常密度单界面位场异常反演法计算出结晶基底起伏界面深度,并利用Hilbert变换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其相位,得到归一化总梯度等值线和相位图。根据孙吴—嘉荫剖面布格异常特征及归一化总梯度相位曲线特征,划分了16条断裂,反演了该剖面结晶基底起伏界面,并对结晶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将孙吴—嘉荫盆地划分为4个凹陷区和4个隆起区,确定逊克凹陷带、结列河凹陷带和乌拉嘎凹陷带为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刘凯  孙丰月  王力 《世界地质》2014,33(2):367-375
金岭金矿埠南矿区位于胶东金矿集中区的西北部,受控于灵北断裂上盘的次级断裂。矿区内脉岩以正长斑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正长斑岩形成于94.2±2.0 Ma,属晚白垩世。结合地质特征提出,正长斑岩脉的侵入带来了另一期含矿热液,使1#脉具有两期成矿叠加的特征,即早白垩世金的主成矿期和晚白垩世多金属-金银矿化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招远地区酸性脉岩群可能为同一时期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并且与晚白垩世多金属-金银成矿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该区成岩成矿作用处于太平洋板块相对华北板块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山东招远北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北截金矿的矿床与矿体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研究表明,北截金矿主要是受NE向的灵山沟-北截断裂控制,其储矿构造部位与与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NNE向张剪性断裂,矿体主要分布于其中的2号矿带之中,矿体之间呈右行斜列为SW深部发展;百区内的NWW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较小的破坏作用;对矿区内Au、Ag、As、Mo、Sb、Bi进行的微量元素原生晕及Ag/Au、As/Mo与Sb/Bi比值分  相似文献   

17.
钟振楠  康凤新  宋明忠  郎旭娟  柳禄湧  傅朋远  李志杰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7-67030007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通量构成及分层热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并采用合适的地热温标估算了该区热储温度;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岩石热导率数值较高,测量值在2.8~5.7W/(m·K)之间,普遍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地温梯度较高,为31.8℃/km;利用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计算的地热通量102mW/m2中热传导分量为(73.2±6.18)mW/m2,对流分量为(28.76±6.18)mW/m2,其中热传导分量中地壳热流为22.5mW/m2,地幔热流为(50.74±6.18)mW/m2,二者比值为1:1.98~1:2.52,为“热幔冷壳”型热结构。石英温标计算热储平均温度为128.6℃,热循环深度约3634m。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区地热系统理论并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