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蟹五忌     
螃蟹肉质鲜嫩,味美好吃。但是,吃螃蟹要讲究卫生,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遭致疾病。那么,吃蟹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有五忌: 一忌吃生蟹螃蟹种类虽多,有大石蟹、毛脚蟹、河蟹、湖蟹、海蟹、江蟹等,但它们都是在淤泥中生长的,以动物尸体及腐殖质为食,其体表、腮和胃肠中,布满了各种细菌。如果生食,极易被细菌感染。因此,生螃蟹不能吃,一定要洗净、蒸熟煮透后,才能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螃蟹,已爬进寻常人家的菜篮。螃蟹肉质鲜美,蟹黄肥厚,营养丰富,是好多人爱食的海产佳肴。尤其是野生蟹,其口味更上一层。螃蟹是美食,但挑选和食用却很有学问。挑选螃蟹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精心选择鲜活膘肥的。挑送时主要有“五看”:一看蟹壳。壳背呈墨绿色,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是膘水不足;三看螯足。螯足上刚毛丛生的,一般都膘足老健,反之,是体软无膘;四看雌雄。俗话说,农历八月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是有个中道理的。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期性腺成熟,营养和滋味最佳;五看活力。若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够迅速用螯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时间短。通过这“五看”,就能把好蟹选出来。其次是食用。食用的门道很多。民间有“生吃螃蟹活吃虾”之说。因此,有人喜欢生吃螃蟹。其实,生吃螃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1,(3):72-73
在舟山群岛附近长大的人们对梭子蟹一定不陌生。他们把梭子蟹称作"白蟹",把生小螃蟹前肥肥的母蟹称为"膏蟹"。浙江的温州人和宁波人在吃梭子蟹上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把肥美的"膏蟹"生腌着吃,当地人喜欢把它叫做"红膏炝蟹"。炝熟的螃蟹,蟹肉一朵一朵的,白嫩诱人,蟹黄腌得跟鸭蛋黄一样,香里带鲜,口味独特而又粘嘴,当地人可是百吃不厌。  相似文献   

4.
“秋风响,蟹脚痒”、“菊花黄,螃蟹肥”。又是美啖螃蟹的时节了。蟹,俗称螃蟹。种类众多,有大石蟹、河蟹、海蟹、湖蟹等。全世界蟹类约有4500余种,我国约近800种,踪迹遍及大江南北的江河湖泊。江苏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南京长江的蟹、河北赵北口和胜芳的河蟹都是驰名中外的珍品。原产我国的中华绒螯蟹,二十世纪初,随德国远东轮船,从上海吴淞口被带到汉堡港,从此‘侨’居欧洲,在那里生儿育女。蟹,人馔历史悠久。据《汲冢周书》载:周成王时,海阳并献蟹入贡。那时宫廷已将蟹列为御膳了,《周礼》即记载有‘蟹胥(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收有‘蟹藏法’宋代《中馈录》有吃生蟹的记录。元倪瓒著《云桂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明代有了“玛瑙蟹”,清代出现了“蟹黄兜色”、“螃蟹羔”等蟹肴。然而,我国历  相似文献   

5.
江浙沪地区的人在吃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无论江鲜、海鲜,各种山珍海味,他们都有自己独有的料理之法。就拿吃蟹来说吧,他们吃蟹成精,对清蒸螃蟹这种单一的海边做法早已不能满足。毛蟹炒年糕就是一道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只要听到这个菜名,就能隐约闻到那带着一丝甜味  相似文献   

6.
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到春节前后,是每年吃蟹的最佳季节。在这一段日子里,螃蟹最肥、最美,“蟹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堪称秋冬的一大美食。  相似文献   

7.
说来奇怪,我们把先人“茹毛饮血”的习惯视为时髦。作为一个医生,看到生吞活剥大嚼河海鲜的人们,一股阴云袭上心头。当你一饱“口福”之时,是否想到虫患之祸呢?“虫”从口入隐患多肺吸虫病肺吸虫多寄生于溪流中的螃蟹、淡水螺内,调查发现,约有18种蟹内寄生着肺吸虫的幼子——囊蚴,且多在鳌肢及胸部肌肉内。在北方,(虫刺)蛄也是肺吸虫囊蚴寄生之处。如吃了生蟹或半生不熟的河  相似文献   

8.
蟹文化杂谈     
啖蟹诗话食蟹在我国历史悠久,“把酒持螯”自有一种高雅闲适的情趣,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可谓是个食蟹迷,他的“樽前已夺蟹螯味,当日莼羹枉对人”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吃了螃蟹,百样不鲜”的啖蟹感受。“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这是描  相似文献   

9.
豆蟹是螃蟹家族的小个子,它们常常居住于活的贻贝(又称淡菜)的壳边中,这也许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吧。豆蟹并不十分罕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沿岸区都能见到不同种的豆蟹的踪迹,而且英国、巴西、美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研究豆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蟹的婚礼     
◇螃蟹岛在巴西北部沿海,有一座著名的螃蟹岛。由于此岛无人类居住,主要“居民”是数量极多的螃蟹,而且它们世代繁衍发展壮大。螃蟹岛的螃蟹们,喜欢选择良辰吉日“恋爱结婚”。每当月圆之时,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对对蟹侣翩翩起舞,忽进忽退,步伐整齐,而且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场面蔚为壮观。待它们交尾之后,蟹侣们便双双钻进洞穴,欢度“蜜月”去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报道从患病的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虹彩病毒,被暂时命名为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它还能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了探究红螯螯虾虹彩病毒是否能够感染同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螃蟹.选取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粗腿厚纹蟹(Pachygrapsus crassipe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结论证明了红螯螯虾虹彩病毒能够感染中华绒鳌蟹和粗腿厚纹蟹.推测其他蟹类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宿主,这暗示着红螯螯虾虹彩病毒对螃蟹的养殖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一个颇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关于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大禹是第一个吃蟹的人。传说大禹治水之时,洪水蔓延,人民饥寒交迫。大禹四处奔走,寻找食源,偶见洪水退却之处,爬行着众多类似蜘蛛之物。大禹忽然想到此物能否用来充饥,于是仿效神农氏,吃将起来,顿觉口生甘津,竟是人间美食。如此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蟹便成了大众美食。另一种传说更加有声有色,说第一个吃蟹的人是大禹手下的一名小官。在大禹治水之时,有一  相似文献   

13.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5,(1):2-3
动物红蟹集体大迁徙澳大利亚珀斯53岁IT专家、业余摄影师加里·廷戴尔抓拍到1.2亿只红蟹开始向温暖的印度洋水域迁徙的壮观场景。他称,这些螃蟹好像从丛林中"倾泻而出",霸占所有路面。这些红蟹生活在珀斯西北部2500千米的圣诞岛上,每年它们会从丛林中爬出来前往印度洋温暖水域交配产卵。红蟹迁移的壮观场景吸引了许多岛民观看,这种现象会持续数周后,产过卵的红蟹大军会返回丛林。这种自然奇迹的现象迫使岛上公路封  相似文献   

14.
金风送爽,菊黄蟹肥,正是品尝肥蟹的大好时节。螃蟹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多传闻趣事。螃蟹的胃俗称“沙和尚”,此名源于《白蛇传》。白蛇与许仙相爱,法海百般阻挠。玉帝知道后要惩治法海,法海在  相似文献   

15.
<正>金秋十月,海鲜肥美。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时候。吃惯了清蒸、辣炒,本期海味给您换换口味,带来一道宁波当地非常简单的家常菜——蛋爆蟹。鸡蛋的滑嫩加上螃蟹的鲜美会给您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味觉体会。☆主料:梭子蟹(两只)、鸡蛋(三个)、小葱、姜☆辅料:料酒、生抽☆调料:生抽、白糖、料酒☆厨具:平底锅(为了米饭能够受热均匀)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一项制作螃蟹和扇贝纤维及稠密物质的新技术,并利用该项技术在市场上销售了熟鱼青海产食品。这种食品比常规产品具有更鲜美的蟹味并充满芳香。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20年4月—5月天津地区暂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大规模暴发的"牛奶病",开展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从发病扣蟹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JMB-1,注射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致病性,死亡率100%,病症与自然发病蟹相同;采用浸浴方式也可感染健康中华绒螯蟹,感染率相对较低,从濒死蟹体内可分离到形态与JMB-1一致的菌株。采用细菌分离、显微镜观察、PCR等技术排除细菌、中华绒螯蟹螺原体、血卵涡鞭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等病原的原发感染,确定菌株JMB-1为本次"牛奶病"的唯一确定病原。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8S rRNA、26S rR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JMB-1鉴定为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病蟹肝胰腺、肌间隙及结缔组织中存在大量出芽生殖的病原菌。2020年5月—10月,对天津地区稻田中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扣蟹及成蟹进行检测,未发现二尖梅奇酵母,推测"牛奶病"的暴发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远海梭子蟹渔业生物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岛北部湾远海梭子蟹进行了生物学调查。初步结果表明,周年雌雄性比约1:1。当年生蟹的交配期在8-10月,越年蟹在6-8月。初次性成熟的甲宽为75mm,体重48g。大量性成熟甲宽100-120mm,体重70-100g。此外生殖期较长,且周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8-10月。其群体甲宽优势组为110-150mm,体重优势组在60-150g。  相似文献   

19.
2003~2006年,在锯缘青蟹主要发病季节对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和宁波市等地13家锯缘青蟹养殖场进行了养殖病害的调查.通过每月定期监测,13个监测点共监测到弧菌病、黄水病、白水病等10种病害及1种不明原因的疾病,病害种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纤毛虫病、黄水病是浙江省养殖锯缘青蟹最主要的疾病,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发病时间从3月一直延续到10月,其中的5~9月是青蟹的主要发病期.遇到恶劣天气或水质突变时,青蟹发病率会迅速上升.从病蟹体内共分离获得12株细菌,并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所有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数量都相对不多,并没有任何一种菌呈现单一的优势菌落.对病蟹鳃、肌肉等组织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查,除少数病蟹有纤毛虫外,未见有其它寄生虫.对病蟹样品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病蟹各组织的电镜观察,未见有病毒和细菌及原核生物样生物体.对部分发病青蟹及其养殖池水、底泥进行了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测定,结果三者的数值都较低.选取溶藻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均能够导致试验蟹发病死亡.但由于进行病原菌分离时,并没有任何一种菌呈现单一的优势菌落,且对青蟹及其养殖环境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含量都不高,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的菌液浓度远高于自然环境中的菌浓度,因此,只能认为这2种细菌可以导致青蟹发病,而无法确定是否为原发性致病菌.从病原体的检测及致病情况综合分析,环境变化可能是促使病原体侵入蟹体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应该着重于控制环境因子.提出了若干防治对策,供养殖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测定了未经处理的普通三疣梭子蟹和经过溶藻弧菌感染筛选的三疣梭子蟹从第Ⅰ期溞状幼体(Z1)到第Ⅳ期仔蟹(C4)各发育阶段的耗氧量和耗氧率,比较了两类梭子蟹的耗氧情况,并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体质量与溶解氧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类三疣梭子蟹早期发育阶段的体质量与耗氧量、耗氧率均呈幂函数关系,耗氧量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则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各发育阶段普通蟹和筛选蟹体质量差异不显著;在Z1期和Z3期,筛选蟹的耗氧率显著低于普通蟹(P<0.01),Z2期筛选蟹的耗氧率显著高于普通蟹(P<0.01),Z4期至仔蟹期,两类梭子蟹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