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格里格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方法,系统研究了上庄金矿单个矿体、矿区等不同取样系统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上庄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及原生晕叠加模式在矿区范围内比较相似,因此,可利用典型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规律来指导矿床内深部矿体的预测.适用于该矿区-750 m以上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为B-(Hg W Bi)-(As Mn Co)-Zn-(Au Ag)-Pb-Mo.典型矿体原生晕叠加模式显示,沿垂直方向矿体间断部位原生晕出现头、尾晕同位叠加以及头、尾、近矿晕同位叠加2种情况,并均呈现出地球化学参数的剧烈波动.其中,前者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而后者则有可能既是深部有盲矿体存在,也是2个矿化带或大矿体间有小矿体存在的反映.依此认识对深部矿体开展了预测,部分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依托主矿体ⅡAg-3在07线不同高程构造蚀变带中取样,对210多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ⅡAg-3矿体原生晕特点和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原生晕的叠加规律,得出了那更康切尔沟银矿ⅡAg-3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的综合特征: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Ag-Mn-Sn-As-Mo-Hg-W-Au-F-Bi-Zn-Pb-Cu,前缘指示元素为As、F、Hg,近矿指示元素为Pb、Zn、Ag、Sb、Cu、Au、Sn,尾晕指示元素为W、Mo、Bi、Mn。根据原生晕轴(垂)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型铜矿体的系统采样分析,认为斑岩型铜矿体具有各自的原生晕分带性;多阶段矿化作用和多矿体的迭瓦状产出,使各阶段矿化作用和各矿体的原生晕叠加形成了统一的、范围较大的、较为稳定的原生叠加晕。因此,矿体的原生晕和原生叠加晕特征可指导本区斑岩型铜矿体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5.
对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理论性分析后得到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其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分布混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其中轴向分带序列最后出现的Au和Ni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前缘元素Hg的出现,指示矿体向下的延伸空间较大。进一步对其轴向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对比,矿体由浅至深,地球化学参数具有"升—降—升"的变化特征,显示矿体在3 162 m中段往下还有很大的延伸性。通过对该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对比,建立矿体的叠加晕理想模型,为矿区深部及其周边小型矿床的评价预测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湖南临湘虎形山钨矿床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体的前缘晕元素为Ag、Zn、Au、Pb、Be、As、Cu,近矿元素为W、Bi,尾晕元素Sb、Sn、Mo。24号勘探线的钻孔原生晕数据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Au-Pb-Be-As-Cu-W-Bi-Sb-Sn-Mo,具有"头尾晕共存"和"反分带"特征。结合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向深部(-350 m以下)有一定的延伸或深部有盲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北东缘,其赋矿围岩破碎溶蚀现象明显,地层和矿体产状难以辨识。为了准确圈连矿体,以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热液矿床原生晕找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西湾矿区钻孔岩石光谱样品进行测试,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研究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探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体圈连的指示意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As、Sb、Pb、Zn、Ag、Mo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16号勘探线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表明: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尾晕指示元素为Mo;轴向分带特征反映Ⅲ号矿体具"反分带"现象。轴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西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推测为多期次成矿或矿体沿倾向还有延伸。As、Sb、Pb、Zn、Ag、Mo的浓度分带特征对矿体的圈连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龙门店银矿K4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为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表明,Pb、Zn可作为矿体主要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分析K4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发现矿体前缘和中部分别表现出明显的尾晕指示元素强异常和前缘晕指示元素强异常;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上述K4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了矿体原生叠加晕模型,并预测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909 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堡子湾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堡子湾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单阶段形成的原生晕垂直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用模式和标志预测,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轴向分带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起一种预测盲矿的新模式---构造叠加晕模式.构造叠加晕法在一些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地球化学原生晕理论为指导,对孟公界铀矿床1号矿体按不同标高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分析数据进行多重数理统计;应用叠加原生晕模型对该矿床的指示性元素的轴向分带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指示性元素自上而下的理想分带序列:Hg-As-Sb-Mo-Ag-Cu-U-W-Cd-Bi-Pb-Sr;结合不同成矿阶段的蚀变矿物组合,构建了孟公界地区热液型铀矿的矿物-蚀变-元素组合原生叠加晕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原生晕预测技术指标,用于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鹰嘴山金矿深部找矿潜力,解决资源危机,对主矿体开展了原生叠加晕研究。结果显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矿体下部至上部为:Au-W-Mn-Zn-Hg-Sb-Cu-Co-V-Ti-Ni-Ag-B-Pb-Bi-As-Sn-Mo,出现"反向分带序列"现象,显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征;地球化学参数自地表向下有:增大→减小→增大变化趋势,矿体剥蚀参数随着标高的降低逐渐升高,且矿体下部前缘晕强度较大,尾晕出现弱异常,推测认为沿断裂延伸方向可能有盲矿存在,深部找矿前景良好。原生叠加晕方法在该区域目前应用较少,本次模型的建立和找矿标志的确定,为区域同类矿床成矿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金、银、铜、铅、锌等矿床的原生晕研究较多,而对钨矿床原生晕的研究很少。为了探求新的钨矿找矿思路,更快速有效地圈定预测靶区、进而发现隐伏矿体,本文以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为指导,对赣南淘锡坑钨矿11号脉6个中段内沿脉所采的样品选取W、Zn、Au、Ag、Co、Mn、As、Sb及Ce、Hf、Lu和Yb来分析钨矿原生晕的结构,建立了该矿脉的原生晕叠加模型,继而预测靶区。结果表明,Zn、Au、Ag、Co、Mn、Ce、Hf、Lu和Yb异常晕与矿体中心的距离在50m范围内,为近矿晕指示元素;As、Sb异常晕发育于钨矿体前缘,与矿体中心相距200~250m,为前缘晕指示元素;根据该矿脉原生晕模型特征,预测了56m标高的3个靶位和-144m标高的3个靶位,其中靶位1和靶位2最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七宝山金矿原生晕的组份及其分带性特征,指出W元素的富集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矿床原生晕中化学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尤以垂向分带性为显著,完全符合火山岩型金矿矿床及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的一般模式。本文对找矿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和开采利用也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原生晕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对矿床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对异常的圈定有助于正确地判断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边家大院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群状产出。文章通过对矿区5个钻孔岩心进行系统采样和光谱测试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矿区A—A′勘探线矿脉群的原生晕特征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认为矿脉群原生晕分带明显,前缘晕元素为Sb、Hg、As,尾晕元素为Mo、W、Sn、Bi,近矿晕元素为Pb、Zn、Ag、Cd、Cu、Au;垂向分带序列为Sb-Co-Zn-As-Mo-W-Bi-CdPb-Hg-Sn-Ag-Cu-Ni-Au,出现了Mo、W、Bi的"反向分带"现象,具有两个阶段成矿作用;成矿元素(Pb、Zn、Ag)和前缘晕元素(Hg、As)在矿脉群下部异常值较高,且异常向深部延伸,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脉群。综合上述特征,初步建立了矿区的成矿成晕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预测和评价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的深部找矿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着重论述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表明,石家金矿床的矿体及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S、Te,前缘晕为Hg、As、Sb、Ba,尾晕为Mo、W、Sn。元素异常形态特征显示,326号矿脉南段以前缘晕和近矿晕为主,北段以前缘晕和尾晕为主,近矿晕元素异常较弱,矿体总体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在36线和84线均呈现反分带和前缘晕、尾晕共存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呈振荡波动变化的特征,说明矿体由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同时预示矿体向深部还有一定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综合分析认为,326号矿脉南段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北段深部矿化减弱,但出现了前缘晕、尾晕元素的共存,预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邓格庄金矿床Ⅱ号脉元素组合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了金矿体的原生晕、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轴向分带及其叠加特点,确定了盲矿体预测的原生叠加晕及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地球化学标志;对深部进行的盲矿体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0.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STDS)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矿床经详查验证,4 300 m以浅的矿体赋存于日当组钙质板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但深部延伸不明。本文通过该矿床I号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前缘晕元素为Hg、As、Tl,近矿晕元素为Pb、Zn、Sb、Ag、Au、Cd、Cu、Mn,尾晕元素为Sn、In、Bi;采用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Zn-Cd-Bi-Pb-Sn-Hg-TlAg-Au-Sb,重心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Cd-Zn-Hg-Bi-Sn-Pb-Ag-Sb-Tl-Au;同时,讨论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并以各元素的几何平均值累乘比建立矿体的剥蚀参数模型及矿体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综合以上分析,推测矿床有多次成矿作用叠加,上部存在剥蚀至尾部的矿体,而深部可能有矿体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