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云阳恐龙化石埋藏地是新发现的四川盆地中侏罗世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点,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恐龙化石埋藏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及新田沟组中。沙溪庙组一段细粒碎屑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样品主量元素w(SiO_2)60.07%~66.57%,w(K_2O)2.77%~4.60%,w(Na_2O)0.73%~2.26%,w(Al_2O_3)15.68%~20.00%,w(Fe_2O_3~T)4.44%~6.74%,w(MgO)1.84%~2.61%,w(CaO)1.06%~1.44%,w(MnO)0.08%~0.12%,样品石英含量较高,成熟度低,可能含有部分重矿物;样品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164.18~221.48×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介于15.83~24.22×10~(-6),LREE/HREE介于7.76~13.99,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右倾型,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平坦型。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套碎屑沉积岩物源以长英质火山岩类为主并含有部分古老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环境,中侏罗世沙溪庙组一段处于半潮湿—半干旱的古气候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长期以来的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种属。2021年,在广元市旺苍县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段发现了一组以蜥脚类恐龙为主,虚骨龙类、肉食龙类、剑龙、龟类等为辅的化石,为目前国内罕见的化石种群丰富、密集度大、分布集中的恐龙化石埋藏点。通过地质填图、剖面揭露、化石统计、微相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岩性组合、构造特征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碎屑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方向,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微相和河道间微相;埋藏特征显示研究区内化石为异地埋藏,但未经过远距离搬运。旺苍县恐龙化石的发现再次证实四川盆地具有考察、研究和发掘恐龙化石的优越条件,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古环境与古生态变迁、盆地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侏罗系上、下沙溪庙组是川西坳陷南部浅气层的主产层之一。在上1下沙溪庙组众多砂体中,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三角洲、滨浅湖为有利相带。浊积砂体原生粒间孔保存较好,弱压实作用,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上、下围岩迥然不同。砂体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形成一高钙、低孔渗的“壳”带,中部胶结物含量少,多为粘土矿物填隙,形成弱胶结、高孔渗的“腔”体。早成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壳层,一方面阻止含钙水体侵入砂体  相似文献   

4.
5.
杜昌乾  王祁仑 《贵州地质》2009,26(4):253-255
本文报导了贵州金沙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顶部以Alisporites(阿里粉属)、Piceites(云杉粉属)为主的花粉孢子组合,计花粉10属15种、孢子2个属种,多数气囊发育,在风动力和水动力作用下,以其特有的丰度和特征组合埋藏在中侏世远岸深湖的沉积物中,其上覆的上沙溪庙组底部则发育以Cyathidites(桫椤孢属)为主的孢子花粉组合,大致与侏罗系南方区的第二个组合相当(即可与Cyathidites-Callialasporites-Neoraistrickia组合相对比,时代归属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上沙溪庙组是四川盆地中江地区勘探潜力较大的含油气层位之一。通过14口井231个样品普通薄片鉴定,79块铸体薄片面孔率统计,33个样品扫描电镜观察,42个砂岩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对中江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发育情况较差,其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0.105×10-3μm2,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层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等使储层物性变差,早期的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溶蚀作用等则改善储集性能,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根据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参数等特征,中江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储层,其中Ⅰ类和Ⅱ类储集层最具勘探价值,Ⅰ类储集层见于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Ⅱ类储集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川西坳陷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样品的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富SiO2的孔隙流体对初期形成的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如果孔隙流体性质呈现适合石英胶结物形成时,当流体渗透过绿泥石环边到达石英碎屑颗粒表面,由于对绿泥石环边的溶蚀作用使得流体中SiO2浓度降低,则不足以形成石英胶结物,从而保护了孔隙空间不被充填。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9.
余文强  杨田  蔡来星  李晓芳  何青 《地质学报》2024,98(4):1211-1228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对揭示该时期盆内的沉积格局、重建古地理及油气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永浅1井的47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恢复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r/Ba比值、Rb/K2O比值、Ca/Mg比值和Ca/(Ca+Fe)比值指示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淡水环境,但在沙溪庙组一段沉积中、晚期出现了短暂的水体盐度升高;V/(V+Ni)比值、U/Th值、V/Cr比值与Ni/Co比值指示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为间歇暴露的浅水氧化环境,局部为弱氧化或还原环境;C值、CIA值和Rb/Sr比值等指标显示,沙溪庙组沉积期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期间发生波动性干旱,在温暖湿润和半干旱—半湿润之间频繁波动。多元地球化学参数为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演化和区域性古气候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体系的研究对川西拗陷中段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物源研究、地震分析得出该区沙溪庙组可划分为东、西两个沉积体系,西部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东部的长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平原(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这一新的认识对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深入勘探和已发现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它对沉积环境的水文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选取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的17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定,应用了能够敏感反应沉积环境的微量元素指标及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沙溪庙组Sr/Ba比值均小于1,说明沙溪庙组沉积期湖水为淡水;V、U、Mo、V/Cr、Ni/Co、U/Th、(Cu+Mo)/Zn、V/(V+Ni)、δCe、δEu、∑REE、La/Yb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值及比值,说明整个沙溪庙组沉积时期湖泊底层水体总体上为中等分层的含氧环境;根据Sr/Cu比值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下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表现为温暖干旱,局部时期转凉,此后上沙溪庙组沉积期又转变为类似于下沙溪庙沉积期的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且干旱程度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以川中地区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对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而次生溶蚀孔及裂缝提供了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物源方向、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和物源方向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成岩作用则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为精细地刻画出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笔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上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案,并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搭建。在此基础上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编图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可以划分为1个长期和4个中期(M1,M2,M3,M4)沉积期。M1和M2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M3和M4沉积期,研究区转变为以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砂体的展布主要分布于两个地区:大邑—温江地区和中江地区,前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3,M4 3个中期旋回,后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2,M3 3个中期旋回。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砂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重要的含气层.沙溪庙组储层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沉积相分异.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砂岩的碎屑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具有"贫长石,高石英"的特征,后者则"富长石、低石英",前者成分成熟度高于后者.根据研究区地层斜层理对沙溪庙组岩层古水流综合分析表明,古水流方向以北西...  相似文献   

15.
上奥陶统五峰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含量高,生烃潜力巨大,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对于上奥陶统五峰组的沉积环境,历来争议较大,主要为浅水成因论和深海成因论。本文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五峰组的古氧相、古气候、古水深等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V/(V+Ni)平均值为0.64;U/Th为1.87;V/Cr为2.98;Ni/Co为15.07,V/(V+Ni)、V/Cr、U/Th等值均指示研究区五峰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环境。MnO/TiO2比值在0.02~1.89之间,其平均值为0.23,指示离陆地较近的边缘浅海环境;样品总体上表现为高Ba低Sr的趋势,Sr/Ba比值普遍较低,平均值为0.02,远远小于1,指示五峰组沉积环境应该为淡水沉积。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δCe值位于0.77~1.57之间,平均值为1.11,为Ce正异常或不明显的Ce负异常,Ce/La平均值为2.22,δEu平均值为0.59,表明研究区五峰组形成于贫氧-厌氧的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