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新乡市整理、复垦与开发各类利用不充分和未利用土地的类型、区域分布规划,指出了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利用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并为编制新乡市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治飞 《浙江地质》2011,(11):46-47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是当前国土资源监管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近年来,CORS、GPS和GIS技术发展迅速,为实现土地快速执法监管提供了便利、经济、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汪峰 《浙江地质》2010,(4):64-64
温岭市强势推进土地登记信息化建设,日前,由该市国土局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土地登记网上审批,提高了登记发证质量,土地登记审批时限比原来大大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土地使用权利人提供了便利。土地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是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证土地登记成果准确、有效、快捷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政府经营土地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原因,对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都曾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历史演进,其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一个制度障碍.改革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具体措施可包括:改革集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于一身的行政体制,把土地经营职能从土地管理部门分解出去;部分放开,逐步过渡,直至完全开放城乡土地市场;停止各级政府的土地融资行为,并对已经形成的土地金融债务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支出,建立规范化的政府土地基金;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政府只有实施义务而无修改权力,促进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流转中切实做到坚持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后的土地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农民利益。在规范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土地自觉地推向农村市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东 《湖南地质》2002,21(3):168-17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量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步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地和非农用地整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前阶段,土地整理通常是指农地整理。  相似文献   

8.
Turn.  BL Skole  D 《地学前缘》1997,4(1):26-33
文章概要介绍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科学计划。阐述了该计划的形成历史,科学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指出LUCC研究目的是改善对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过程的认识,以着重提高替土地覆盖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树臣 《中国地质》1998,(11):23-25
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是我部目前关心的首要问题,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已明确为我部今后5年的五大目标之一。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评价规划,提高土  相似文献   

10.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至关重要,"招拍挂"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招拍挂"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促进作用,同样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现象,因此对于"招拍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要一分为二地看,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方能有效实现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GIS组件技术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基于ESRI公司的ArcGIS系统软件和ArcEngine组件库,针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设计了数据库,在.net平台坏境下构建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并进行了实施。该系统满足了土地部门的应用需求,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可扩展的信息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权利设置与土地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建筑物确权登记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地下空间土地权利是确定地下建筑物产权的基础,通过研究地下空间土地权利设置以及土地管理方法,可以为建立地下建筑物产权制度奠定基础,对保障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效率,而时至今日其运作推广却陷入了困局。本文通过对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研究,分析了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困境,同时在新的土地流转发展趋势下,为绍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国务院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处置闲置土地的政策,要求各地要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禁闲置土地。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处置闲置土地的决心,但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与问题,笔者通过对钦州市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进行调研,就当前如何规范闲置土地处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结构与土地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往对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等地区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结构是土地空间组合格局与土地演替及土地时间变化规律的观点;分析了土地质与量群聚的对比关系和
土地由一种属性转变为另一种属性的过程;用信息论中的熵函数给出了土地出现的频率和复杂度;用耗散结构理论“涨落”给出了土地自然演替(不可逆)和人为演替(可逆)两种演
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卫丹妮 《山西地质》2012,(4):99-101
土地整理工作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解决好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生产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最终达到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布局要求,国土资源部根据一些地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组织开展了土地测绘工作。通过GPS土地测绘技术来勘测野外地质情况,收集有关数据信息,使得土地测绘更加准确、有效。但在GPS土地测绘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影响因素,容易造成测量误差,导致土地测绘精确程度下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GPS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从而提高GPS土地测绘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层土地登记管理信息化现状,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了“土地登记管理系统”,实现了土地登记发证、档案管理、宗地图管理自动化,信息检索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回顾总结了我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将目前的土地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为三类:根据环境因子潜力结构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包括环境因子逐段订正模型和气候因子综合模型)、根据植被潜力结构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的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使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最后对土地承载力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