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西部太古代浅层脉型金矿位于葡萄石-绿纤石岩相至低级绿片岩相岩石中,具有以下特征:(1)矿床主要赋存火山作用和构造活动期后形成的脆性剪切带中;(2)矿脉赋存于砾岩中;(3)含银硫盐、辉锑矿和早期的玉髓等低温矿石和脉矿物;(4)矿体内金属具有垂向分带性。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地质》1999,8(3):183-183
Koryu矿山位于北海道南西部,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中新世黑色泥岩中的东西向剪切带内,矿床含有8个主要脉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发生结构,构造的变化,1号脉和3号脉部冰长石K-Ar年龄为0.8~1.2Ma表明矿化时代为更新世,根据矿脉体的穿插关系和脉内矿物共生关系得出矿区有2期矿化,早期矿化可分3个阶段(即E-1,E-Ⅱ,E-Ⅲ)晚期矿化可分成7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黄金矿产极为丰富,1992年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太古宙金矿床集中产于西澳,矿床类型可分为二大类六种类型:1.绿岩类-(1)剪切带型;(2)富碲化物型;(3)纹层状石英脉型;(4)石英网脉型;(5)层控型;2.红土类-(6)红土型。元古宙金矿以奥林匹克坝超大型Cu-U-Au-REE^1)矿床为主。显生宙金矿床以浊积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Wolyu矿床是Youngdong地区最大的脉状低温热液Au-Ag矿床之一,也是朝鲜第一个赋存于硫银锗矿物之中的富锗Au-Ag矿床。穿切晚石炭纪凝灰岩和石英斑岩(81.5±1.8Ma)的矿脉(78.9±1.2Ma)由分属三个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组成。第一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中含有黄铁矿、贱金属和金银矿。第I矿化阶段的Ag-Au-Ge矿脉的矿物组合随着时间演化发生系统的变化:①石英+黄铁矿;②石英十黄铁矿+银金矿十辉银矿+闪锌矿;③碳酸盐十石英+闪锌矿+银金矿十辉银矿;④碳酸盐+自然金+辉银矿+银硫矿+硫银锗矿+闪锌矿。温度和硫离子活度的计算值为:组合①360~280℃,10 ̄(-7)~10 ̄(-10);组合②280~210℃,10 ̄(-10)~10 ̄(-14);组合③210~180℃,10 ̄(-14)~10 ̄(-16);组合④188~155℃,10 ̄(-17)~10 ̄(-18)。上述数据、金与硫化物紧密共生以及蚀变带中黄铁矿的大量存在都说明了硫离子活度降低和冷却在金的沉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演化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均显示出系统的变化。在主要的Ag-Au-Ge成矿过程中,随着石英向碳酸盐的转变δD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大型和超大型内生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在92%的矿床上,矿石和金赋存在不同类型的裂隙断裂中;在剩余8%的矿床上,矿石呈浸染状而赋存在爆破角砾岩筒和火山口中以及小侵入岩株中,有时还赋存在含碳页岩和被容矿断裂破坏的某些碳酸盐岩层中。根据构造关系,大型金矿划分为6类:(1)与含矿断裂有关的矿床;(2)与众多延伸稳定的含矿雁行断裂系有关的矿床;(3)延伸稳定且互相靠近的断裂系中的矿床;(4)与相交的  相似文献   

6.
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四面体内阴,阳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特性出发,结合石英中其他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探讨了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指出石英中不能存在类质同象取代Si^4+的Au^1+或Au^3+,也不可能有O^-Au空穴中心,EPR谱上g因子值近于ge的吸收峰应完全归因于L^--Al及O^--Ge空穴中心,而与O^--Au空穴中心无关。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太古宙Au-石英脉、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成矿流体的主要组分源自岩浆,而且Au、Ag及有关的富美元素也源自岩浆。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体系的元素的产出具有重要的共性,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成因过程。例如,27个元素中,44%(n=12)的元素出现在10个矿床亚类的至少7个亚类之中:Au、Ag、Fe、Cu、Pb、Zn、Hg、Mo、Sb、As、Te和s(9个金属、2个类金属和1个非金属)。加上B和W,52%(n=14)出现在至少5个亚类之中。富集的亲铜/亲铁元素的出现频率很高,达85%(27个元素中的23个)。总体元素(n=31)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达74%(n=23)。所有这些主要的亲铜/亲铁元素均富集于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矿床之中。如果岩浆挥发分的饱和出现在岩浆硫化物熔体/上悬固体因重力而亏损之后,那么Au、Ag和相关亲铜元素将由于高的硫化物熔体/硅酸盐岩浆的分配系数(10 ̄2~10 ̄4,如Au为3x10 ̄4,Se为10 ̄3)而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得出,太古宙Au-石  相似文献   

8.
冉红彦  甘先平 《地球化学》1996,25(5):520-528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9,其PEG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类型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水沉积成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颜文  李朝阳 《地球化学》1997,26(1):54-63
对兰坪-思茅沉积盆地几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的研究发展,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组合中出现较多的黝铜矿系列矿物(Cu12Sb4S13-Cu12As4S13),约占金属矿物总量的50%以上,部分矿石达80%以上,其中尤以砷黝铜矿占优势;矿床的元素组合以Cu-As-Sb-Ag-Zn-(Au)-(Hg)-(Co)-(Ga)为特征;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表现出特异的富中组稀土(Sm-Ho)、弱或无铕异常的曲  相似文献   

10.
黄铁矿及毒砂中负氧化数金的发现及判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在突破金的氧化态(价态)的先导的研究中,使用光电子能谱对9个金矿区的黄铁矿与毒砂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中广泛出现有结合能为83(82.8-83.2)eV的峰,经分析对比后,指认它为Au峰(4f7/2)。但它的结合能小于Au°(约84eV),更小于Au^1+及Au^3+。根据结合能与氧化态的关系,判定83eV峰为负氧化数金(负价金)所引起。即黄铁矿与毒砂中存在有负氧化数金。  相似文献   

11.
云南墨江金矿和陕西煎茶岭金矿中Ag、Au和PGE(铂族元素)的丰度和共生状况如下:(1)两矿床中的Ag-Au关系呈三种情况:硅质岩型矿石和其他类型低品位金矿石中Ag-Au基本上不具相关关系;石英脉型矿石中Ag-Au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氧化矿石中Ag-Au呈负相关关系。(2)所有样品中的PGE均低于71×10(-6),其PGE的特征是Pt≥Pd和Ru>Os、Ir、Rh。(3)这些样品的地幔标准化PGE分布模式是以Rh为峰的上凸曲线,而墨江样品又具Ir的负异常。与一般超基性岩的情况不同,这些样品的模式曲线中Pd-Au部分呈陡弯折,它表明矿化元素金可能主要由区域成矿流体提供。  相似文献   

12.
粤北大沟谷碎裂钠长石岩型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5个矿化阶段(D3^1-D3^5),金矿化主要发生在D3^2和D3^4阶段。对该矿床及其围岩的REE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D3^1-D3^2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钠质热液与其交代震旦纪地层所产生的分异热液的混合物,震旦纪地层中的Au等成矿元素可能是在钠质蚀变、淋滤过程中进入流体的;(2)D3^3-D3^5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富CO2的深源流体,REE和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怀特岛的火山热水系统与形成强硫化Cu-Au矿床的化学条件非常接近。据计算,1万多年间火山活动带出的Cu和Au(主要来自岩浆脱气)分别为1百万吨和45吨。从近期喷口中喷出的蚀变安山岩块含有明矾石、硬石膏和黄铁矿。其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矿脉充填温度约为380℃。在此温度下,Cu、Au在酸性溶液中易于溶解。这可以解释喷发物中Cu亏损、Au缺失的原因。然而,质量平衡计算表明,Cu、Au在酸性溶液释放到  相似文献   

14.
平江万古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平江万古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容矿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矿床继承了容矿地层富As、Sb、W等微量元素的特点,成矿流体为与区域浅变质作用有关的HCO_3--Cl--Na ̄+-Ca ̄(2+)型建造水热液,成矿过程中Au主要以AuAsS_2、AuAsS_3 ̄(2-)络合物形式迁移,矿床形成于中一低温,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明宽  叶荣 《铀矿地质》1997,13(1):30-36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的产出部位和矿石品级与隐爆角砾岩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基岩和1:20万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得出基岩中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g-Cu-Pb-As-Sb-Zn,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g-Pb-Zn-Cd-Mn-Hg的结论,同时指出Pb可作为此矿床最重要的间接指示元素,而主成矿元素中各单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对银矿床的产出部位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成矿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沿江地区可分为三个岩浆成矿带:内带(主带) 、北( 外) 带和南( 外) 带。内带沿长江断裂带分布,与地幔隆起带一致,幔源高钾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不同程度的AFC混合机制和结晶分异机制,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床,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其共同点是高钾富碱,侵入岩以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火山岩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广义矽卡岩型Cu、Fe、S、Au 及火山岩型Fe、S矿床是主要的矿床类型;南(外) 带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高硅低碱,属钙碱性岩系,是上地壳下部易熔组分重熔的产物,成矿元素也由主带的Cu、Fe、S、Au 转向Pb、Zn(Ag) 、Cu、Mo、W 等,是斑岩型Mo、Cu 矿床的远景带;北(外) 带比较复杂,主体部分属钙碱性岩系,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侵入体是下地壳重熔的产物,部分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广义矽卡岩型Cu、Au 矿床,另一部分以幔源物质为主的闪长玢岩,形成斑岩型Cu 矿。不同的岩浆成矿带受不同的基底控制。Nd 、Sr、Pb 同位素研究表明,主带和北带存在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基底,南带岩浆岩则源于元古宙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变质基底。地幔隆起与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以及由地幔隆起带来的高热流是成矿的最有利条件。建议深入研究幔脊  相似文献   

17.
周涛发  刘晓东 《岩石学报》2000,16(4):551-558
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讨论了安微月山矽卡岩-热液型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中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两类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铜主要以氯络合物CuCl、CuCl2^-、CuCl^2-3,CuClOH,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Au2(HS)2S^2-,Au(HS)2^-,AuHS、AuH3SiO4等形式进行迁移,成矿流体中铜沉淀的主要物化条件是降温及氯离子浓度的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了前人4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在西Erzgebirge矿田存在着三种含铀矿脉类型:(1)梳状石英-方解石-沥青铀矿(kku),(2)镁碳酸盐-沥青铀矿-萤石或紫色萤石(mgu),(3)Bi-Co-Ni(-Ag-U)(biconi),并对各矿脉类型中典型矿物的矿物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阐明了上述三种矿脉类型在矿田不同脉型铀矿床的分布。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是biconi建造中发现有自然银、自然铋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石地层,哺乳动物化石及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将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划分为5个生物地层时限带,并推算出每个带的年限,它们是:(1)Hipparion houfenense时限带,?-3.30Ma;(2)Mimomys orientalis时限带,3.30-2.48Ma;(3)Mimomys youhenicus时限带,2.48-1.87Ma;(4)Allophainoys cf.  相似文献   

20.
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与镍的显色反应郑恩铭,潘富友浙江省台州师专生化系临海3170001-(2-咪唑偶氮)-2-萘酚-4-磺酸(IANS)已用作光度法测定Cu ̄[1]、Zn ̄[2]及Cu和Zn的连续测定 ̄[3]。本文试验了IANS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