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宁县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济宁县小麦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处理,组建了相对气象产量方程及小麦产量预报模式,以小麦柑对产量为研究对象,用费希尔回归积分法研究小麦生长时段内的气象条件对产量影响随时间演变的动态规律,并找出产量波动的主导气象因子,研宄这些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季节动态变化信息,以Aj(t)形式给出。针对影响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提出合理的生产建议,以便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南丰县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1998年早稻产量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进而分析了导致早稻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
鱼台县水稻生产与相关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鱼台县历年气候资料、水稻产量,结合水稻生长发育每个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鱼台水稻产量波动的主导气象因子是移栽期的降水量及抽穗开花期的低温阴雨,次要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和日照.通过分析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并提出在今后水稻生产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广东顺德区1973—2014年香蕉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顺德香蕉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231,占产量波动的98.8%,42a气象丰年有10a,平年21a,歉年11a。10月最大风速、3月下旬雨量对香蕉气象产量影响最大。构建的香蕉产量预报模式拟合的香蕉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对紫金县30多年的气候资料和晚稻产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晚稻产量的气象因子,建立了紫金县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现介绍如下:l晚稻生长期气候特征与产量波动特征紫金县地处粤北山区,又靠近南海,热带气旋和寒露风是影响晚稻生长的两大灾害。另外,晚稻生长前中期,热带气旋降水过程造成的淹浸,日照减少,温度偏低等,对晚稻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从1957年开始,紫金县晚稻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1978~1979年晚稻产量大跌,年均递减率为ZI%;1982~1983年晚稻产量又大升,年均递增率为14%。从气象资料分析,晚稻产量的大幅…  相似文献   

6.
利用增城1992—2021年香蕉种植面积、产量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对增城香蕉产量预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增城香蕉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278 4,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的98.32%,气象因素是影响增城香蕉产量波动的最主要因子。(2)1992—2021年中气象丰年8年(占比27%)、气象平年7年(占比23%)、气象歉年15年(占比50%);丰年气象产量波动大,歉年气象产量较为平稳。(3)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以及最大风速是影响增城地区香蕉产量的最关键气象因子。(4)预报模型对历年香蕉产量预报平均误差为8%,平均准确率达94.1%,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日常业务服务,研究成果可为日常农业气象服务及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产量气象分量的周期波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馥棠  王石立 《气象》1989,15(1):9-12
本文应用功率谱、周期图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全国及部分代表省(区)粮食单产中气象分量的中短周期波动。发现各地气象分量的谱分布基本相似,普遍存在4—6年及其倍数的周期波动。同时,各地表现又略有不同,由南往北周期逐渐变长。通过与农业气象热量因子以及粮食产量增减产年历史演变的周期波动的比较,似可初步推理为,热量因子的周期波动影响了气象产量的周期波动,从而导致作物产量的周期演变。这一初步推理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气象预测预报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依据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生物学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通过对13个代表站30 a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和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夏玉米的气候适宜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利用检验后的模型计算了河南省67个站1981-2011年夏玉米生长季单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光热资源较适宜,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仅在灌浆后期略显不足,降水是影响夏玉米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且降水适宜度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日照和温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表现为抽雄—乳熟期〉出苗—抽雄期〉全生育期。空间分布上气候适宜度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递增趋势,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在南阳东部及驻马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产量围绕其时间趋势的波动,无疑依赖于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化。笔者试图通过对气象因子在小麦产量形成中所起作用的分折,研究产量变化的气候原因,了解和发现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时段与环境条件的供求矛盾,以便为在生产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小麦的高产、稳产、低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引进,作物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逐步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本文采用英国统计学和遗传学家 Fisher R.A 提出的积分回归模式,并应用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定量地探讨古浪县油菜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引起产量波动的气候原因和气象因子的波动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影响甘薯生长的气象因子,以提高甘薯种植产量。利用青龙山国家气象观测站2009—2021年的气温、地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无霜期等资料,同当地甘薯种植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积温与产量因素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824,5 cm地温和日照时数与产量因素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665,即温度因子和光照因子对青龙山地区甘薯种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早中玉米、春花生、柑桔三种作物的社会产量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产量年际波动的原因,找出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产量农业气象预报模式,进而开展产量预报、气候评价、年景分析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等,为农业生产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气候变化及所造成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粮食产量的波动更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早稻单产总趋势是逐年上升的,但近年来还是出现过产量较低的年份,如1994年早稻单产仅为174kg/hm2。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960~1980和1981~1994年两个时期湛江市早稻生长季(3~6月)的农业气候因子和农业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找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为湛江市早稻高产稳产提供气候依据。1 资料及其分析方法  (1)收集湛江市19…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气象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与各类农作物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并预报其年景和产量,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杭州市科委和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我们于1986年开始研制市级主要粮食作物及红、黄麻产量预报系统(注),于1989年通过了省气象局和杭州市科委的联合鉴定。现将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前言柑桔的产量为结果数乘以平均果重,而结果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池田,1680)。笔者打算通过阐明气象条件对温州蜜柑桔结果数与发育早晚的影响,从气候生态的观点出发,推论出新和结果数的形成过程,为今后的柑桔气候研究,产量预报及裁培措施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近50年谷子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大同市1961—2010年谷子单产与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谷子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3292,占谷子产量波动的94.4%;谷子生育期内温、光、水的变化趋势与谷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基本吻合。造成谷子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合理,同时谷子全生育期的总积温和关键生育期平均气温也通过影响谷子所需要的水分严重地影响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渭南市1996—2018年玉米产量和同期全市11个气象站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结合调和权重法对渭南市玉米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采用SPSS17.0软件对分离出的1996—2014年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各类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高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气象产量建立预报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降水对产量贡献最大;在生殖生长阶段,降水与产量呈负相关。预报模型回代、预测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张家川县历年冬小麦产量与光、热、水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进行统计,寻找出造成小麦产量波动的关键期和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产量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守顺 《气象》1983,9(6):26-28
本文采用了费希尔(Fisher.R.A)提出的积分回归模式,同时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学手段,对宿县冬小麦产量和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回归分析,定量地探讨了冬小麦产量与当地的光、热、水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基本关系,研究了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引起冬小麦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以及气象因子的波动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程度,试图从农业气象的角度为合理评价宿县冬小麦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高产稳产栽培措施以及进行产量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实践中,早稻产量波动较大。这是由于早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受着肥料、病虫害、耕作技术水平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结果。为鉴定本地区影响早稻产量形成有利与不利的气象因子及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早稻产量,为适时播种、品种合理布局及采取趋利避害等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站早稻广选三号七年共34个分期播种的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在南宁这一特定的生态气候条件下,早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