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射电天文年会在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下于1984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北京天文台新研制成的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为重点,与会代表以很大的兴趣听取了有关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报告,参观了密云工作站的新望远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  相似文献   

2.
1983年5月27日至30日,普及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到会的39名代表中,有来自全国各地方天文学会、天文台、系、厂、馆和青少年宫(天文部份)的代表,还有特邀的科学家和教授等。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席泽宗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特邀杨海寿、何香涛、李惕碚、李启斌、李元等同志作了学术报告。普及委员会委员刘学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于1990年4月5日至8日在武汉市举行。出席这次工作会议的代表共83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天文单位,有关大学,省、市、地区科协,地方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以及有关天文馆、青少年宫(科技站)等。中国科胁普及部的同志也到会指导,湖北省,武汉市科协领导、湖北省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两个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2月3—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学术年会,参加者有各天文、测地、气象、地震等19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冯克嘉到会讲话,祝贺年会召开。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会见了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10次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天文摄影比赛评奖大会,于1994年10月22-24日在南京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39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天文单位,有关大学、省、市、地区科协、地方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以及有关天文馆、青少年宫(科技站)等。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天文委员会主任苏洪钧、中国天文学会副秘书长吴美霞、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领导同必方、江苏天文学会副主席华兆铭等出席了开幕式。这次工作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0月19日至ZI日,此期间由普委会副主任卢保罗负责,组织天文摄…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1987年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代表共39人参加,提交的学术论文报告共51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一、二年来射电天文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亚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作好学术准备工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报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下列五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运动和地球自转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日至5日在浙江省建德县举行。参加会议的六十位科学家和研究生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高等院校,黄河水利委员会等部门。会上提交的五十篇报告,涉及到  相似文献   

8.
1999年度中国太阳物理年会于 9月 23~25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组、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STORM23)协同组织。参会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和数学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与会代表共计36人。 会议开幕式由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方成院士主持,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文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9年3月8日至12日在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选举的代表,上届理事等160余人。《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和《天文爱好者》等四个刊物的编辑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有十多位天文学家就当前大家关心的天文学前沿领域作了评述性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及报告者为:太阳磁场理论(胡文瑞);类星体在大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学会首届学术大会于2000年9月21~2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召开。这是我国天文界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78名天文工作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三大组(分太阳与太阳系、恒星与星系、应用天文与仪器三个大组)报告和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共有九个专题。它们分别是:1.宇宙大爆炸学说;2.我国近年来天文的新发现;3.天文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所起的作用;4.γ暴研究新进展;5.星系形成与演化;6.应用天文学研究进展;7.太阳系探索和地外生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报告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天文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十个单位的四十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培、副主任龚守身、王传晋和蒋世仰分别主持了报告会。中国天文学会副理长、上海天文台台长叶叔华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二十四篇论文(见附录及会议资料),其中成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学术交流和准备亚太会议,1987年3月24日-27日在上海市金山县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了第二次全国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6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43篇学术报告和9篇邀请报告。 会议学术交流报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密近双星、行星、各类变星、Be星、星团和恒星动力学等领域。主要内容有: (1)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常数新值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太阳物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学家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校天文社团的交流与提高,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定于2007年5月12—13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高校天文社团工作研讨会。会议参加人员为各高校天文社团代表及部分感兴趣的天文科普领域的专家。会议主要议题包括:高校天文社团现状,高校天文社团活动经验交流,高校天文社团的合作探讨等。会期两天。会议不收报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十一个单位四十一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同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系主任谢炎同志到会讲话,祝贺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中小学天文教育和普及,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喜爱天文的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等单位定于2006年5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办2006年北京国际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比赛分低年组和高年组分别举行。低年组选手的出生日期应不早于1991年1  相似文献   

17.
学术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参考系连结和照相天体测方法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6—19日在湖北最省宜昌市召开。 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各天文台、大学天文系及测绘部门等14个单位共47名代表,会上宣读了有关的论文31篇,其中包括邀请报告、综合评述和近期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中小学天文教育和普及,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喜爱天文的中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等单位定于2005年5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办《北京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邀请赛暨200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比赛分低年组和高年组,低年组选手的出生日期应不早于1990年3月1日。  相似文献   

19.
学术活动     
1991年8月29日到9月3日,在浙江建德召开了第四次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市天文学会联合举办。会议是以“恒星活动的观测和理论模型”为主题的专业会议,共收到学术报告40篇,包括邀请报告10篇,与会59名代表来自各天文台、大学和学术团体。 会议就恒星的四大活动:恒星的激变活动、类太阳活动、恒星的振动以及星周物质流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行丁广泛的学术交流。会上报告了我国学者近期利用国内外仪器所做出的霞要天文发现,如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1980年10月9日到2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1958年开创射电天文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天文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王绶琯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十三个单位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报告64篇。代表们就射电天体物理、太阳射电、射电天文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