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天生桥地区为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县的重要矿区之一,在二叠世吴家坪阶早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微地形变化成为控制该地区形成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因素。在野外露头、探槽和钻孔岩芯剖面资料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晚二叠世吴家坪阶早期主要岩石类型及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绘制岩相古地理图。本文认为该时期天生桥地区总体处于泥质低能海岸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相包括海岸相和局限浅海相,可细分为沼泽、潮坪、局限浅海上部、局限浅海下部亚相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微相。特别是,本次研究新增加了隆起与泻湖两个微相。潮下带、泻湖和局限浅海上部为铝土矿沉积的最有利环境,可考虑将其列入文山天生桥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早期沉积型铝土矿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豫西铝土矿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铝岩系沉积时期,豫西地区东北部为滨、浅海环境,形成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中部为临滨、滨外环境,产铝土矿;南部为滨岸环境,铝土矿沉积时期为前滨、临滨环境,产铝土矿,铝土矿的富矿区与其中的半封闭海湾、泻湖环境有关.海侵初期形成铁质粘土岩,铝土矿形成于海侵最大时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铝土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侧述V/Zr、Sr/Ba、B/Ga的比值特征及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经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河南铝土矿具多物质来源、多成矿阶段特点,属多阶段多成因类型矿床,即红土-岩落沉积-海湾泻湖沉积(或近海沼泽沉积)加改造富集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4.
黔中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古岩溶侵蚀而上。为早石炭世大塘期沉积形成,含矿岩系由下部铁矿系和上部铝矿系组成。通过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①铝土矿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来自盆地以北黔中隆起区; ②黔中铝土矿床形成于泻湖潮坪相环境,矿床主要产于泻湖洼地亚相、泻湖沟槽亚相和泻湖沼泽亚相; ③古构造、古岩溶对成矿区、矿床(体)的展布及矿体形态发育特征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④晚期构造破坏含矿岩系和矿体。发生淋滤次生富集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5.
黔中地区铝土矿基本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黔中基础地质及典型矿床研究,本文对该区铝土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成矿模式。黔中铝土矿最后定位于筑-织淡化泻湖环境,黔北古陆与广顺古岛围限形成的半局限盆地、泻湖区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沉积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五门沟铝土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在中国首个实施的煤矿下部铝土矿整装勘查项目过程中发现的中深部大型隐伏铝土矿床。该矿床为产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侵蚀面上的沉积型岩溶铝土矿,其含矿岩系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为一套含铁富铝的铁铝质泥岩组合,形成于晚石碳世。本区铝土矿石结构以碎屑状、致密状和豆鲕状为主。成矿环境为泻湖或海湾,以及其近岸,沉积相为泻湖或海湾相。区内共发现铝土矿体3个,矿体规模为中大型,总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呈单斜产出,矿体厚度不稳定。矿体厚度与含矿岩系厚度、Al2O3含量、A/S值均呈较明显正相关。矿体以多种矿石类型分层产出时,垂向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粒序特征和下富上贫的品位特征。矿体品位与埋深并无直接关系,其品位更多依赖于与原生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成矿物源风化剥蚀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品位较富的矿体。基底溶洞、洼地、溶斗等负地形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产状、规模;低洼处会沉积更多的含矿物质,往往形成厚大的矿体,品位较高。矿体的赋存标高对硫含量影响较大,后期构造运动可使铝土矿体标高抬升,当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时,铝土矿体处于氧化环境,脱硫作用发生,硫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矿石质量。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区早震旦世沉积相与沉积锰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武陵山区早震旦世沉积相和沉积锰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根据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类型、岩相、古生物、原生沉积构造、指相矿物和指相元素以及碎屑岩的粒度分析和野外砾石测量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在早震旦世存在滨海相和浅海相。滨海相又分为半局限海湾亚相和开阔海滩亚相;浅海相只是开阔半浅海亚相。武陵山区早震旦世沉积锰矿床都位于下震旦统“民乐组”下段黑色炭质页岩底部。这些锰矿床中不仅富含菱锰矿而且还富含有机碳和藻化石,它们形成于靠近古陆边缘的海湾泻湖微相。海湾泻湖属于有障壁岛的浅水沉积环境,水盆中的古盐度不高,是一个半咸水或淡化泻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相似文献   

9.
贵州茅坝天生桥位于黔北川黔交界地,其晚二叠世龙潭组为一套砂泥互层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研究其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层序等特征,查明该区上二叠统含煤沉积环境为潮坪-泻湖沉积体系及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10.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一大型隐伏铝土矿,属华北地台G层铝土矿。以系统的中—深部钻探工作为基础,根据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将郁山矿区内上石炭统一段分为2个相和4个微相。提出郁山铝土矿床含铝岩系形成于滨海泻湖潮坪环境,铝土矿主要赋存于豆鲕状(含砂砾屑)铝土矿微相中,为局限潮下带上部环境;认为郁山矿床含铝岩系经历了3期规模不断增大的突发海侵到缓慢海退的沉积环境演化旋回,并形成矿床的3个铝土矿层,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区内最连续的铝土矿层(体)。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台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上扬子区,中二叠世早期地层梁山组产有丰富的沉积矿产,其中铝土矿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揭示区内中二叠世早期铝土矿的形成、分布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对区内梁山组的沉积特征、展布规律和含矿性进行了研究,编制了中二叠世早期梁山组岩相古地理图,提出了区内铝土矿障壁后泻湖成矿的模式。结果表明,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北高南低、南海北陆的特点,鲁甸—威宁—贵阳—都匀一线为障壁沉积体系,北部为障壁后泻湖沉积体系,南部为正常浅海沉积体系,大致可划分为隆起、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障壁砂坝、内陆棚和外陆棚7个沉积亚相,铝土矿矿床全部分布于北部泻湖半深湖—深湖相区内,岩相古地理控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宁武铝土矿是指宁武盆地北东端石炭系本溪组下段的G层铝土矿。宁武盆地本溪早期的古地理景观为泻湖及近岸湖泊。本溪组下段。有四种岩相类型:铁质-铝质岩岩相,铁质-粘土岩岩相,含黄铁矿粘土岩岩相及砂-泥土矿结构的成因类型反映了铝土矿沉积是水流机械分异作用到胶体化学沉积分异的过程,微量元素显示铝土矿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攸县兰村煤矿区晚二叠世的充填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粉砂淤泥盆地、海湾泻湖、三角洲、障壁坝-泻湖及浅海钙泥质台地等5个沉积体系。本文分析了海进海退旋回对沉积体系含煤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刘正根 《湖南地质》1995,14(2):76-78
攸县兰村煤矿区晚二叠世的充填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粉砂游泥盆地、海湾泻湖、三角洲、障壁坝-泻湖浅海钙泥质台地等5个沉积体系。本文分析了海进海退旋回对沉积体系含煤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黔北地区是贵州省铝土矿重要产地,该矿床属沉积型铝土矿床。虽然前人在研究区铝土矿沉积相类型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但是对于铝土矿的成矿机理和演化规律方面认识不清。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有利于认识铝土矿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可有效指导将来铝土矿勘探。通过探槽和取心井岩心观察以及铝土矿含矿层系样品分析化验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梁山组铝土矿含矿层系为海相和陆相环境沉积,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泻湖、湖泊和沼泽等[1]。铝土矿含  相似文献   

16.
黔中铝土矿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古地磁、古构造、稳定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系统分析了黔中铝土矿成矿环境.认为该矿是在炎热潮湿气候条件下,于构造有利部位,发育岩溶洼陷,成矿元素Al、Si、Fe和有机质随着介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发生元素沉积分异作用,于泻湖潮坪环境中沉积.  相似文献   

17.
刘文勇  李伟清  程云茂 《地球学报》2013,34(S1):141-145
天生桥沉积型铝土矿属中型规模铝土矿矿床, 是目前文山地区发现的品质最好, 可利用矿体资源最大的沉积型铝土矿, 矿体位于塘子边向斜的西翼, 赋存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内, 矿石中主要矿物有一水硬铝石、软水铝石、锐钛矿、黄铁矿、赤铁矿、高岭石、云母, 矿石结构以团粒、砂屑结构为主, 通过分析矿区内干塘子、天生桥两个矿段的成矿地质特征, 指出塘子边向斜东翼者五舍矿段具有较大铝土矿找矿远景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镜下薄片统计结果,参照野外观察,采用R型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上石炭统达拉阶—下二叠统隆林阶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宗地达拉阶—隆林阶存在11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局限泻湖、浅水局限泻湖、深水藻丘、接近浅滩的洼地、台地边缘浅滩、深水泻湖、浅水藻丘、浅水泻湖或潮坪、潮汐砂坝、局限浅滩或泻湖和深水斜坡等环境的沉积。不同的微相类型在剖面纵向上构成了6个微相组合,代表了沉积环境依时间变化的6个基本过程:浅滩或潮坪—开阔台地—藻丘—局限台地—深水斜坡—局限藻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