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安盆地航空伽马能谱特征及铀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宁安盆地以及501铀矿床的航空伽马能谱特征。并利用铀转换参数(初始铀、活性铀、铀迁移系数)分析了本区的铀源条件,结合盆地基底、构造、岩相岩性、水文地质等成矿条件进行了铀成矿分析和远景预测。最终预测了3处铀成矿远景区段,对本区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巴升河位于大兴安岭铀成矿带柴河盆地,以往铀矿找矿研究工作程度极低。通过对区域典型铀矿点航空伽马能谱特征分析,建立了区域火山岩型铀矿化区航空伽马能谱异常标志:航放铀高场、铀增量(ΔU)高值晕、活性铀(Hu)低值晕、航放F参数高值晕。据此,对研究区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圈定了5片航放综合异常晕;结合地层、构造、物化探条件,对圈定的5片航放综合异常晕铀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H01、H02、H03航放综合异常晕具有较好的火山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坑内伽马能谱测量在红山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坑内伽马能谱测量在盆地内寻找近地表铀矿以及预测深部铀矿可能发育部位的应用实例.坑内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经过多参数组合处理和微弱信息提取,分析了坑内伽马能谱放射性异常与铀矿体位置的关系,异常特征在浅地表工业铀矿体上方表现为铀异常区和铀迁移富集中心,在深部铀矿体上方表现为铀高场向铀低场过渡的梯度带.因此,对于寻找盆地内近地表铀矿以及预测深部铀矿可能的发育部位,坑内伽马能谱测量可以作为一种寻找铀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东T油田灰岩储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T油田主力含油储层受高放射性物质影响,导致利用常规自然伽马测井资料无法合理求取泥质含量。同时,由于岩芯分析资料较少,确定各主力含油储层的黏土类型就显得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铀、钍、钾与地层中黏土矿物的密切关系,利用无铀伽马测井资料对泥质含量进行了合理计算,参考斯仑贝谢理论交会图版,利用钍与钾交会图法确定了黏土类型,通过制作钍与铀比值的直方图对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油田后期的开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5.
“煤铀兼探”“油铀兼探”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利用煤、油气田钻井的测井资料评价铀资源潜力是尚待解决的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彭阳铀矿区为例,开展基于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铀资源评价方法探索。根据彭阳铀矿区砂岩型铀储层自然伽马异常响应显著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9个验证孔中定量伽马和油田钻孔中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研究彭阳铀矿区矿层定量伽马值的自然伽马测井回归模型,研发矿层平米铀量筛选计算程序。初步建立基于自然伽马测井信息的区域铀矿层识别和品位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精度与实测数据吻合,解决了难以高效利用常规煤、油气田测井资料进行铀矿层识别和品位评价的问题。该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铀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陶系生物礁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储集层,明确露头上生物礁的内部结构及发育规模,探索露头和井下生物礁对比研究的新手段有重要意义。应用探地雷达及自然伽马能谱仪对塔里木盆地巴楚达吾孜塔格奥陶系露头进行了探测。研究表明,探地雷达剖面上多数生物礁为扁平透镜状或层状,这与露头上观察的结果有所差别;高分辨率雷达剖面揭示出较出露生物礁发育程度更大、个体更小的疙瘩状礁体或礁团块;礁体内部的分层性及礁体内部水道充填体的斜层理在雷达剖面上反映明显,雷达分辨率可达到分米级别。礁灰岩的自然伽马值高于亮晶砂、砾屑灰岩,而低于泥晶灰岩、棘屑灰岩、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的放射性。生物礁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漏斗形、钟形或箱形;自然伽马曲线也反映出礁体内部的分层性。露头和轮南井下奥陶系生物礁的自然伽马放射性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为露头和井下生物礁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钍铀比、古铀量是伽马能谱测量中反映铀成矿信息的重要参数,可指示区域铀迁移路径、划分迁入富集区域,进一步提取铀成矿信息,判断铀成矿的可能性。这里以伊春威岭地区放射性异常为例,计算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数据参数,对比铀含量与古铀量信息,进行方法有效性实验。实验表明:该区域内铀的迁出与迁入、淋失与富集被约束在糜棱岩化带内,存在二次富集现象。实验结论与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分析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利用古铀量分析在放射性异常地区开展铀成矿预测,并取得较好成果,成功预测铀二次富集部位,其中部分异常已被槽探工程揭露验证,本次研究对该地区铀矿勘查中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砂岩型铀矿均赋存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它们赋存层位在空间上一般具有上下叠置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双龙地区以往施工了大量煤炭钻孔,获得了丰富地质编录资料和自然伽马资料,为砂岩铀矿调查选区奠定了基础。通过双龙地区铀资源调查选区工作,认为煤田勘查资料在砂岩型铀矿调查选区中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自然伽马异常筛查;地层格架建立和铀储层沉积体系划分;氧化还原过渡带初步圈定。对煤田孔发现的伽马异常进行铀探验证,二者在地层、岩性和自然伽马异常形态等方面完全吻合,表明煤炭钻孔自然伽马可以作为该区圈定放射性异常的依据,可见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对含煤盆地铀矿的勘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是铀矿勘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可直接测得地表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含量。鹿井铀矿田是20世纪发现的大型铀矿富集区。鹿井西部铀矿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为了探索鹿井铀矿田西部的资源前景,在该地区开展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通过钍铀比、古铀量能谱特征参数,以及计算传统统计法、含量-面积法计算异常下限对能谱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了研究区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总结了铀成矿与地质因素的关系,并圈定了放射性异常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铀在后期发生了二次迁移富集,其成因是富铀热液的迁移与断裂构造和地层岩性接触面发生的蚀变作用,该地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断裂构造及其次级裂隙和地层的岩性接触面。经过能谱特征参数及铀、钍异常下限分析,预测了三片铀成矿有利区,为研究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楚雄盆地云龙凹陷尖山油苗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  余成文 《云南地质》2000,19(4):423-432
对楚雄盆地云龙凹陷泥盆系尖山油苗的有机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生物标记物12个参数多因素油源对比,认为该油苗主要为油苗之下的华二段油页岩附近的灰质泥岩为其烃源岩;同时,泥盆系灰岩对油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西藏羌塘盆地东部边缘贡日地区产出石油沥青脉的中侏罗统布曲组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区分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灰泥灰岩、纹层状粉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球粒泥亮晶泥粒灰岩、含核形石和团块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鲕粒生屑颗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和野外沉积构造,认为布曲组灰岩主要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浅缓坡、中缓坡和深缓坡3种沉积环境,在布曲组内共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组成一个相对海平面逐渐上升的海进序列,与上覆地层布曲组岩层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12.
古水深分析对还原古环境与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古水深恢复多以定性为主,对样品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且易受资料条件限制,而自然伽马能谱法具有易获取、成本低、受控因素少等优点,可结合水深函数半定量恢复水深,但该方法多被用于陆相碎屑岩的研究中,是否适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尚需验证。以鄂尔多斯盆地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为例,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法恢复了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水深,恢复结果与碳同位素法、生物遗迹法、岩石组构法显示的结果一致。研究验证了自然伽马能谱法在恢复碳酸盐岩沉积时的古水深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模拟气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岗  常亮 《现代地质》1998,12(1):103-107
通过对山东平邑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物碎屑灰岩加水热模拟气的研究,探讨了热解气的产率、组成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湖相生物碎屑灰岩热解气总体上以非烃气为主要组分,非烃中又以CO2含量最高,其高含量与碳酸盐岩分解有关;其次为N2和H2,CO含量甚微。烃气中以烷烃为主,烯烃含量很低。在正异构烃组成中异构烃含量相对高。干燥系数和酸烷比随模拟温度升高而规律变化,可以用来衡量有机质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南天山和静县大山口剖面石炭系野云沟组发育齐全,出露完好,主要由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总厚度为696.8 m.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屑灰岩、含陆源碎屑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陆源碎屑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泥晶灰岩等.野云沟组主要为斜坡相和盆地相沉积,少量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斜坡相主要发育砾屑灰岩、薄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四川理塘海子山地区放射性地球物理特征及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在区内开展了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和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通过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了解了海子山地区的伽马放射性背景,分析了其放射性特征; 通过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初步判定了研究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放射性异常性质,分析了各主要地层岩石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特征。研究表明: 区内出露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有较高的伽马总量背景值,且伽马总量异常的展布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花岗岩体的铀含量背景值较高,显示了区内良好的铀源条件; 研究区外围西侧有与NE向的断裂破碎带有关的查清卡温泉异常点,地表泉华具有极高的伽马总量测量值,且伽马能谱测量显示其为铀、钍混合异常点。根据查清卡温泉异常点的地质和放射性特征,并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初步判定本区铀源可能为深部含铀流体或铀富集在深部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中,铀元素通过泉水迁移至地表沉淀富集,提供了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 晚三叠世扬子台地的淹没事件,分析了黔西南贞丰挽澜中- 上三叠统竹杆坡组的微相,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 演变。采用Flügel 标准微相的判别方法共识别出九种微相,包括:纹层状粘结灰岩、微晶藻球粒灰岩、泥晶灰岩、含生物 碎屑泥晶灰岩、棘皮泥晶灰岩、亮晶砂屑鲕粒生物碎屑灰岩、藻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P 和泥晶灰 岩-P。九种微相的有序组合和分布位置显示它们形成于快速的潮坪-台地边缘转变过程和漫长的深水陆棚及盆地环境。海 平面变化分析显示,黔西南中- 晚三叠世竹杆坡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不同于扬子台地主体,无论是二级旋回还是三级旋 回都响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自然放射性测井及其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 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 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 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 资料统计了CCSD主孔各类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和铀、钍、钾元素的浓度, 计算出产热率曲线.自然伽马, 铀、钍、钾浓度和产热率从蛇纹岩到榴辉岩、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依次增大.随着榴辉岩退变质程度的增强, 其铀、钍、钾元素的浓度值逐渐增大.CCSD主孔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 自然放射性随深度增加有增强趋势.产热率与自然伽马测井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在高放射性岩层的上部, 地温梯度会出现较强扰动和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8.
刘海生 《物探与化探》2002,26(3):207-208
对采自云南省个旧地区的100件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多道伽马能谱分析后发现,该地区土壤的铀镭平衡系数为0.65,表现出贫镭偏铀的特征。铀镭的不平衡导致地面或航空伽马能谱测量中铀道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误差,因此需要作适当地处理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9.
目前研究表明,深水环境缺氧团向浅水扩散是导致二叠纪末生物危机事件的重要诱因,然而其作用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长兴期主要为台地环境,通过对研究区内卧龙河构造连续沉积的井剖面对比研究发现,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界线之前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自然伽马值整体出现异常正偏。当碳酸盐岩地层中泥质含量、钍和钾的含量相对较少时,自然伽马主要反映铀含量变化,进而指示海水氧化还原条件。长兴晚期区内台地环境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氧效应,并持续发展直至生物大灭绝的来临。区内长兴组自然伽马值异常记录了长兴晚期海洋氧化还原过程,同时也见证了重大地质转折期将至时环境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鄂尔多斯盆地存在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仅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难以正确识别并计算其泥质含量。分析这类高反射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针对其成因和测井曲线特征,采用常规自然伽马和中子一密度方法综合法,能较准确计算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泥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