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多分辨率、多波段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原始图像经小波变换,分解成多个子图像,选择适宜的小波基,进行分块处理,再做逆变换,进行图像融合重构,使得融合后的图像最大限度地保留多波段光谱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局部目标的清晰度,与传统方法相比,小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南极冰架与海岸线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使用光学与微波遥感数据,提出了南极冰架变化连续监测的系统方法,包括基于MOA的冰架基准图生成,基于相似性测度的影像匹配,及基于阈值与分水岭变换的图像分割方法.使用该方法获取了2002—2011年初全南极18个主要冰架的变化数据,并归纳了南极冰架变化的三种类别.进一步得出,近年间崩解变化为主的冰架均处于西南极,并主要集中在南极半岛;扩展变化为主的冰架集中在东南极;南极三大冰架的扩展变化明显,其中Amery冰架将在近年发生较大崩解.本研究首次获取了2002年初至2011年初每年一幅的动态的全南极海岸线数据,并得出近10年间南极海岸线扩展增加总量为5878 km2.  相似文献   

3.

对于同一地质模型, 将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分别进行反演, 通常得到多个不同的反演结果, 研究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解释, 有助于实现复杂地形环境下目标体的精确识别和定位.本文采用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简称NSCT)的多源地球物理信息融合方法, 以美国阿拉斯加库克湾西南部的Iliamna火山地区的实测数据(公开数据)为例, 通过对多源地球物理图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实现了磁化率和电阻率模型的融合.首先, 利用NSCT将不同地层的多源图像分解为低频子带图像和高频子带图像; 然后, 设计了基于加权平均和新度量参数(New Metric Parameter, 简称NMP)的融合规则, 并分别对低频子带图像和高频子带图像进行融合; 最后利用NSCT反变换得到包含磁化率和电阻率信息的融合图像.将融合结果与先验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明这一方法有效可靠, 为目标体精确识别和快速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航空安全形势紧张,所有国家都正在加强其安全检测系统。鉴于危险物品的特殊性,对含有危险物品的行李包的X射线图像进行模拟是一种有效培训安检人员的方式。这种模拟方式可以增强安检人员对不同背景环境下危险物品X射线特征的敏感度。在本文中,首先对X射线图像融合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当前此领域中普遍使用的融合算法,随后采用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对物理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实现X射线图像融合的目的,并与传统融合算法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X射线图像融合,神经网络模型在融合精度及效果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基于GIS、遥感技术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汶川地震实例归纳总结了现有防震减灾软件系统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GIS、遥感、地震现场数据等多源数据的综合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并给出了其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6.
有效评估震灾损失可及时、可靠地了解地震灾区实时情况,提高破坏性地震下人们的反应能力,满足应急指挥需求。为提高震灾损失评估精度,对所获取遥感图像进行滤波及局部灰度调整处理,提出基于遥感图像模板匹配的震毁灾损研究。首先获取震区的遥感影像,考虑所获取图像与模板图像的偏移状况对图像进行模板匹配,提取与模板匹配后特征区域的特征值,获取空间网格点上的成像值,依据成像点自动评估震灾损失,其中能量最大的点即为震害受损最严重的位置,对图像所有内廓像素点结果进行遍历,确定提取地震灾区整体的受损特征结果。仿真实验发现,所提方法可提取出震灾损失状况,初步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机载多角度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适用于机载多角度遥感图像的自动配准算法和几何校正框架.通过使用小波变换、多元变量的相关系数、B-样条函数、金字塔式的逐级细化等工具,自动配准算法可以在图像间有光谱差别和复杂的几何形变的条件下稳定运行,配准结果排除了少数异常控制点的影响而保证了总体精度.该算法用于我国自行研制的AMTIS系统的数据的几何校正, 取得了好的结果.从经过几何校正的AMTIS数据中可以提取地表方向性辐射信息,用于各种地表模型的验证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的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龙  王晓青  丁香  窦爱霞 《地震》2007,27(4):77-83
介绍了一种使用遥感技术进行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的方法,评估流程包括震害提取和损失评估两个部分。评估方式根据需求可以分为基于震害指数的评估和基于图像分类结果的评估两种模式,前者通过震害指数与烈度的关系得到地面居民住地的宏观震害情况,结合地震应急数据进行建筑物损失评估;后者采用图像处理技术,选取典型震害样本以图像分类技术得到地面居民住地的分级分类的震害结果,然后计算参数进行损失评估。损失评估的计算根据震害提取模式而不同。这种遥感震害评估方法和计算流程结合了遥感和GIS技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目标,提高了震害提取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多人工作模式,通过有效率的人机交互来提高遥感震害评估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用多源遥感数据解译深圳市主要活断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OT-5、ETM+等多源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通过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验证,初步查明深圳市主要活断层主要有NE向,NW向两组,从属于东南沿海构造体系,其中NE向的深圳断裂带为主要构造.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断层的空间展布及其分段性,断层的活动性特征等.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应用于深圳市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初勘阶段,为进一步的活断层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珊 《地球》2019,(7):98-98
针对唐山国际旅游岛实施的整治修复工程成效,本文探索利用2008、2014年2期遥感影像数据,对海岛修复前后土地覆被变化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整治修复成效评价模型中的指标数据,为成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对于完善后续整治与修复项目的工作布置和最大程度的保障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灰云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运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严重威胁着航空安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地表和大气的变化信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火山灰云监测的重要手段.文中阐述了火山灰云对自然环境和航空安全的危害;以火山灰云遥感监测平台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遥感传感器类型和监测方法的发展概况;对中国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火山灰云遥感监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火山活动性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地质》2006,28(1):99-110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国内外火山监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热红外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成果,对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火山活动的可行性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火山区热红外亮温旬变、月变和年变模型扣除地形地貌、岩性、植被等地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火山区和邻近参照区红外亮温差值运算扣除气象因素影响的火山活动性热红外异常提取方法。并以长白山火山为例,利用1999、2003和2004年的NOAA卫星影像资料,对长白山火山及周围地区的热红外影像特征进行了分析解译,对长白山火山区与外围参照区的红外亮温年变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火山区的红外亮温分布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受地形控制,总体表现为以天池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升高的漏斗状,天池则是低温背景上的明显高温标记。在时间上,长白山火山区红外亮温的演变过程主要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高冬低年变特征。2)相对于1999年,2003和2004年长白山火山区均显示出明显的升温趋势,升温幅度可达2K左右。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近年来天池火山活动性逐年增强的反映。这也意味着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监测火山活动性将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卫星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技术的应用离实际的预报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可行性。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影像和ASTER影像反演获得了1999—2008年的温度场,并选取了其中的3种地面覆盖类型(森林植被、土壤和植被(矮草)以及裸露岩石),从而去除了地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每种地面覆盖类型中扣除了当日天池气象站的平均气温,去除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得到了由火山热活动可能导致的温度热异常。结果显示,从1999—2005年,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度热异常伴随着扰动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自2005年以后逐渐下降,2006—2008年趋于稳定。这些结果与测震、GPS形变以及He同位素比值变化趋势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火山活动性监测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监测手段尝试性地纳入日常的火山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具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及数据时效性强等特点的QuickBird遥感数据,对龙羊峡库区白刺滩特大型滑坡进行遥感调查,利用先进的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综合地质学、灾害学原理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分析了白刺滩滑坡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认为龙羊峡库水强烈侵蚀和降雨综合作用是促进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遥感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的有效应用,突出了重大自然灾害对遥感技术的需求。针对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地震发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地震灾害,地震应急中监测目标的不同,需要采用最佳遥感数据进行灾情判别,从而更好地得到地震灾情的分布情况;对现有遥感数据源和地震应急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遥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时间分辨率和图像处理技术;最后提出了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遥感影像信息在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遥感图像不仅从宏观上展现了活动断裂与其它活动构造的影像全貌,而且直观地揭示了洗断裂的影像信息,为分析断裂的活动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为识别地震构造与强震的孕育地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遥感技术方法本身的优势,又使得遥感构造研究具有了视域开阔、信息丰富直观、处理方法多样、易于综合分析、获取成果迅速等特点。从直观上讲,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主要有色调、构造形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水系等几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垂直错动标志。从多方面总结了活动断裂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和识别标志,并为今后活动断裂以及地震研究中遥感影像信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古丹阳湖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锦芳  赵锐 《湖泊科学》1992,4(2):69-72
运用适合于湖泊演变研究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从遥感图像的色调、结构、纹理入手,探讨了不同湖泊演变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差异性并结合多种历史图件与资料,阐述了古丹阳湖演变的规律,其结果对研究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的形成及演变规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LANDSAT ETM+、SRTM遥感图象的色调、地貌、形态、纹路、水系等特征,解译辽宁省及周边地区规模较大、特征较为明显的区域性断裂展布位置。根据谷歌地球遥感图像上地形地貌特点以及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判断断裂主要的活动时期。将遥感解译成果与区域破坏性地震震中进行对比,证明遥感解译成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提出中强震易发于多组断裂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20.
Web GIS技术在辽宁地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地震数据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实现方法,该方案采用MapXtreme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诸如信息查询,显示和图形的缩放,漫游,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属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