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钦州市主城区建筑物开展抗震性能普查,摸清了钦州市主城区重要建筑、民用群体建筑和普通民居的抗震性能状况,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级评定,找出了城市建筑抗震薄弱区.采用PKPM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对重要建筑中的砖混结构建筑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最后总结了钦州市主城区建筑物抗震性能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农居建筑物现状及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萍  王挺  傅冠华 《华南地震》2010,30(3):63-68
根据2008年广州市的农居普查资料,从建筑物结构、建筑年代、建筑物的设防情况等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广州市农村民居的现状。并通过建立简单的群体农居抗震性能指数模型,对广州市各区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进行了估算,并给出了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进行冕宁县建筑物普查和建筑物抗震性能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物单体及群体震害概率预测方法,对冕宁县进行震害预测,给出了50年内各镇及广大农村的建筑震害预测结果,为该县防震减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铜陵地区农居进行全面普查,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对铜陵地区农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综合判断农居的抗震安全性能。基于建筑工程技术要求,结合安庆地震和阜阳地震震灾特点,分析总结得到造成农居抗震性能薄弱的主要原因包括:农居选址不科学,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施工建设技术不足,使用劣质、不合格建筑材料以及房屋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提出了针对农居抗震设防的对策建议,为今后皖南地区农居抗震设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的目标任务,为摸清农村民房的抗震性能,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对忻州市代县地区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展开实地调研初判。选取代县地区64个行政村,共计23 342栋农村房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根据木结构、砖混结构等房屋不同的建筑结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同时分析不同地形下不同结构房屋的比例及抗震性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代县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岳中琦 《华南地震》2011,31(2):14-20
在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凋查和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与香港地区地震危险性相关的五点认识.香港地区虽然有较大断裂,但是它的断裂处于较为完整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岩体中,深部不具备产储大型高压人然气囊,因此,它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充分条件.香港地区的岩石类型、周边和内部海水体、周边岛屿和建筑楼顶水体的均有利于抗震减灾.  相似文献   

7.
何萍  王挺 《华南地震》2014,(1):21-25
采用孙柏涛等人提出的基于已有震害矩阵模拟的群体震害预测模型,在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项目"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已做过震害预测城市(区)与普查城市在设防标准、建筑年代、地上层数、建筑用途及平面形状等五方面进行相似度计算,最后得出普查城市的震害矩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群体建筑物实施震害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对建筑结构安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条件,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影响因素,评估抗震能力。构建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BIM指标体系;利用BIM模型中的三角模糊数,定量计算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得到建筑砌体结构的三角模糊数值,分析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单排序情况,结合对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系数和单项得分的计算,实现基于BIM的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合模拟建筑实例分析,利用建筑结构倒塌概率测试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利用评估结果与实际评估结果的拟合度测试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实例结果证明,能够准确的得到抗震性能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笔者对山西(包括少部分邻近地区)乡村民用建筑的调查资料,将山西乡村民用建筑进行了分类,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18种乡村民用建筑类型,并结合区内近几年的震害实例,对各类乡村民用建筑进行了结构特点及抗震性能分析,从而针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民用建筑,提出了以进行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普查评价、开展房屋建筑的管理、进行抗震防灾知识的抗震防灾的普及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抗震防灾对策。文章最后还对实施途径及其可行性作了简要的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中国木结构传统建筑的保护,根据对近年来震害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归纳,对木结构传统建筑的瓦件滑落、屋脊折断、屋面下沉、屋顶装饰件缺失、节点拔榫、柱底侧移、填充墙破损等典型震害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传统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其部分构件连接较差、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木构架与砖石墙体间变形不协调以及砖石材料本身抗震性能差等原因,是造成中国木结构传统建筑震害的主要原因。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为提高木结构传统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当通过日常管理排除病害隐患,对薄弱结构应当及时加固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张家口崇礼区村镇房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情况,对该地区的3 553栋房屋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主要进行房屋建筑结构、建筑年代、建筑抗震构造等相关方面的调查,分析村镇房屋结构类型以及村镇规模对应地理位置的关系,总结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现状,主要总结该区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并有针对性的对该区房屋结构提出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对策,为提升村镇建筑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山西省芮城县地震灾害风险状况,基于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按照抽样相关规范规定,对芮城县房屋建筑开展抽样详查。对本次调查的79栋建筑物进行分析表明,城区中心、乡镇中心的建筑绝大多数结构使用功能正常;郊区、农村地区个别老旧建筑出现墙体腐蚀剥落、地基不均匀沉降,多数土木结构墙体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根据详查结果,对该地区典型结构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震环境下带钢避难建筑抗震模型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避难建筑通常采用置换混凝土方法抗震,建筑对高强度地震的抗震性能差。因此提出高强度地震下带钢避难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采用复杂网络带钢避难建筑加固模型对加固前建筑的混泥土强度与荷载能力进行计算,增大框架柱截面,提升带钢避难建筑荷载。采用复合墙体受力加固模型提升建筑墙体抗震性。对加固后建筑模型的坍塌风险评估时,采用带钢避难建筑坍塌的全概率衡量加固后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抗坍塌安全性。设计使用年限内加固后的带钢避难建筑的强震CRC超出概率是P(IMCRC),确保其在高强度地震下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下的带钢避难建筑在遇到强震情况时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民居由于严重缺乏抗震设防技术,村民缺乏抗震防灾意识以及缺乏抗震设防政策的监管,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地震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通过对湖北农村民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居民抗震意识的调查,揭示了湖北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现状,对当前湖北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业城市长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情况。以铜陵市为例,通过对铜陵市建筑物抗震性能开展全面普查,掌握建筑物抗震基本情况,研究了矿业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典型地质灾害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具体影响,提出加大棚户区改造、开展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建立地质灾害监控体系等对策建议,对提高矿业城市抗震设防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测试方法存在的测试结果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利用小波函数的伸缩平移操作得到一个函数族,对模拟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当函数族组成一个标准的正交基时,从连续小波变换中对地震信号进行重构,将去噪后的地震信号作为检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信号样本。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平衡方程对地震的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以及恢复力进行求解,通过强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和结构最大弹性反应计算公式,计算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强度折减系数和结构最大弹性反应,最后在震动台上对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无论是新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还是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与加固,均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 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对于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的建筑结构还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对于抗震延性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既有建筑结构的评估、改建、扩建,如果仅通过小震弹性的承载力计算,显然无法达到"大震不倒"的目标。本文通过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思想,以结构层间位移和结构构件变形作为性能目标,从定量上解决了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与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然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891-896
隔震器与填充墙对建筑抗震性能有很大作用。为了探究填充墙布置形式及填充材料和隔震器协同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等效斜撑理论,对3种不同填充墙布置形式与隔震器协同作用的抗震系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顶层不布置填充墙与隔震器协同抗震系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最佳。在此系统上分析了不同填充材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建筑抗震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施工材料、技术手段等外部条件,忽略了基坑土体安全系数、基坑状态对建筑抗震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从基坑排桩角度对建筑抗震性的影响展开分析,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获取土体的安全系数与基坑状态的判断标准,在该标准下基于土体安全系数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公式,获取各个土层计算参数。基于该参数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基坑排桩有限元分析模型(土体和桩体分别采用莫尔-库仑弹塑性模型和二维弹性模型)。实验采用所提分析方法,从基坑排桩排距、刚度两方面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基坑排桩排距进行适当取值时,建筑抗震性越好;双排桩的刚度越大,建筑抗震性越好,且随着刚度的增加建筑抗震性能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FEMA P58提出的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此法适用于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能够评估未来地震下单个建筑的反应结果。评估结果用包括人员伤亡、修复和重建造价以及居住中断时间等的概率分布表达,便于设计人员与业主、投资人或房屋用户等进行沟通。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性能指标,可以比较不同结构体系潜在年平均地震风险或不同抗震加固方法的效果。业主可根据性能指标作各种决策,如结构体系的选择及房屋成本控制等。本法可对某一特定地震动强度或某一震级、震中距地震以及某一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全部地震情况下的建筑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