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断流对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知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断流现象频繁发生,时至1997年更是断流13次226d,严重影响了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本文依据有关文献资料及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黄河断流对河口海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口涨潮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涨潮槽是河口的重要地貌单元。对河口涨潮槽的发育过程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河口动力地貌的内容,而在实践上对港口和通航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河口涨潮槽不仅指河口涨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刷槽,还包括涨潮冲刷坑、涨潮冲刷槽和涨湖水道。国内外关于河口涨潮槽研究较为薄弱,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涨潮槽的几何形态、涨落槽优势流判别和悬沙输移等方面,定性研究较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量研究,尤其缺乏成因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环境的研究。长江口涨潮槽种类较多,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黄河断流对河口空间场后效所涉及的地理要素的演变,以所建河口演变概念-遥感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黄河口近期演变的互关联信息基础,并依据研究目标的信息需求分析(IRA)与水下地貌趋势面分析的结果,阐述了河口空间场诸种反馈信息、变异中直观信息及隐伏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河口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焕庭 《海洋通报》1997,16(2):80-86
我国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河口及河口工程的可行性已愈加普遍,从总体而言,70年代以河口一维潮流模型为主,进入80年代后,除继续应用推广一维潮流模型外,大多已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按需要配以泥沙、温度、协度和污染物等物质输移模型、推移质量沙数值模型、波流共同作用数学模型、拉格朗日余流数值模型、三维数值模型、复合模型等8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近15年来河口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认为从80年代以来,我国将数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在口门附近,后者在口门之内,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径潮流动力平均带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发育长江口、瓯江河口TM的两个基本条件外,河口环流和潮汐不对称分别在长江、瓯江河口的TM形成、发育、维持过程中起了第二位作用。  相似文献   

6.
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磨刀门河口近几十年来水文动力的变化并重点研究围垦和挖沙这二类人类活动对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升高,主干分流比加大,断面平均流速增大;潮汐动力20世纪607、0年代至90年代初明显减弱,潮差减小,主要分潮振幅变小;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潮汐动力增强,潮差增大,主要分潮振幅变大,涨潮量增大。围垦加速了水位的抬升,改变了河口的径流和涨潮量分流比,使河口的断面平均流速增大,减弱了河口的潮汐动力。挖沙使河口潮汐动力增强,降低了水位上升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荷兰西南部期海尔德河口溶解态微量元素(Cd、Cu、Zn)地球化学:季节变化的影响J.J.G.Zwolsman等在近20年里,由于环境研究和现实海洋质量平衡研究的开展,已对河口微量元素分布作了广泛的研究。由于80年代取样技术和分析方法的重大改进,溶解态...  相似文献   

8.
从河口海域地形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关系,以及复测周期与航行安全保障关系出发,提出了河口海域地形检测研究的技术体系构成、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地形变化检测与反演的重要性。这对建立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展地形变化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利河口拦门沙运动参数的测试及3种下水力插板上波浪力的试验研究,定量给出了泥沙初动、中动、普动、扬动变化曲线,准确绘制了水力插板波压力分布图,为广利河口拦门沙治理和航道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口生物学     
河口生物学是研究河口这一特定水域中的生物的科学。河口是海水与淡水交汇及混合的水域,也包括一部分沿岸水域;其盐度和温度条件短期(半日)和长期(周年)变化都很大。河口水域的饵料很丰富,为许多生物的栖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统计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75-1985年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长江河口河流和海洋水文泥沙等11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和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系统辨识和预报。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可以表述为三输入-三输出的CARMA一阶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进行预报,取得了与实测资料较一致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2.
河口地区海水环境变化复杂,岸滩侵蚀严重,入海径流对侵蚀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入海径流量与河口盐度变化的关系入手,主要阐述了海水盐度变化对河口泥沙沉降及泥沙沉降后固结的影响,进而讨论盐度变化对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影响,其中,着重对黄河口地区入海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侵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概述了黄河口沉积物侵蚀相关的研究情况,指出在黄河三角洲等河口岸滩侵蚀的研究中,可以以盐度等为媒介,把入海径流与沉积物本身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岸滩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13.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世芬  曾从盛 《台湾海峡》2006,25(4):572-578
通过采用多层次分析法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分层、分权重的评价实践,探讨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评价方法.闽江河口湿地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一支独秀的动植物资源,是开展湿地旅游的良好基础.在生态旅游开发层次与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一条适合于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旨在为国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口海岸凸体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海岸山体凸体的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其形态,可以近似看作是在潮流作用下非溢流丁坝的坝头冲刷坑。已有丁坝坝头冲刷坑最大深度的计算公式未考虑往复潮流及含沙水流的作用,首次提出考虑悬沙含沙量的影响,同时对其冲刷坑形态提出了计算方法,经过对6个浙江省河口、海岸和海湾内凸体形成的冲刷坑最大深度及形态的验证,结果计算与实测值十分吻合。应用本文公式定量地解释了丁坝长度减少、含沙量年内变化和其他各因素变化对冲刷坑最大深度、形态等变化的定量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河清水沟流路水沙组合和河口三角洲发育的宏观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河清水沟流路1976~1995年期间入海水沙偏少,年际和年内变化丰枯交替,河口三角洲的冲淤变化与入海水沙大小密切相关;分析其剖面淤积形态、洲面淤积造陆情况和泥沙淤积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口三角洲发育存在着初期迅速增长、中期快速增长、后期平缓增长的宏观特性和规律,根据水沙变化与河口三角洲增长面积的定量关系以及对未来入海水沙的预估,认为清水沟流路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将继续维持平缓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波浪是塑造黄河三角洲河口与海岸地貌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基于Delft3D模型耦合水动力与泥沙输运模块,模拟了黄河不同入海水沙条件下的表层悬沙浓度的分布变化,通过悬沙浓度差异值(Di值)定量研究了黄河清水沟流路现行河口与废弃河口之间的海洋动力差异,进而揭示了潮流与波浪在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变中的塑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不同入海泥沙条件下,废弃河口及其近岸区域Di值普遍较高且为正值;但现行河口近岸的Di值分布普遍为负值。在废弃河口波浪使已沉积的粉砂、黏土起动、再悬浮,由潮流将其搬离海岸,从而使海岸发生蚀退;但现行河口由于大量黄河粉砂、黏土快速输入,潮流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搬离河口,进而使河口及两侧海岸向海淤进。比较而言,波浪在废弃河口及海岸的地貌作用较强,在现行河口相对较弱。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黄河三角洲动力地貌演变机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潮波时空特征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河口的潮波传播受到近岸及河口浅水地形及长江径流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很强的时空变化特征。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徐六泾以下的河口段,还缺少对河口系统的潮波特征分析。本文基于大通、南京、徐六泾和牛皮礁4站的年内连续潮位资料,分析了主要天文分潮和浅水分潮的振幅沿程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和规律,认识到洪季大径流对江阴以上的近口段潮汐衰减作用显著大于枯季,而河口段的平均潮差有一定的半年周期变化,年内秋季最大。口内高频浅水分潮振幅在河口下段最大,且洪季大于枯季,低频浅水分潮则在河口上游振幅最大,由此反应径流对潮汐改造的非线性作用。这些认识可为水道航运及相关河口研究提供基础认识。最后本文也指出关于长江河口潮汐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下一步工作取得相应进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是省水利厅所属的地方性专业研究所,其研究对象以钱塘江河口为主,也研究本省其他河口和海岸的整治开发问题及工程措施等。 该所现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9人,助理工程师22人,并配有一支从事河口海岸水下地形测量和潮汐水文测验的专业队伍。其主要研究设施和装备有:潮汐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厅、室内波浪水槽、200吨级测量专用船等。 该所科技人员注重现场资料的观测和分析,并在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拟和工程措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拟订河口整治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该所还承担了秦山核电站等有关工程的委托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王亚  何青  沈健 《海洋学报》2014,36(1):48-55
利用水龄理论的新方法,借助环境水动力学模型定量讨论了多年平均径流条件下长江河口径流和潮汐作用对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影响。研究给出了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时空格局:多年平均流量条件下,水流从徐六泾输出至河口(122.5°E)大约需要24d,南、北槽分流口以上河段水流输运时间主要由径流控制,水流输运时间为8d,向下至拦门沙滩顶水域由径流和潮汐共同控制,水龄为16d,说明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水流输运速度较上下游为慢,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最大浑浊带区域水动力的特征;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存在明显的层化现象,表底层相差最大值可达6d。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的潮汐作用是影响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关键要素,河口巨大的进潮量增强河口水流交换能力并减小水流输运时间,从而显著影响随水体运动的物质输运格局。水流输运时间研究,不仅可以成功应用于河口水动力环境的量化研究,而且可以为泥沙输运及污染物输运等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闽浙山溪性河口的径流特性及其对河口的冲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着眼,分析了降水与径流的关系、河川的产水产沙条件、径流年际与季节变化的规律、洪峰过程及其特征,阐述了径流特征对河口的影响:丰枯水年河口段大范围的冲淤变化,洪枯季节的冲淤变化;不同河口的冲淤物质的差异。图4,表9,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