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方法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环境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7—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环境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存在改进空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规模聚集效应、控制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强敏  孙才志  盖美 《海洋通报》2019,38(5):508-518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的SBM模型测算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生态效率值,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定量刻画效率动态演化特征,并通过VAR对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盘锦市属于效率值较高城市,大连、葫芦岛市生态效率由低效率水平向高效率水平提升,营口、丹东两市效率值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由较低效率水平向中等效率水平转变,锦州市生态效率由效率相对无效上升至较低效率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城市;(2)动态分析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技术效率并未发挥出显著作用,技术进步变化是效率值增长的主要动力;(3)海洋产业结构对效率的扰动以正向促进为主,海洋科技水平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扰动在正负响应之间波动,环境政策规制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期,但产生的是正向推动作用和持续效益。  相似文献   

3.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把北极东北航道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增益。基于北极事务参与度和相对于北极东北航道的位置,文章将“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国家、北欧5国、北海周边国家和北极东北航道扩展线沿线国家4类国家主体;综合市场准入、口岸和海关管理、规制环境以及金融和电子商务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24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模型,并测度和分析2014—2018年各国贸易便利化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国家主体和一级指标的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北欧5国和北海周边国家具有稳定且较高水平的贸易便利性,而东北亚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处于不便利的临界状态;市场准入是“冰上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便利化的薄弱环节,不同类型国家主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主要由规制环境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港口与腹地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港口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港口-腹地经济"复合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PLS通径模型测度了2000-2014年环北部湾地区"港口-腹地经济"复合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考察期间内环北部湾地区"港口-腹地经济"复合系统及其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步递增的态势,其中港口子系统增长较快,是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增长的重要保证;湛江港口子系统及其复合系统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广西北部湾其他3地区;4地区腹地经济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 2011~2020年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从空间差异看,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2011年高低生态效率水平相间分布的无序状态向2020年两个较高生态效率区空间上集聚的有序化发展倾向转变,但并未出现区域协同化发展趋势。(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表明,研究前期纯技术效率作为效率增长的单一推动力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研究后期2016~2020年,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双驱动,保证了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碳减排水平对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海洋产业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技水平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未来要注重海洋科技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海洋发展基础以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海洋科技绿色创新两阶段模型,将网络超效率E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相结合测度了我国沿海地区2008—2017年海洋科技绿色创新整体和分阶段效率。结果显示:考察期内整体效率均未实现DEA有效,研发与转化阶段的低效是其内在原因;整体效率与研发效率变化趋势高度相似;区域间效率水平差异比较明显,2011年后整体及阶段效率水平均呈现“东部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态势;研究期内“高研发高转化”型地区仅有江苏、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7.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但在研究期末有所回升;空间上,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值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效率值相比始终处于最低状态,但三大经济圈差距明显;(2)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8%,主要由于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下降;空间上由研究期初的中部高、两端低演变为期末的全国均衡发展,但南方差异较大;(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水平是海洋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风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泉州为起点,主要涉及海域为南海—北印度洋,惠及沿线多国。深入研究该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有利于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决策。文章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1979—2014年、逐6h的海表风场资料、阵风资料,系统性、精细化地统计,分析了该海域的风候(风场气候态)特征,主要包括海表风场的季节特征、(强)风向频率、大风和阵风频率、阵风系数、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等。期望可以为航海、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杨理智  张韧  白成祖  黎鑫  刘君 《海洋通报》2016,35(6):617-624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设想提出的背景下,针对东盟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及其因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导致的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开展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个东盟国家人文环境风险分析,引入了云模型的理论方法,针对4个东盟国家的4类主要的人文环境风险——国家政局、经济状况、军事实力、政治结盟及其综合人文环境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4个评估目标国家综合人文环境风险并不高,但个别国家的某一类或几类人文环境风险偏高,值得针对性的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的背景下,结合东盟国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角度对东盟国家存在的海洋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分析,这对我国加强对东盟国家的认识,规避来自海洋方面的风险,更好地与其进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东盟四国构建了评价海洋综合风险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投影寻踪方法的海洋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以东盟四国中的菲律宾作为代表开展实验验证,最终得到菲律宾的海洋综合风险等级,并依据评级结果对我国与菲律宾的合作提供辅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