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国亮  袁川  余苗  唐淋 《地震学报》2022,44(3):476-488
为解决带约束条件的台站选址问题,本文借鉴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最优化理论,深入分析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考虑地形坡度、环境噪声水平、台站布局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地震检测能力、记录能力和定位精度的台网布局最优化模型。之后以成都市测震台网为例,经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获得了分别满足重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地震监测能力需求的台网布局优化方案,明确给出了新增或新建监测台站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多年来台网建设的经验,总结出两种测震台站优化布局方法:即正三角形布局法和正方形布局法。应用这两种布局法可以在监测区范围内布设尽可能少的台站而获得有效的监测效能。近几年来,人们对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评价,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所研究的内容是台网布局的正演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还需对台网布局的反演问题进行研究,台网的优化布局是提高台网监测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台站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已建成台网对台站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测震台网中,相邻几个台站在地平面总要构成一种几何图形,而在目前的许多台网中这些几何图形是无规则的图形,这是造成台网监测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所谓优化布局就是找出一种或几种最适合测震台网布局的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需满足:台站分布合理;在台网内任何地点发生台网记录的震级下限M_(min)级的地震不漏记,并有三个以上台站记录;对地震参数测定精度高;在同一监测范围记录同一震级下限使用台站数最少。根据上述原则,提出测震台网两种优化布局的几何图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苏测震台网经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拥有75个数字测震台站,针对江苏台网监测能力的评估需求,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高江苏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提供参考意见,本文使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利用江苏台网2009-2021年正式编目观测报告数据,对江苏台网进行监测能力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台网监测能力较好的地区为北部连云港周边地区,监测能力达到了ML?1.5;监测能力较差的地区为中部地区及近海海域,监测能力达到了ML?2.0。整个江苏台网基本实现了ML?2.0的监测能力,周边地区及中部近海海域基本实现了ML?2.5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沿革、台网布局与监测能力、测震台站、台网中心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青海省数字测震台网的现状,并通过评估,分析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地震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测震观测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测震台网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部分地震台站背景噪声偏大;受基岩出露影响,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布设台站较少,导致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测震台网布局有待优化。本项工作的开展对今后地震台站改造以及新台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成果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鑫  姚宏  孙学军  徐宁 《华南地震》2010,30(2):79-87
介绍了"十五"广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实现与邻省台网和地方社会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广西数字测震台网投入运行前后记录到的地震情况,阐述了广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十五”江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阐述江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与邻省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山东区域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准确的评估,分析山东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区的地震研究和测震台网的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通过计算山东测震台网的11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来评估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可客观反映11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监测能力,在距离台站较近的区域,检测概率随着震级和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处于沂沭断裂带中南段的台站对低震级档的地震有较高的监测能力.合成检测概率结果显示,检测概率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台站密集的胶东半岛和沂沭带中南段,而靠近山东省界的鲁西和鲁北区域则监测能力较差.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结果也反映了类似的规律.同时,PMC方法还可以检测不同深度对检测概率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辽宁测震台网科学准确的监测能力评估结果,分析辽宁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为测震台网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将"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应用到辽宁测震台网,通过计算获得辽宁地震台网37个台站的单台检测概率、测震台网合成检测概率以及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_P。单台检测概率表明: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营口—海城老震区周围的台站对较小震级的地震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受台网布局影响,位于辽宁边界地区台站的检测能力较弱。M_P时空分布特征显示:辽宁中部沈阳—辽阳—本溪—鞍山—盘锦地区1.5≥M_P≥1.2。辽宁南部大连一带监测能力较低M_P≥3.0,辽宁西部与河北交界地区3.0≥M_P≥2.5,辽宁其他区域2.5≥M_P≥1.8。研究结果表明,为进一步提高辽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需在辽宁东部、东南部建设台站以提高该区域台站密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建设部分台站和重新规划需要引入的河北共享台站,以提高该区域的台站密度及改善台站空间布局和该区域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采用海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报告数据和台站资料,计算了海南测震台网21个台站对海南岛陆及周边海域地震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由于受台站布局、台基等因素影响,海南岛陆中部台站的检测能力较强,琼北地区 4个火山口台和三亚台检测能力差。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结果显示:以屯昌为中心点以及周边的琼中、文昌、定安地区为检测高值地区;接入广东广西共享台,海南岛陆 90% 的地区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 MP达到 ML1.5左右,海南岛陆西南部分地区及海岸线 50 km 范围内 MP达到 ML2.0 左右。结果表明:海南岛陆中北部地震监测能力较强,西南部及周边海域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希望能为进一步优化海南测震台网布局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佑龙  金艳  夏仕安  李发 《华南地震》2012,32(1):99-106
安徽测震台网"十五"期间通过升级、改造、新建24个子台并汇集周边6省19个测震台站的数据,建成安徽省省级测震台网,极大提高了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速报能力、数据产出能力。综合分析了安徽测震台网"十五"项目建设后的监测效能,并对进一步提高测震台网效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巧家M_S5.0地震应急流动测震台站布局规划、台址勘选、仪器设备的架设及组网方式等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统计分析台站架设后对震区监测能力的提升及余震事件记录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动测震台站的架设提升了台网在震区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余震定位精度,使更多余震事件被记录到。  相似文献   

13.
安徽测震台网接收邻省19个测震台站数据,评估该数据对地震监测能力效益的改进,并对今后提高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估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山西测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为输入,计算了山西测震台网5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相对客观地反映了5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山西中部的5个台站,由于台站密度...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邻省相关台站测震数据共享和近几年台网建设规划的实施发现,该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皖南地区区域地震台网20个测震台站的基本情况。对20个台站的背景噪声数字化记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其背景噪声均方根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分析了噪声水平并按照地噪声水平的规定对各台进行了台基噪声分类。结果表明,20个测震台站中有9个I类台址、9个Ⅱ类台址、2个Ⅲ类台址。同时,分析了皖南地区区域台网的最小监测能力,结果表明,皖南地区区域台网最小监测能力为M_L≥-0.1—0.6,台站监测能力基本满足皖南地区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是研究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基础。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台站的密度、方位分布、各台的放大倍数和仪器的频率特性等因素。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华北地区测震台网的资料,查阅了一些区域台网的观测报告,确定了不同仪器的放大倍数与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内蒙古测震台网的台站分布和监测能力,从地震事件的速报时间、定位质量和震级偏差等方面评估内蒙古测震台网的速报能力和速报质量,分析影响速报能力和速报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内蒙古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总体偏弱,区域差异较大,事件的速报实际时间相对较长,震级差异和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检验台网监测效能的3种方法(即有效观测范围的估算,b值检验和下限震级漏记率检验),对陕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正方形布局法对现有测震台网布局的优劣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改进现有测震台网的方案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