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在中国华北地区开发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观测研究的状况及其进展,同时阐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准静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监预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气电场异常作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建国  唐天明 《地震》1998,18(3):245-256
通过对华北地地区进行震前大气电场异常观测研究的较为全面分析和总结,验证和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基本特征,用大量的震例证实了在每次较大的近场地震发生前都能观测到该类异常现象,以及当较长一段时间内观测不到该类异常时,近场近期也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4.
大气电场异常作为地震前兆信息效能的统计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G检验方法,通过对连续30个月上报的大气电场异常数据及该段时间内实际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近场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大气电场负异常决非偶然。同时指出地震预报研究的复杂性,只有通过对前兆现象进行统计的、物理的及预报实践的多渠道深入研究才有可能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有用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
大气电场异常为地震前兆信息效能的统计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建国 《中国地震》1998,14(2):167-172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磁暴与震前大气电场异常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太阳活动,磁暴与大气电场异常关系的研究及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白家疃台大气电场和磁暴实际观测结果的分析,论述了震前观测到的大气电场负异常现象与太阳活动和磁暴现象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5.1震前大气电场异常与地震 灾害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不仅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惧感,也使众多科研人员对地震和地震预测观测研究产生了农厚的兴趣.由于大气电场与震前动物异常和地光间可能存在联系,以及震前观测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不少科研院所和社会人士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用观测大气电场变化的方法探索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大气电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建国  柳松 《中国地震》1990,6(3):87-91
本文简述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情况,并通过对北京附近发生的两个4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继续深入地开展大气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有可能为近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可信的预报标志。  相似文献   

9.
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及其频谱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发生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信息既丰富又强烈.为探索对其规律性认识,本文通过对地震电偶极子的形成及传播规律研究后指出,震前垂直向极低频电场异常具有穿透能力强、干扰少、信息突出及易于提取和接收等优点,是探索地震可靠短临前兆信息的重要方面;进而通过对极低频准静场观测资料的频谱分析结果得出,近场地震前电磁异常的频谱大都集中在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极低频段,异常信息频谱与震中距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震前极低频电磁异常与孕震区的空间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地震渗滤电场异常信息及频谱的幅度与震级大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短临地震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编者按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全文共分为1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看法和争论.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经验性的统计预测不应成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主流和方向,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才是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8年以来腾冲地电场NS、EW测向长、短极距原始观测资料,使用相同测向的长、短极距观测值所得的差值,对腾冲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进行震前异常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前,从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基本无法识别出震前异常信息,但在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差值曲线上前兆异常信息表现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华平  刘桂萍 《地震学报》1995,17(2):237-246
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展电磁辐射观测以来,至今在全国已建立了130个观测台站,观测频段已由初期的全频段观测改进为0.01-20 Hz左右的超低频和几千赫至几十千赫的点频观测,从而减少了干扰提高了资料可信度.观测仪器主要有5种.对收集的40余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0MS5.9异常距离为500 km,6.0MS6.9为1 000 km,MS7.0则异常距离可大于1 000 km;震前电磁辐射异常时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为2小时至45天,少数仅几分钟;绝大多数地震震时没有观测到电磁辐射现象;震前电磁辐射信号是不连续的、阵发性的,其发展过程是由弱-强-弱-平静-发生地震或多次反复上述过程.异常信息时间愈长、幅度愈大、则地震亦愈大.异常信息是频率低的出现早,频率高的出现晚.  相似文献   

14.
临震大气增温异常成因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秀登  徐向民 《地震学报》1995,17(1):123-127
通过模拟对比试验,基本搞清了临震低空大气-地面增温异常的成因.初步认为,大气静电异常对大气的极化作用,是大气在太阳辐射下产生大面积、大幅度增温异常的主要因素;异常大气的增温效应也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同-阳高发生的两次震中相近的6级左右地震的震例分析及多年来观测研究的结果得出:近场地震前观测到的大气电场负异常现象,不仅形态特殊,易于观测,持续时间长,而且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指出,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及介质结构的不均匀性,只有进一步开展异常信息与地震时、空、强3要素的内在物理关系研究,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判断,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震预测研究争论"的组织者Ian Main将地震预测定义分为4类,一是与时间无关的地震危险性;二是与时间有关的地震危险性;三是指在某种前兆信息观测的基础上,对临震的一些特征(如震级、地点、时间)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仍应是概率性的,不可能准确、可靠地给出未来地震的准确地点、时间及震级;四是可靠地预先知道地震发生的地点(经纬度和深度)、震级和时间,所有这些参数的预测误差都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当然仍应高于随机水平),使得疏散和撤离能够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地震水氡短临异常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学彬  张新基 《地震学报》1996,18(3):358-364
研究了中国大陆32个地震近200个水氡测点(次) 的水氡变化.结果表明,水氡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与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和发震机制有关.最后,关于水氡短临异常机理和短临地震预报方面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震前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震前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主要结果:1.测点周围290km 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大地电场前兆;2.岩石变形、破裂和磨擦、介质极化生电可能是大地电场前兆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