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TF(On-The-Fly)观测模式是目前单天线最有效的谱线成图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单天线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介绍OTF观测模式在天马望远镜的实现情况。首先介绍天马望远镜OTF观测模式的观测过程和基本观测参数;接着分别对天马望远镜OTF观测系统的结构、观测控制软件、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谱线终端、中频传输系统以及数据预处理软件进行介绍;最后给出对W3区域中的6条氢复合线的试观测结果。目前,天马望远镜的OTF观测系统已完成多次对外开放的谱线成图观测,均取得较好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热变形是影响大型毫米波天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变形会改变天线反射面的轴线和焦距、恶化反射面面形,导致天线效率和指向精度恶化,同时也使天线效率和指向的长时间稳定性降低.由于太阳的周日运动,造成望远镜4个主支撑腿(简称支腿)之间存在温差,且该温差是变化的,从而引起方位轴的倾斜周期性变化.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倾斜仪测量及天文实测等多种仪器和方法,研究了德令哈13.7m望远镜天线的热变形规律,并根据实时测量的主面温度分布,实现了副面自适应调焦补偿,使得天线效率提高近1倍.测量发现常规指向模型修正后的残差与天线主反射面(包括反射面板和背架,简称主面)直径方向温差存在线性相关性,故在指向解析模型中加入了温差修正项,并通过采用隔热材料包裹支腿的办法显著减小了支腿之间的温差,从而改善了望远镜的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数字摄影测量结果调整天线面板,使德令哈13.7 m望远镜在仰角52°时获得最佳反射面面形,从而使天线效率在观测仰角范围内得到整体优化.与之前基于经纬仪测量的面板调整结果相比,天线口径效率提高约1倍.依据不同俯仰姿态下的测量结果,得到了天线的重力变形模型,包括副面偏移和倾斜、主面焦距和面形偏差随仰角变化的规律.根据不同仰角的面形偏差测量数据反演反射面重力变形模型时,采用了数据拟合方法,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3.7米望远镜声光频谱仪(AOS)谱线观测程序为例,按以下要点: * 谱线观测的数据记录; * 声光频谱仪谱线观测程序软接口; * 接收机边带参数选择和频率综合器频率的自动设置; * 谱线校准观测; * 谱线成图观测; * 谱线观测程序的主要词汇; * QUICK—LOOK程序; 较系统地介绍了13.7米望远镜谱线观测程序的结构和功能,对谱线观测、校准过程,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记录数据的物理含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会造成假谱,降低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射频干扰消减旨在减少干扰信号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影响,包含器件方面的技术革新和数据处理领域的方法研究.针对德令哈13.7 m望远镜接收机中频部分引入的射频干扰,通过优化中频器件的抗射频干扰能力,提高了接收机的整体抗射频干扰能力,以主动消除方法来减少射频干扰耦合到接收机内部.分析了接收机干扰的传输路径,提出了器件射频干扰的直接耦合系数和器件射频干扰的系统耦合系数的概念,为定位干扰敏感器件并量化干扰引入比重提供了基础.经过抗射频干扰优化后,接收机抗干扰能力改善30 dB左右,望远镜的天文观测效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6.
德令哈13.7 m望远镜是中国最重要的射电望远镜之一.望远镜自安装超导成像频谱仪以及采用飞行观测模式以来,运行近10 yr.在此期间,望远镜开展并完成大量的天文观测,累积了巨量的天文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介绍了超导成像频谱仪在天文观测中的运行状态,运行中疑难问题、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案.详述了超导成像频谱仪各方面性能测试及多年来的性能分析,包含接收机噪声温度及望远镜系统噪声温度、镜像抑制比、接收机稳定性、波束性能等方面.列举了超导成像频谱仪更新发展方面的工作,包含本振功率自动化调整、边带分离型超导混频器预放大电路的更新、控制程序的优化等.总结经验和规律,承前启后,将过去的超导成像频谱仪的维护运行经验应用到之后新一代大规模接收机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频率校准是进行谱线天文观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对上海天文台TM65m射电望远镜的谱线终端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进行了频率校准及测试工作,发现它有良好的性能.首先,进行了PCAL信号注入测试,对DIBAS终端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漂移、谱之间间隔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1 h内,单个尖峰频率漂移的最大变化幅度为0.03通道,尖峰之间间隔的最大起伏为0.05通道.然后,通过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_2CO脉泽与吸收线的观测,以及与GBT(Robert C.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频率校准的结果是正确的.最后,对W3(OH)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羟基脉泽观测和5个多小时的甲醇脉泽观测,发现谱线的谱型保持一致,观测噪声与理论噪声一致,说明频率校准程序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1990年6月-8月青海13.7米射电望远镜首轮水脉泽谱线观测结果,在检测到的47个水脉泽源中,包括与HⅡ区,HH天体、红外点源和恒星成协的各类源,并发现了一个新水脉泽源,1654-1604,最强的源是Orion-KL,46700Jy;最弱的源是0536 3529,70Jy。观测结果与最新发表的国外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本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并可开展有关课题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紫金山天文台青海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测试,并讨论如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观测模式与积分时间,以提高望远镜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总结了自1990年8月至1994年1日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上进行的水脉泽源的观测,观测结果汇集为表1和图1。在所有435个观测对象中共观测到195个水脉泽源,其中108个为新探测到的 本文对观测仪器和数据处理亦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观测效率,节约运行成本,云南天文台将建立一套2.4 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2.4 m望远镜观测目标查询系统作为远程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支持国际虚拟天文台通用的VOTable格式;它提供丰富的星表检索,并生成模拟星图和目标列表,同时还具备了交叉证认,距离计算等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观测效率,节约运行成本,云南天文台将在2.4m望远镜的Robotic System的基础上建立一套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作者对该系统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1m望远镜夜间观测情况,并对夜间观测时段(有效观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1m望远镜夜间观测情况,并对夜间观测时段(有效观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天马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的射电望远镜。连续谱观测对于天马望远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相关信息及其实现情况,包括: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的过程、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连续谱观测系统的测试观测结果。在C波段6.5 GHz的观测结果表明:连续谱观测系统可实现单点观测和成图观测。修正后指向误差的平均值为2.2″,均方根误差为4.3″。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天马望远镜的连续谱观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们把光增益高的三级象增强器引用到天文仪器中。设计了象管导星装置。经过实验证明:它的运用使一米望远镜的导星能力提高了三个星等。一九八四又设计研制了象管摄谱系统,并在一米卡焦摄谱仪上进行了试观测。 经过实验室和试观测证明:使用该系统后使一米望远镜卡焦摄谱能力对不同的波段  相似文献   

17.
望远镜观测调度系统作为望远镜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协调者,主要用于对观测者的观测计划进行合理地安排调度,使天文台各望远镜的观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望远镜调度过程十分复杂,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相关团队也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在相应的望远镜上得到了应用实现。介绍了望远镜调度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了通用型望远镜常用的观测调度策略,综述了观测调度系统在不同望远镜上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观测调度系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够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描述了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天体物理实测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进展——纤维光学分光技术方法在天体光谱观测中的应用及2.16m望远镜实用系统的特点和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