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力场的潮汐变化观测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我国武汉超导重力仪长周期序列潮汐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力场潮汐变化特征,精密确定了地球潮汐常数,讨论了重力观测中的海潮负荷和大气效应问题;根据地球自由核章动在周日重力潮汐观测中的共振效应确定了自由核章动的复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Q值,研究了极移重力效应;并对进一步利用重力潮汐观测研究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康家湾铅锌矿区存在两个主要含水层,即上部含水层(I)和下部含水层(Ⅱ),上部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上下两层之间无水力联系。通过安装自记水位仪,发现下部含水层水位历时曲线具有日周期和月周期变化规律。通过介绍水位微动变化及其形成条件、产生原因等,试图从另一侧面认识和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4.
陈波 《地下水》2019,(3):82-85
利用信阳台长期、连续、可靠的定点形变观测数据,选取本台SSY伸缩仪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上半年观测数据,总结了时段内影响SSY伸缩仪观测资料的主要干扰因素,其反映在观测曲线上主要特征为大幅度阶跃变化,从降雨、降雪、洞温变化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进行了干扰因素总结,为同时段形变数据跟踪异常核实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台站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潮汐变化对外海海平面上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海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潮波系统和潮汐水位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西北太平洋潮波数学模型对边界海平面上升后潮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海平面上升后,在无潮点附近东侧迟角增加,西侧迟角减小;无潮点北侧振幅增加,南侧振幅减小;辽东湾、渤海湾顶、辽东半岛东海域、海州湾至鲁南沿海、苏北沿海、台湾海峡至浙东沿海和南海平均潮差增加,海平面上升0.90 m后潮差最大增幅达0.40 m;长江口、杭州湾至对马海峡、朝鲜西海岸和莱州湾海域潮差减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量值的增加,渤海、台湾海峡潮差变化速率相对稳定,黄海、东海和南海站位变化速率有所变动;平均高水位的变化趋势与潮差一致;潮差增加的区域,高水位抬升幅度超过边界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高水位超幅变化,增加了沿海地区对风暴潮和其他灾害防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温英才 《物探与化探》1993,17(2):139-146
把补偿式航空电磁法测量中遇到的主要干扰因素按性质分为地质噪声、人文干扰和机械系统形变三类、并讨论了各类干扰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婷婷  刘子宁  贾磊 《江苏地质》2021,45(3):254-261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土壤环境现状研究的重要内容,查清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可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标准制定、土地资源优化以及地方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广东韶关地区3 969件表层土壤样品中54项元素(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及广东土壤A层背景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韶关地区土壤中聚集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并形成高背景场,Mo、I、Br、Ag等元素相对贫乏;成土母质是土壤环境背景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母质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差异较大;土壤类型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环境背景值有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黄壤、黄红壤、石灰土为区内大部分元素高背景值土壤类型,红壤与潴育性水稻土的环境背景值大致与全区的背景值相当;赤红壤、紫色土中大部分元素背景值较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元素背景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子探针背景扣除和谱线干扰修正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立  田地  梁细荣 《岩矿测试》2008,27(1):49-54
对提高电子探针分析精度和分辨本领的关键和难点——背景扣除和重叠峰修正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避免谱线干扰的方法和计算谱线干扰量的主要算法及软件应用效果,包括估计干扰因子法、模拟元素谱图法、最小二乘方拟合法及谱线去卷积运算法。讨论了分析中的背景来源及非线性背景扣除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并对背景和谱线干扰修正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62篇。  相似文献   

9.
结合多参考自适应噪声对消和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理论,研究了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气象温度数据和断层两盘温差数据作为两个噪声参考输入进行自适应噪声对消,可有效消除信号中的年周期变化;利用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可以抑制信号中的高频白噪声成分,使信号畸变更加明显.仿真结果及实际应用均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消除干扰后的垂直形变数据与台站100 km范围内4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反映了独山子台对周边地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较多的来源于地球深部热源的温度信息,在浅层土壤测温中,必须认真分析严重干扰地表浅层温度场分布的因素,力图通过正确的校正将其影响的幅度压低。文中分析了地表状况不同(不同土质、不同植被条件)对地表浅层温度场的影响,提出了几种校正方法并重点讨论了求热扩散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南昌数字地震台的观测环境改造和观测系统、技术系统建设情况 ,分析南昌数字地震台建成后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 ,这对指导我省今后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每天都要产出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保证这些数据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每日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整理、质量控制、数据备份入库等工作尤其重要。本文就日常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处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耿国帅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65-1373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对岷县寨上-马坞调查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因子得分,圈定因子得分异常图,并与区内的各种地质作用相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R-Q型因子分析对寨上及附近的原生晕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体及构造带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矿化类型;通过对地层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地层并得出各地层的特征组合元素。因此利用因子分析可以为地球化学数据解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形变台站日常下载、处理直至管理数据,都应用《数字化通讯控制软件》、《形变前兆台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及《形变前兆数据库服务软件(台站版)》等三个软件交互进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台的观测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台站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7.
王猛  刘焰  何延波  魏东 《地质科学》2008,43(3):603-622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18.
盐城台新台测震运行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系统、运行率、地震记录方面,经对运行率、地震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观测数据在完整性方面比较好,可靠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数字台网中心无线网络中的仪器及传输设备引起的故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认识径流型河口枯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将实际河口简化并在不同径流量下分别用等潮差正弦潮和主要分潮驱动,进行盐水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径流和潮汐两大基本作用的相对强度不同,平衡态下盐水形态和位置自动调整并最终达到盐输运平衡,径流量小于3 000 m3/s且潮差小于2 m时,最大上溯距离随潮差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径流量下存在明显差别;大小潮半月周期内盐水呈现非平衡态,非强混合时潮周期盐水上溯最大距离围绕平衡态随潮差呈顺时针绳套关系变化。径流导致的密度环流作用和潮汐的混合作用交织,两者相互影响并协同发展,两种作用相对强度的不同是导致径流型河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显著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