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岩溶区冲孔桩施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区因溶沟、溶槽、石芽、鹰咀、溶洞、土洞等发育,基岩面起伏强烈,给岩溶区桩基础施工带来较大困难。钻孔桩、挖孔桩施工技术在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适应性较差,冲击钻孔技术对不均匀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践证明冲击钻进是岩溶发育区最佳的嵌岩桩基础施工技术。本文重点论述岩溶区不同地质条件下相应的冲孔桩施工方法和钻进事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5个方面分析了大口径嵌岩桩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桩位测放;嵌岩深度确定;桩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桩身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鑫元  李世京 《探矿工程》2001,(4):13-15,17
介绍了湖口大桥漂石层、胶结砂姜石层及灰岩岩溶地层条件下,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和深水区嵌岩桩的施工经验。在上述地层分别采用了冲击钻井、气举反循环滚刀钻进及冻结法成孔施工。重点介绍了施工难点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何元斌 《云南地质》2003,22(3):321-325
简要分析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机理,根据国家现行规范,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对岩溶地区大直径人工挖孔桩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难点技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溶区嵌岩桩的工程特点,对现有的梁板结构进行优化,将岩溶区嵌岩桩与溶洞的结构系统简化为顶板两端受滑动支座约束,且水平向作用地应力的平直梁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导出了能量势函数和分叉集方程,建立了岩溶区嵌岩桩尖点突变模型平衡曲面;根据当前岩体水平地应力的研究现状,结合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推导得到岩溶区嵌岩桩溶洞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验算,并与现有梁板理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岩溶区嵌岩桩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应变法在人工挖孔嵌岩桩检测中的应用,说明在充分考虑嵌岩桩工作机理的前提下,进行嵌岩桩承载力分析、动静对比以及与《规范》计算结果的比较,应用高应变法检测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力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并且所测得的桩身上部桩土阻力和嵌岩段侧阻力是准确的,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分行营业大楼为例,探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和倾斜锚固技术在加固岩溶强烈发育地基中应用的基本工艺,该工程基础原设计为冲击成孔嵌岩灌注桩,因岩基中溶洞发育,在中南部还存在一个深度超过100m的大型溶槽,岩面起伏极大,施工和成桩困难、进度极慢,造价较高,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为减小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改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土体地基及倾斜锚固桩处理大型溶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童康民 《探矿工程》2010,37(4):65-68
通过大直径钢管斜桩全断面冲击成孔嵌岩桩在中奥能源集团舟山六横PX储运项目的应用,介绍了全断面斜桩嵌岩冲击成孔的工艺流程、冲击成孔常见事故处理,全断面斜桩嵌岩冲击成孔工艺在海域码头基础施工领域的成功运用说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程建设向外海、深水区域不断发展,大直径嵌岩灌注斜桩因其具有更好的承受水平载荷能力,在港口、码头等构筑物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工程场地和桩孔设计参数等的影响,该类嵌岩桩多采用冲击成孔的施工方式,且其成孔速度相对其他灌注桩施工方法仍然非常低(约为0.1 m/h)。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大直径嵌岩斜桩冲击成孔过程中的冲锤下落受力模型,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双因素耦合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冲锤质量、冲击行程、桩孔斜度,以及冲锤与钢护筒之间的摩擦系数等因素对冲击成孔速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认为,在桩孔斜度确定的情况下,冲锤质量和冲击行程是影响冲击成孔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摩擦系数的影响可以不作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嵌岩桩入岩位置在岩溶场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桩难度和桩基方案技术经济性论证缺乏可靠依据,这是目前岩溶场地桩基础、筏板基础和复合地基优选时的常见问题。本文将基桩入岩起始位置处的高程定义为基桩入岩高程,岩溶场地所有基桩入岩高程的平均值称为场地桩基平均入岩高程。场地桩基平均入岩高程决定了场地基桩入岩深度的变化范围,反映了场地桩基成桩难度及其技术经济性。以柳州市金盛广场4#楼桩基工程为背景,基于岩溶区已有的桩基入岩概率模型建立了场地桩基平均入岩高程预测模型,所需数据来源于岩溶场地丰富、廉价的勘察钻探资料,无需补充其他额外测试或勘测数据,合理考虑了岩溶地基溶蚀特征和桩径大小等两个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岩溶场地桩基平均入岩高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不大于0.5 m,满足岩溶地区嵌岩桩技术经济性论证的精度要求,可作为岩溶场地基础方案优选和成桩工艺选择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埋管热泵技术是采集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的浅层地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而该技术在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应用和推广之所以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岩溶地层中建造垂直换热孔的难度大、成本较高。通过贵州省有色科技大楼附楼采用垂直地埋管式与基础桩螺旋盘管式有效组合的换热系统,在岩溶一般至中等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的介绍,为地埋管热泵技术在贵州岩溶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时溶洞的处理是桩基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溶洞对桩基的影响、溶洞处理的一般原则和处理方法的选择依据,并结合江西吉安某大桥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综合考虑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的溶洞处理施工方案。该方案在实践中很好地防止了周边地面沉降过大,保证了孔壁稳定性,提高了成桩质量,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溶洞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荷叶塘高架桥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叶塘高架桥桥位区岩溶强烈发育。为查明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结合钻探和跨孔电磁波测试结果对该桥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跨孔电磁波测试的验证和效果进行了讨论。钻孔验证表明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探测精度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可应用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成果作为确定桩基础持力层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健  何刚  邓才广 《探矿工程》2010,37(1):53-56
深圳怡龙枫景园桩基工程地处灰岩岩溶地区,累计完成灌注桩364条,最大成桩桩长48m,最大桩径1.7m。施工所遇地层复杂,频繁出现偏孔、涌水、漏水、坍塌、桩孔底层溶洞判断及灌注中溶洞洞穿等难题,以科学判断,严密预防,慎重处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澳门美高梅金殿工程主楼基础为38根钻孔扩底灌注桩,桩孔直径为3m扩底到4.2-4.5m,场地狭窄,且是在微风化花岗岩中扩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贝诺特工法、反循环四翼刮刀钻头钻进、滚刀钻头钻进等组合钻进工艺,同时采用在港澳地区限制严格的泥浆护壁钻进。为港澳地区用泥浆钻桩孔作出了典范,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冲孔桩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桩基选型应慎重。根据工程经验,冲孔桩较适宜,但冲孔桩的施工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某新机场航站楼地处石灰岩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砂层厚度大,下伏基岩岩溶发育强烈、岩面起伏、倾角陡、裂隙发育、土洞及溶洞广泛分布,地下水埋深浅、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冲孔桩施工时不可预见因素多,特别是成孔时事故多,全岩面难以正确判断、水下灌注混凝土困难等。在认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后,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种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桩径1000-2000 mm、孔深100-130 m的钻孔灌注桩在各类工程中屡被采用。泵吸反循环传统上被用于孔深不超过80 m的深孔,在京沪高铁第六标段娄江特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通过对现有的反循环钻机进行改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泵吸反循环的工作效率,顺利地完成了孔深131 m、桩径1.8 m桩孔的施工,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邢敏 《探矿工程》2018,45(6):89-91
阜阳华纺新天地桩基工程,原计划基坑底面施工调整为地面施工,增加了近14 m的空桩。为此,工程桩施工质量存在桩位、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位置、砼质量、砼桩顶标高等方面控制的相关问题。本文介绍了其施工情况,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娟  李洪厂 《探矿工程》2014,41(3):68-72,79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基础桩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达76 m,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15000 kN。阐述该工程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孔口钢筋笼直螺纹对接技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全部桩为Ⅰ类桩,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最大为35000 kN,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部构、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从成孔到灌注成桩其工艺复杂且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文章从影响成桩质量的几个要点,着重分析和阐述了保证灌注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