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江苏新海連市、安徽宿松,在結晶片岩系中有規模很大的磷块岩矿床。湖北孝感、內蒙集宁丰鎭、东北鳳城及陝西蘭叶等地的片岩系中,也相繼发現了含磷层。在国外,苏联西们利亞的斯留殿斯卡、朝鮮的永柔、越南的老街(层位尚未完全肯定),也有类似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的层位和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金锭  鄢庆南 《地质科学》1980,15(4):331-339
闽西南马坑式铁矿的层位和时代,以往因缺乏化石证据,意见不一。有中石炭统下部、下中石炭统或石炭二叠系种种说法。 1978年,我们在上杭县湖洋矿区的毗邻处庐丰发现了颇为完整的石炭系剖面,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保存尚佳。本文是在系统测制地层剖面及研究其中所含动植物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来我系师生在长汀、永安等地区收集的资料写成的。  相似文献   

3.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6,(3):236-247
陕西南部汉中天台山、勉县茶店和略阳何家岩、金家河一带磷块岩的时代,目前有三种看法,即:泥盆纪、震旦纪和寒武纪。这一带磷块岩的成因也比较复杂。在磷酸盐沉积、成岩以后,又受到变质、褶皱、断裂和水溶液活动影响。本文对天台山、茶店一带的磷块岩的成矿时代和生成特点提出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孙建中 《地质科学》1980,15(2):194-200
黄土地因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迄今尚无定论。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焦点始终是水成和风成之争。笔者认为,讨论的范围,应包括参加黄土形成的全部地质作用。可分为六个阶段和有关问题:1.原始物质的形成;2.第一搬运营力,主要是物质来源问题;3.第二搬运营力,主要是堆积方式问题;4.同生作用,黄土化和脱黄土化问题;5.后生作用,主要是脱黄土化问题;6.黄土的再搬运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5.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59,2(2):41-45
本文是尚未刊印的“华北磷矿地质”一书中的第三章(即总论部分)。该文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八个磷矿大队在1958年10—11月间在华北各地寻找磷矿而获得的地质成果。我们先将此文刊出,以供参考,本文有三张岩相图,将在本刊第4期刊出。  相似文献   

6.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钦琦 《地质科学》1979,14(3):252-263
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两期都是全球性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它们是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近二百万年)和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在每一次大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之间是非冰期。关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前人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正如李四光(1972)和施瓦茨巴克(Schwarzbach,1974)等所指出的:这些论点都不足以说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近几十年来,大量新的科学资料的积累,尤其在海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8.
昆阳磷矿磷块岩的矿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最大的磷块岩矿床之一,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的中谊村段地层中(罗惠麟等,1982),矿层有上、下两层,分别称之为“上磷层”和“下磷层”,中间为一“白泥层”(含磷粘土页岩)分隔(Yeh Lien-tsun et al.,)。含磷岩系的岩性序列特征见图5。罗惠麟等认为,本段地层均为台凹相沉积,其中“下磷层”的形成环境为潮下低能及间歇性高能带,“白泥层”为潮下低能带,“上磷层”为潮下高能带,再往上则向潮间坪过渡。本文研究磷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矿石矿物磷灰石和粘土矿物的特点,并讨论磷灰石成份同矿石类型和形成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云南磷矿之成因及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曰伦 《地质论评》1941,6(Z1):73-94
云南产磷矿之区域甚多,矿地之农人,常用之作为简单肥料。但有多处,虽产磷矿,而当地农人反不知利用,恐为各处土壤性质互有差异之故。是应参考土壤调查者之结果,始能明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获得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地球深部构造作用的动力学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提供了从构造力学观点考虑深部地质特征,进行地壳构造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据此,我们拟在本文内对现阶段地壳构造分区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地壳构造的分区应由其组成成分、结构和形变分析入手,进而结合对构造作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构造运动过程的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前人的划分不同,本所指的郭家岭花岗岩只包括郭家岭和丛家两个岩体。由郭家岭岩体的5个全岩样品给出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0.6±3.48Ma,(^87Sr/^86Sr)i=0.71127、R=0.99955,表明该岩体支运动末期形成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表明该花岗岩是由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时代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天山接触交代型铁矿中透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387.21±0.68)Ma和等时线年龄(389.65±1.46)Ma.初步认为,此类接触交代型铁矿的成矿时代为387Ma左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可以认为,在早古生代东天山处于洋壳俯冲-消减产生的陆缘弧环境下,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是前寒武系中铁元素富集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并结合世界其它地区同类矿床实例,讨论了豆荚型铬铁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铬铁矿与纯橄岩-斜辉辉橄岩都是由同一原始地幔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不同程度熔融的产物。铬铁矿及纯橄岩是这一过程中高度熔融的最终产物。其熔融的机制是两种辉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不一致熔融转变为橄榄石和铬尖晶石,并伴随着副矿物铬尖晶石及造岩矿物成分的调整和再造,从而导致铬铁矿床与纯橄岩的紧密伴生。该研究成果对认识世界上同类矿床的成因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铬矿床,特别是对“非层状”超基性岩体内的铬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规律,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地质问题。笔者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1975—1977年的野外观察及室内鉴定分析,结合附生及造矿铬尖晶石类型、成矿与岩相及构造的关系,对西藏某铬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五种主要类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超大型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是多样的,深部来源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流体的混合是各种类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横路式钴(铜)矿床产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增生地体内,是国内新近发现的新类型钴矿床,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规模大,具有较高潜在经济价值.矿床赋存于老岭群富硼、碳粘土岩夹硅质岩建造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鞍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砷化物形式存在,钴以硫钴镍矿、辉砷钴矿、方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等形式与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共生.通过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研究,证明该矿床既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又受后期变质热液的强烈叠加,属海底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铝土矿全部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无一例外。地球上含铝(含少量铝质也可以)岩石在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风化成红土矿物,包括铝土矿物及少量粘土矿物、含铁矿物及少量含钛矿物等风化壳铝土物质(红土铝土物质)。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古红土铝土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深埋地下经过成岩变化,再随地壳抬升进入地壳浅部,或地表的叫古风化壳铝土矿床。我国98%是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即国外所称的喀斯特铝土矿床。由于其迁移就位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壳和古风化壳(亚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保源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葆墀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5,11(5):266-272
在系统研究区域地质及铀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铀矿床铀源、稀土元素特征,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铀成矿年代学研究,提出了多期次累聚成矿作用(特别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是形成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较普遍而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