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性,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目前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河口区水体,悬浮体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探讨水体的污染过程,富营养化问题及评价沉积物对水体污染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脱脂,磷化污水的水质状况,通过去除主要污染物质的化学方法,试剂用量,综合效果等优选,提出最佳的污水治理工艺流程,工程运转后,证明经治理后的排放水均达到国家允许排放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福建南海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清海 《海洋通报》1998,17(5):40-45
根据福建省1990年海岛调查资料对福建澳岛海岛周围海域的化学耗氧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已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化学耗氧量(COD)有少数海域超标。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TOGA(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第二航次中采集的36个雨水样品,对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降水与大陆污染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上差异显著,海洋降水基本未受人为排放的影响,但化学组成相当程度上受海洋气溶胶的支配,其中Cl-、Na+、Mg2+、Ca2+等离子主要来自降水对海盐气溶胶的淋洗和冲刷,海洋生物代谢过程排放的NO和有机硫化物使降水中NO3-,SO42-得到富集,在赤道附近富集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肇庆市星湖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原始数据的相关矩阵出发,提取占总方差的96%的三个主因子,并对主因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结果表明,湖泊富营养化因子、综合污染因子和有机污染因子是星湖水化学特征的三个主要因子,为星湖环境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前景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根据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分析了海水中化学资源四大主体要素——海盐、溴素、钾盐、镁系物和四个重要的微量元素——铀、氘、碘、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提出了发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建议流程及提取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海洋资源化学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怀 《海洋科学》1995,19(4):71-73
海洋资源化学是海洋化学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英国J.P.Riley等(1975)[2]对海洋中无机物、海藻及海洋药物等的提取技术和工业有较详细的阐述。此后德国K.Schwochau(1985)[3]发表了海水中无机物提取的专题文章。但是,整理出版成专著的是我国的孙玉善教授(1991)[1],此书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一些新的论述,是海洋资源化学发展历史的总结,对近代海洋资源化学发展概况作了较完整的阐述。对推动我国海洋资源化学的研究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海洋资源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基础学…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9,(8):7-7
现在,肥胖人士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健康危机。有研究数据表明,过度肥胖的人更容易罹患流感,包括目前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大部分死于甲型H1N1流感的人都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等),这使得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病毒的袭击。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防控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早期阶段死亡的99人中,有45%属于肥胖人士。在过去的研究中,专家并未把肥胖与流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海水化学要素分布和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在同一时段5~6月,在珠江口按年度分区进行了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其中包括海水取样和样品测试,测试项目有理化常规、营养盐、有害重金属等。对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珠江口化学要素分布是来源、水体运动、迁移等一系列过程的最终反映,各要素分布的变异性差别较大;存在季节性低氧区,与受到污染或以南陆架盐水入侵有关;大量的径流输入使得NO3-N和硅酸盐含量很高,营养盐类型为磷限制型,氮硅比例则比较适宜;局部有害重金属Pb、Zn、Hg含量较高,与径流输入和沿岸排污直接有关,底床细颗粒沉积物受到扰动的二次释放对水体也有所贡献;硫化物对海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局部石油类污染也需要引起关注,无机氮污染尤其严重,反映出人类以不同方式和途径影响着珠江口。最后,讨论了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化学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初步探讨了东海营养盐的分布,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营养盐锋区,既可以作为区分水系的指标,又给出了不同水系的化学特征和运移的方向.初步研究结果与从水文学角度研究成果的基本分类相吻合.营养盐的断面分布表明化学要素的垂直方向结构,给出了化学要素跃层在不同海区的顶界和底界.特别是对黑潮主干区的黑潮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的划分较为清晰.黑潮主干区化学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黑潮水的大洋水特征.  相似文献   

14.
胶卅湾表层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无论从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还是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都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因而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海水中不同形式砷化合物的测定与研究进行得不多,早期Gorgy等(1978)测定了个别站位海水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对我国石榴石橄榄岩类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大别山地区两个不同类型岩体中的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与地幔成分相比,富集易熔元素,亏损难熔元素;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其形成压力为2×10~9pa,成岩温度为600~700℃具有正铕异常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推测为地壳下部的超基性岩经深成变质而成。  相似文献   

16.
南极中山站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998年3月7日至1999年11月23日历时21个月,在南极中山站连续采集89个海洋气溶胶样品,本文提供全部样品的13种化学元素Cu、Pb、Zn、Cd、Fe、Al、Mn、Cr、V、K、Na、Ca、Mg含量的实测值.研究表明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份的含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等方法判别不同时间段中山站气溶胶化学成份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宋金明 《海洋科学》1993,17(4):26-31
本文阐述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JGOFS(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WOCE(世界海洋环流实验)等计划中化学海洋学研究内容及当前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当今化学海洋学最新领域即海洋中溶解有机碳、新生产和化学示踪物质的研究,对化学海洋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论。 l IGBP,JGOFS,WCOE计划中的化学海洋学  相似文献   

18.
在六十年代初,我系就制成中国标准海水,通过鉴定并建厂投产,满足了海洋调查及科研部门的急需。随着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专业的研究方向逐渐明确,大体可划分为三方面,即海洋物理化学、海洋资源化学和海洋环境化学。  相似文献   

19.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7,28(1):111-112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年学者来金明同志独立完成的35万字的《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将于1997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作为学科交叉新的生长点,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的研究在国际也不过刀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10多年。由于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过程参与了海洋中许多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以已成为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是著者及其研究组10年来把当今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甲壳动物化学受体的形态、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化学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三方面综述了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近20年的进展。水生动物,如甲壳动物特别是底栖甲壳动物,主要依赖化学感受器获得其生存环境的信息,从而表现出摄食、逃避捕食者、觅偶、交配、洄游等各种不同的行为反应。早期的研究主要是直观的行为观察和化学感受器的形态描述,内容偏重于动物的摄食习性和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及其分布。随后电生理方法和电镜技术的引入,使化学感觉生理学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发现了受体细胞的一些特性,如低自发放电频率、低阈值、调制、适应和去适应、范围分级等。另外,还提出了甲壳动物化学受体对化学信号的两种基本编码方式,即单线编码模式和交叉神经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