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初识大年老师是2010年底,我正在筹备学校海归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座谈会,想邀请他参加.对这位很牛的海归专家我早有耳闻,拿起电话还真有些忐忑.听说我是做侨务工作的,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太好了,您是我的领导啊,回国1年多,我终于找到组织了!”他的声音谦和热情,讲话风趣幽默,语速特别快,10多分钟的通话,他详细向我介绍了国外的工作经历,并欣然答应了我的邀请.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我去山西临汾,听说附近的永和有黄河蛇曲景观,其中有个乾坤湾,类似闻名世界的美国马蹄湾。由于多年热衷摄影,我怎么也不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当天下午,我租车先去壶口,晚上住在壶口的一家小旅馆,第二天上午在壶口匆匆一瞥,午饭也没有顾上吃,就直奔永和。给我开车的师傅叫陈龙,他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带我走过一段高速公路后,就转入省级公路,然后又转向  相似文献   

3.
正"我有一个来自东部的愿望,深深种在西部的大地上;千山万水的路啊到底有多长,路的两头同一个月亮……"自打有为援建干部写一首歌的念头以来,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博物馆馆长海日尔他(音)完成了两版歌词,但他还有一些拿不准,哪一版更好。所以,他向歌曲原型援建干部莫伟鸣寻求建议,最终确定了一个版本,歌曲4月2日正式录制。莫伟鸣将歌曲小样发给妻子,妻子听着听着眼睛就湿润了。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5.
早春时节,我从伦敦出发,首次飞越了大西洋,这是我数以百计的洲际旅行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此前我在罗马的一次数学会议上,结识了麦德林的数学家吉尔伯特.在他的鼓动下,我申请了他所在的安第基奥大学的访问教授职位.飞机从特立尼达和委内瑞拉之间的一个小海湾进入美洲大陆,那一刻我的感觉与后来从波哥大出发飞越赤道线前往巴西的旅途一样难忘.  相似文献   

6.
留声     
《地图》2010,(2):14-14
<正>曹操:备啊,你还好吗?几千年没有联系了。刘备:是啊,托你的福,我可能马上也要"备发现"了!网上流传的"新编曹操刘备对话"。河南安阳曹操墓的争论尘埃未定,四川彭山和重庆奉节又掀起了刘备墓之争。  相似文献   

7.
边城集安 我是跟几箱林蛙一起去的集安. 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没有直发集安的长途大巴,只有去通化转车.可能因为旅客实在太少,客运大巴不得不干起货运的营生,一路转到几个沿线的村镇,给饭店送林蛙、给新房带建材、给老乡捎包裹……再加上转乘,我早上出发,直到下午才接近目的地. 集安,位于吉林省,是中国的边境城市,紧贴中朝界河鸭绿江,对岸即是朝鲜.当我们的车靠近市区的时候,司机师傅特别腾出一只手,指着车窗外江上的一座大桥说:"那就是鸭绿江大桥,当年志愿军就从这里去的朝鲜."来集安,是想看古代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的遗址,其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心里做的是参拜老古董的准备,突然遭遇这么近的历史反而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看究第3期《地图》杂志的“国货”专题,我和小白都有些沉默。那些被遗忘的激情,一下子充满了大脑。小白说,他想发一种“当年不再”的叹息。还记得,当初从屏幕里看到身穿海魂衫的何勇站在红赫体育场声嘶力竭地吼着《姑娘漂亮》时,我跟小自就不由自主陷入到这种夹杂着摇滚味的复古潮流中。那时,一件海魂衫,一双回力鞋,是文艺青年装范儿的必备家当。有段时间,小白看着穿着一样的我们说:“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像情侣啊?”  相似文献   

9.
吴忠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图学教育家.近40年的交往,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正直、朴素、勤奋、诲人不倦的学者.50年代中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刚设立地图制图专业,为提高师资水平,曾组织一批青年教师去北京军事测绘学院制图系参观学习.我就在这次机会有幸见到了这位久闻其名而未曾谋面的学者.自此以后,我们在专业活动、学会工作与学术会议上常能见面.由于主要从事相同的专业学科,更多了一些交往.所有这些接触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我是他门墙外的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灵 《中国测绘》2014,(5):34-34
“曾师傅,这个图斑怎样标注?” “曾师傅,您看这里表示正确吗?” “曾师傅……曾师傅……” 一进作业室就听见满世界的“曾师傅”,他就是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地理信息处理中心的曾绍元,1米8的个头,方脸,一双眯眯眼见人就笑弯成一条线。  相似文献   

11.
遥感的起步     
抗战年月,我曾在浙江大学任地图学讲师,在西南喀斯特山区,作过地貌和土地利用考察,深感地学野外工作的艰辛.当时萌发一个梦想:如果能在地球之外找到一个观察点,从遥远的太空来观察人类居住的星球,描绘大地锦绣河山,该是多么的美妙啊!1954年,受哈里逊的启示,投稿新华地图出版社,得到我国地图学的先驱,曾世英社长的指导和资助,编绘出版了一本充满科幻色彩的地图--<中国地形鸟瞰图集>表达我遨游祖国太空的畅想,沤歌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韦所长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是,他那天离开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我记得那是去年3月29日,才早上7点,我就开着车子出了门,在他经常等我的那个路口,我看见他早已在那里等我。  相似文献   

13.
陈述彭先生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平易近人、宽厚待人的品格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在担任<遥感信息>主编近20年的岁月里,陈先生始终关心着这本杂志.在他的关怀和编辑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遥感信息>杂志从20世纪80年代创刊时的一棵幼苗,成长为如今亭亭玉立的大树.现就写几件陈先生与<遥感信息>的小事,作为对先生的怀念吧.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通讯》2011,(6):27-34
3月25日上午,"全国模范国土资源所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广西举行。报告会上,韦寿增同志的同事、亲人和采访过他事迹的记者发自肺腑的感言,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了对韦寿增同志的深切缅怀之中。一位边陲山区的国土所长,他的一生短暂而崇高,他的生命质朴而厚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青春热血写就了新时期国土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韦寿增一样,他的妻子与亲人,都同样的质朴而纯真。特别是在失去亲人后,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一份可贵的感恩和宽容,让我们无比动容。据了解,在韦寿增去世后的第五天,他的妻子赖曼芳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了电脑里存储的征地资料表格和土地调查的基础数据后,她怕耽误工作,马上就给乡领导打电话,请他们把电脑和资料取回去。放下电话,乡领导的眼圈一下就红了,韦寿增才刚刚离开啊,哪能忍心去他家里搬东西,又哪忍心去触动他家人的悲痛啊!就是这样,韦寿增为了他所钟爱的工作献出了一切,可他的家人自始至终没有说过半句怨言,没有提过任何要求,他们只是把无尽的伤痛,全都默默地深藏在了心底。让我们再次把崇高的敬意送给他的妻子赖曼芳,送给他可亲可敬的亲人们……  相似文献   

15.
此时此刻,看着大屏幕上的情景物件,我始终不能相信韦所长就这样走了.他才31岁,是那么年轻,那么健康,那么充满活力,怎么就走了呢?睹物恩人,韦寿增那不知疲倦、不停奔走在工作点上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月2日,早上6点多,刚起床的河南省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丁长春感到身体不适,爱人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说:“参加省厅会议的几个代表上午要走,我得去送,局里还有很多事,我得去安排.”9时20分,硬撑着身子回到办公室,丁长春突然趴在了办公桌上,再没起来.11时10分,丁长春永远离开了.  相似文献   

19.
李珩 《地图》2011,(6):140-140
我们的利比亚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跳下车,一头扎进杂货店,问路去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问路了。难道我们去的这个地方就这么没名气?好歹它也是个世界文化遗产啊。问完路上车,司机回过头来抱歉地对我们笑笑,然后伸出右手坚定往前一指,意思是这次他一定能找对方向。车里再次响起阿拉伯摇滚乐,我们沿着烈日下的的黎波里海岸公路向前驶去。  相似文献   

20.
在游历瑞士之前,我就听说了这个盛产钟表并以银行业著称的国家的种种传闻,其中一条是:物价奇贵,尤其在它的第一大城市——苏黎世.苏黎世一度被描绘成欧洲乃至全世界最令旅行者望而却步的城市,因此,我迟迟未将它列入旅行计划之内. 一年春天,我在法国东北部的南锡大学(今分为南锡一大和南锡二大)访问,那是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南锡是大数学家亨利·庞加莱的故乡.在南锡没待多久,我的德国诗人朋友布加特告诉我一则好消息,在他的推荐下,一年一度的苏黎世诗歌节邀请了我.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乘火车轻装出发,在斯特拉斯堡换车后,沿着菜茵河前往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