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引进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的全球谱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模式的分析改造,首次以分布与共享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气象中心IBM/SP高性能计算机上实现了全球谱模式的高效运行。采用调整向量长度、优化程序设计、完善消息传递机制和实现MPI与OpenMP的混合并行编程等方法,减少模式的通信量、计算量和内存的使用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实现了在T213L31分辨率条件下,10天预报可以在3 h之内完成,达到业务对时限的要求。建立了与T213L31全球谱模式相配套的最优插值(OI)并行处理分析系统,解决了由于观测站点在全球不均匀分布所带来的计算负载不均衡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T213L31全球资料同化与预报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自动作业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它区别于全球数值预报模式而成为数值预报领域里一个相对电立的分支。几十年来它在提供短期区域天气预报指导及对各种天气系统的模拟及机理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数值预报由于它巨大的计算量、数据量及严格的时效要求而对计算机的  相似文献   

3.
王国民  王诗文 《气象科学》1994,14(4):322-335
本文作了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显式和省时显式时间积分方案的对比试验。对于冬季和夏季两个个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省时显式方案能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保持几乎和显式方案同样的预报结果。此外还讨论了省时显式方案中的侧边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并行技术在神威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眙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2):232-238
文章讨论了基于神威巨型机的并行化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实现的各种并行算法, 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并行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神威机的处理器资源, 设计的并行算法效率较高, 满足了实时业务运行的时效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限区嵌套细网格模式的设计及预报结果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钱永甫等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一有限区域的单向影响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并选取台风Wayne对应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例,通过与MM4模式对同一例预报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及统计学检验,对该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实际天气形势的演变过程,各层大气高度场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74。和MM4对温压场的预测结果相对比,二者间只有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气象局制定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选择了内蒙古地区119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和12个探空观测站,检验并分析了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24h内地面和高空要素预报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式提供的0~24h要素预报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降水、温度和探空要素预报在0~12h内一致性最好,模式预报性能随预报时效的延长有减弱趋势,但在业务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新开发的有限区多元最优插值分析技术及15层球面网格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有限区分析预报系统。1991年投入业务使用,主要用于24-48h降水预报。这个系统是依附于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亦即使用全球谱模式6h预报作为初估值进行有限区细网格分析及使用其12—60h预报作为侧边界值进行非同步嵌套预报。作为一个升级模式系统,它的进步表现在:较充分使用了卫星测湿资料及地面资料的细网格多元最优插值分析;同时使用同场及质量场初值,成功地实现了有限区非线性正规模初始化处理;采用位涡拟能守恒差分格式,包含较真实地形的球面坐标原始方程模式;实现了具有不同模式地形的差分模式与谱模式的嵌套及设计了分级降水客观检验系统。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有限区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及降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在原业务有限区模式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新的高分辨率有限区模式(HLAFS)。该模式除分辨率提高外,其主要改进表现在:(1)增加了地面土壤过程、地面辐射过程、地面摩擦及边界层垂直湍流输送;(2)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改用质量通量方案取代了原来的Kuo方案。文章还对模式的准业务运行结果作了较全面地评述。  相似文献   

9.
从串行程序分析、并行方案选择到具体算法实现, 依次介绍了基于神威机的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客观分析子系统”的并行化过程, 并给出了并行化后的性能评测。  相似文献   

10.
疚难∪?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11.
邢秀芹  吴树功 《山东气象》1996,16(A00):48-52
介绍了用GWBASIC语言编写的常用统计预报程序,及采用模块化编程技术进行的系统总体设计,对物理量场展开的三个主要程序使用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进行了分析。本系统为预报自动化业务流程和气候诊断及分析研究提供支持台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劳小青 《广西气象》2001,22(2):23-25
通过把Neuralwork软件的adaline、madaline两种模型引入到天气预报工作的实践,证明神经网络在天气预报领域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1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2000年起, 先后在科技部“973”重大基础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支持下, 主持承担了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同化与数值预报系统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的研究开发, 围绕着资料同化、模式动力框架、物理过程、大型软件工程等核心技术开展了自主创新研究, 取得了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等方面的突出成果, 部分成果已在业务上得到了应用, 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业务发展潜力。GRAPES系统是完全依靠中国科学家的力量自主研究发展的、先进的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该文简要介绍GRAPES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进展和初步应用, 以及未来发展的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数值预报系统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建立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颠簸、积冰和云等)预报技术,给出了预报颠簸强度的晴空湍流指数和预报积冰的积冰强度和积冰严重性指数,并利用预报模式进行了模式成云预报和云区诊断分析,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模拟及预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把 Neuralwork软件的 adaline、 m adaline两种模型引入到天气预报工作的实践 ,证明神经网络在天气预报领域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业务集合预报系统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学胜 《气象》2001,27(6):3-9
集合预报系统从原理上讲也可称之为概率预报系统,其最终目的是要提供所有大气变量的完全概率预报,近几年集合预报技术从以前仅考虑初值的不确定性发展为也考虑模式的不确定性,进而发展了多模式-多分析集合预报技术等,阐述了目前业务集合以预报的一些问题,如扰动初值的生成,多模式集合预报,集合预报产品的应用,检验评价等,介绍了近几年集合预报的新进展及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新的有限区业务分析预报系统(LAFS) ̄[1],根据实例台风资料的一些参数和客观分析场,形成包含理想台风模型的模式初值,并将一个和业务有限区预报模式基本相同的、水平分辨率更高的预报模式和有限区预报模式单向嵌套,进行台风路径预报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利用省时显式方案积分两个高分辨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其结果表明,这一积分方案可以使模式的计算效率大大提高,而由时间积分方案的变化所造成的预报差异比模式空间离散化方案的不同所造成的预报差异要小。同时还讨论了将省时显式方案用于有限区模式的边界处理问题,提出了一个与蛙跃格式等价的边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1995年5月18日,巴州分县天气预报电视声像节目正式出现在库尔勒几家州、市级电视台的荧屏上。自治区气象局张家宝局长,自治州党委阿里木·哈德尔常委共同剪彩,几十个单位领导登门庆贺的热烈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近几年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上,巴州气象部门唯此项在全疆兄弟地州(市)同行业中抢了第一。该系统已经正常运转一周年。冷静地回顾、认真总结建设该系统的经验,认清该系统对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事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确定巴州“九五”气象业务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指导原则极为重要。巴州分县(含有国家基本站的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