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第8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地系统能量传输过程的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97年9月16日─22日在湖北宜昌召开,来自16个单位的8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35岁以下的代表有29人,占总数33%。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内容包括太阳大气、日球层、磁层、空间等离子体、电离层、中高层大气、日食观测、空间观测与探测、空间环境、日地关系与空间天气学、小卫星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是对近几年来我国日地空间物理领域研究工作的一次检阅。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广大空间物理科技工作者在空间物理基础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1988年10月24日至29日在河南新乡举行了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132名代表。 会议主要采取按专题分组报告的方式,共宣读了论文157篇,内容包括太阳活动区物理、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日地关系、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哨声以及日食的空间物理效应等,覆盖了空间物理及相邻学科的相当广阔的领域,显示了国内近四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工作的进展。交流的论文既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有观测结果报告及资料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探测资  相似文献   

3.
空间物理探测数据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17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的26个单位80名代表,宣读了论文40余篇。 会议认为,数据是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物理的探测手段也有了很大进步。我国科学卫星、探空火箭和高空气球等空间物理探测手段已初步具备,取得了有关地磁、大气和电离层等物理现象的大量数据资料,为空间物理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我国各  相似文献   

4.
我国空间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波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493-3501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努力,我国日地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地球物理学报》以空间物理为专辑,集中在2014年11期刊发38篇文章,涵盖了基于"子午工程"观测数据分析在内的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方面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地磁与磁层、太阳及太阳风等学科方向,还有两篇工作涉及行星空间环境.本文将从这五个学科方向简要地介绍收入专辑的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日地空间物理之间的因果联系,从源头即太阳发生扰动时输出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如电磁辐射、粒子辐射和电磁场等到行星际空间的表现和演化.到地球空间环境包括: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对太阳事件的响应变化,论述了日地关系中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日地系统发生变化时的各种表征参量,包括地磁指数、太阳辐射指数和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等,以及各参量对整体的日地空间环境预报中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4月21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6个单位的1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日地空间物理是研究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高层及中性大气各种物理现象、过程及相互制约的一门新兴科学,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多年来,日地空间物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及有关学会和研究机构的倡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9日至12日,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总计2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共同就国内近两年空间物理学研究进展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2):153
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2— 1 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 ,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肖佐主持 ,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代表 1 1 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宣读论文 1 30篇 ,学术内容覆盖了日地空间物理的各个领域 .会上 ,王水院士 :“空间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刘振兴院士 :“世纪之交的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热点科学问题” ,胡友秋教授 :“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肖佐教授 :“电离层地域特征分析” ,徐文耀研究员 :“地球磁场变化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孙辉先研究员 :“实践五号卫星实验结…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重力波和中高层大气放电现象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在同步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方面都较少,为了研究大气重力波对TLEs的调制效应,建立了三维对流层-中高层大气准静电场耦合效应模式,模拟分析了重力波导致的中高层大气密度(包括中性空气密度和电子密度)不均匀对中高层sprite halos(闪晕)始发位置和光辐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波扰动导致低电离层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在重力波波谷位置的空气更易被击穿,使得sprite halos在重力波波谷位置更容易始发.同时,重力波扰动会导致sprite halos光辐射形态产生变形,强发光区主要沿波谷位置分布,波峰位置的光强相对较弱,重力波扰动幅值越大,对sprite halos光辐射形态的影响越大;而对流层闪电强度越大,光辐射空间分布受重力波的影响越小;此外,观测到的sprite halos光辐射的强度和形态特征还会受到观测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高层大气观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高层大气是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又易受太阳活动影响的层次,它的研究在日地物理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在中高层大气行星波、重力波、光化过程和太阳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观测方面,VHF雷达、钠荧光激光雷达、中间层大气毫米波探测和倾斜滤光片光度计等一批新型观测设备投入使用,增强了对中高层大气的探测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高平流层、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方面的主要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庆贺我国著名地磁与高空物理学家朱岗岂教授八十寿辰,为展示我国地磁\大气与空间物理的最新成果,迎接对世纪,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徐义耀主编的《地磁人气空间研究及应用》一书,已于1996年12月正式由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汇集了朱岗岂教授的学生和同事反好在有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共有论文98篇(中文84篇,英文14篇),内容涉及地磁学、大气物理与气候学、空间物理及相应的探测技术,共7to多页.论文覆盖面宽,无论是创作论文或综合评述,均与现实结合,或反映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与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与应用方面有重要的参…  相似文献   

12.
中层顶区Na原子分布昼夜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原子可以作为大气动力学过程(如潮汐波、重力波等)的示踪剂,因而对Na层的探测研究成为研究中层顶区的重要手段. 本文建立了时变的中高层大气光化学模式,并与国际电离层模式 (IRI 95) 与Na层光化学理论相结合,建立完整时变的中高层大气Na层光化学模式,着重研究Na层分布的昼夜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在Na原子分布的峰值附近,Na层不出现大的昼夜变化,而在Na层的上部和下部,Na原子密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 这些特性与实际的观测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3.
关于2003年10~11月日地关系重大事件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生于2003年10~11月许许多多日地关系重大事件,西方称为万圣节日地事件或风暴(Halloween Events 或Halloween Storms),并予以特别关注.本文综述对这次日地重大事件的国际集会讨论和公开出版的文献,在太阳爆发方面包括:(1)太阳活动区与耀斑;(2)日冕物质抛射CMEs;(3)日冕激波;(4)太阳高能粒子SFPs;(5)活动区能量与面积、耀斑大小和CME速率.在日球层与地球物理效应方面,包括:(1)日球层响应;(2)大磁暴与宇宙线磁层效应;(3)热层与电离层效应;(4)白天极光、臭氧亏损;(5)中国学者工作.期望我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和取得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求解中性大气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建立了一个时变的三维风场理论模式,利用目前新版的中性大气模式NRLMSISE 00及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式IRI2000作为输入参数给出热层风场. 基于该模式,计算得到中等太阳活动年磁静日风场的变化形态及其受电场和离子曳力的影响. 同时,将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作不同形式的简化,并利用简化模式与本文的模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性大气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中黏性项以及非线性项(U·Δ)U的作用. 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伪三维风场模式给出的结果更为合理,而简化模式在某些地区尤其在低纬和赤道区不适用,黏性项及非线性项的作用不可忽略. 本文所建立的风场模式将对研究电离层动力学过程、电离层与热层的耦合过程以及空间天气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11.3—11.9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单位104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和邀请报告127篇,以大会与小会相结合的方式交流了100篇。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涉及日地空间物理的各个领域,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都比前几次的日地空间物理会议有了较大的提高,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日地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  相似文献   

16.
在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定位中,电离层延迟是不可忽略的误差源之一,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离层模型进行校正.为了验证IRI2012模式和GIM模式在中国不同纬度地区的适用性以及中国地区电离层扰动与太阳耀斑、地磁场等因素的相关性,本文利用IRI2012模式计算的TEC预测值,并结合GIM模式给出的TEC观测值对2014太阳活动低年的中国不同纬度地区TEC时空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包括周日变化、半年变化和年变化等.此外,由于电离层扰动引起的电离层延迟对星载低频SAR定位精度影响比较严重,以IRI2012模式为背景电离层,根据电离层平静期的GIM-TEC观测值确定电离层TEC扰动指数的阈值,在太阳耀斑和地磁异常发生时统计前后一定时间的电离层TEC扰动指数.实验结果表明:IRI2012模式和GIM模式在中国低纬和中高纬度地区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均符合一般规律,在中国地区具有适用性;电离层扰动指数连续5小时超过阈值0.5判定为电离层扰动事件,当中国地区位于向阳面或处于日冕物质抛射区时,其上空电离层扰动与太阳磁暴和地磁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19日至22日期间电离层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1年3月19日至22日期间ACE卫星观测的行星际资料、电离层垂测仪资料以及中国地区TEC资料,分析了发生在这期间的电离层暴过程.结果表明:(1)日冕物质抛射造成的行星际环境为电离层暴的发生提供了大尺度环境背景;(2)强烈的电离层负暴发生在磁暴恢复相阶段;(3)强烈电离层负暴能够用暴环流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1):287-287
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1月9日-15日在海南三亚市召开.会议由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内外有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30个单位180余人(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6所大学的科学家),其中研究生45人,青年科研人员40人.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58篇,会议特邀论文报告6篇,论文报告150余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球高层大气与电离层之间的耦合研究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在回顾这一领域国际上若干研究方向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国学者的近期研究工作与贡献.首先,扼要介绍了中国高层大气观测的新发展,包括激光雷达、FP干涉仪、全天空气辉成像仪等光学探测,MST雷达、全天空流星雷达等无线电探测手段.在高层大气变化特性研究中,介绍了高层大气的气候学及各种大气波动的研究进展.在高层大气与低电离层的耦合研究方面,介绍了突发钠层及低热层钠层的观测研究和钠层模式的研究进展,以及突发E层与大气行星波之间的耦合研究工作.在高层大气波动过程与电离层F2层耦合研究中,着重介绍了电离层四波经度结构与高层大气非迁移潮汐之间的耦合特性与机理研究.在热层与电离层耦合的研究方向上,介绍了热层背景大气风场和重力波对电离层的作用、带电粒子对赤道热层的影响与热层赤道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等热层电离层相互耦合工作.综合认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高层大气与电离层耦合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实验观测及数据分析、模式化与理论研究等.中国学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近年来的进展与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测高仪是地面探测电离层的主要常规手段.2010年8月中国气象局在新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北纬39.72°,东经76.18°)完成了中国最西端电离层垂直探测站的建设.本文介绍了克州电离层测高仪的主要性能参数、一种新的CADI测高仪天线方案设计及天线系统测试结果;初步比较了克州电离层测高仪站和同样安装了CADI测高仪的加拿大Baker站(北纬52.16°,西经106.53°)2010年10月1日的电离图,这两个站的电离图质量基本一致;2011年2月24日发生了一次太阳耀斑事件,克州电离层测高仪记录了这次耀斑期间电离层的变化和响应,证明了测高仪监测对于短波通信有重要应用价值;比较了2010年8月至10月克州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月中值、Rome电离层测高仪(北纬41.9°,东经12.5°)观测月中值和IRI2007的模式值并发现:1)2010年8~10月,克州foF2观测月中值和同纬度Rome的foF2观测月中值在分布形态上比较一致;2)克州foF2观测月中值和模式月中值在8月比较吻合,在10月存在一定差异;9月10:00~13:00、10月4:00~14:00IRI2007模式月中值高于观测月中值,且偏离较大(大于8%);3)克州foF2观测月中值在8月、9月的分布中存在Biteout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