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的甘肃测震台网资料,计算获得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邻区地震b值和Δb值的空间图像。结果表明,该6.6级地震发生在甘东南地区显著低b值异常区域的边缘,且震前邻区地震Δb值异常显著。从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与低b值空间分布关系来看,该地震的发生并未降低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丽江7级地震前高b值演化过程和孕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凯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9,22(4):330-342
通过1965年以来云南省第Ⅲ,Ⅳ次强震活跃期间6.7级以上强震前一年云南地区b值全地域扫找图象的对比,展示了丽江7级地震前高b值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照坚固体孕震模式和含硬包体试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声发射m值与杨氏模量E的关系等实验结果,以及高b值区和高波速区,余震萄的关系,均表明丽江地震的孕震区具备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高波速,高杨氏模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发生的6次中强地震前b值与C(n)值异常变化特征.6次地震前,b值和C(n)值都有异常显示.b值异常一般出现较早,最早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C(n)值异常大多在震前半年至2~3个月出现.b值曲线异常形态一般不太典型,而C(n)值异常形态较典型,表现为峰值异常.地震前2种异常同时出现.还对计算上述参数的空间范围的选取及窗长和步长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吴小平  黄雍 《地震研究》1996,19(1):42-49
对云南省几个不同地区的强震孕震阶段及临震时的地震空间分维Dq(q=0,1,2,)及b值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发现虽然在孕震阶段各地区的Dq及b值均有着共同的下降主趋势,但临震时不同区域的Dq及b的变化形态却存在着差异,大地震可能发生在Dq及b值均降至最低时,也可能发生在Dq及b值下降后又回升之时,还可能发生在Dq回升而b值仍保持最低时。本着重对Dq及b值的临震变化特征及其个体差异从非线性的角度作了物  相似文献   

5.
区分"源兆"与"场兆",系地震预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云南4组6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资料,系统分析了强震源兆的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6级多强震的源兆区,即震中距100 km范围内,异常项目计有水位、水温、水氡、水汞及气汞;以中期、短期异常为主,临震异常很少;源兆异常台站和台项的比例均高于场兆。这些流体源兆特征的认识,可为利用流体异常判断地震危险区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5~1996年云南三次强震前地震活动的年度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震活动年度预报指标的研究,发现1994年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突出。不仅频度,能量,b值,小震调制比,响应比等常规的地震学参量有异常,而且地震波速比,尾波持续时间比,振幅比和高剪切应力值等均出现异常,异常项目多且幅度大,已具备了强震发生的条件,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尤以滇西南地区集中,次为滇西北。这些异常为判定1995~1996年云南三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大震前b值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英 《内陆地震》1997,11(1):34-39
研究了1970年以来新疆及各地震在大震前b值时空扫描动态变化。根据异常分布特征,结合新疆近几年b值时空扫描图象分析,给出了未来几年新疆b值异常分布区。最后对b异常特征进行了可能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场兆、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 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 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 4次 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源、 场、 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 异常空间展布不均, 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 异常比例可达90%; 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 “分散”, 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 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 异常比例统计为25%。 异常起始时间不同, 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 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 特别是短期为主; 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 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 异常形态不同, 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中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主, 且以化学测项为多, 油气探井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而中强震场兆异常, 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 脉冲突跳、 短期内的高值上升、 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 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 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 油气探井则也以剧烈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9.
张双凤  张小涛  张丽晓 《地震》2020,40(2):130-139
以晋冀鲁豫交界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古登堡的频次与震级关系式, 计算1970年1月~2018年6月该区b值, 进而判断未来强震危险地段。 计算结果显示, 邢台震源区西南端的未破裂区域为低b值异常区。 进一步研究该区的地壳物性结构等资料, 认为其具有高低速相间的地壳介质、 深切地幔的断裂、 大地震破裂空段等利于能量积累、 发生强震的特性。 综合分析认为, 低b值异常区附近的紫山西断裂与曲陌断裂交会区, 是未来晋冀鲁豫交界区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川滇地区具有完整仪测的地震目录 ,重点对云南地区及可能发生大震的地震带(区),计算地震学相对独立、且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 b值、频度、应变能、断层面总面积、C值、D值与Mf 值等;提出了统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方法,以2倍方差异常标准线定为异常判定线来揭示云南地区强震孕育的短临特征.结果发现,云南地区6.7级地震前和各个地震带(区)中强震、强震前1~3个月内,出现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异常增强-降低或异常增强、降低独立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历史强震震例检验和从区域、构造的特性对R值结果作了初步探讨,为云南地区强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地震学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同时使用完整地震目录和去余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小滇西地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研究该地区M≥5.0地震前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种地震目录b值时间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差异,去余震目录的空间扫描结果低值异常更加突出;小滇西地区M≥5.0地震前,b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75%的地震发生之前,该地区处于低b值状态;该地区M≥5.0地震均发生在低b值区域或者高低b值过渡地区。另外,在不同空间尺度的b值时间曲线中,均发现了较长时间的低b值现象,尽管起始时间不同,但是结束时间相同,分析认为该现象可能是2014年盈江M6.1地震的前兆异常。因此,小滇西地区低b值是本区M≥5.0地震的一个异常指标,可以根据空间扫描的低b值地区确定未来可能的震源位置,但是b值无法单独作为一个临震指标,需要与其他地震活动性参数联合使用;b值时间曲线上的长期低值,可能是较大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前后震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As等方面对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6.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以提取和林格尔6.3级地震的短临信息,分析后认为此次地震出现的震兆特征与包头6.4级地震,张北6.级地震某些方面有相似处,对探讨分析未来阴山、燕山地震带浅源中强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测震学参数是目前常用的确定某区域内地震活动时、空、强特点、判断未来某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一些测震学参数b值、D值、A(b)值及gL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内中强震发生前以上四种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利用测震学参数准确把握该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1966~1984年邢台地震目录进行了整理,应用基于MATLAB的Z-MAP软件分析了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将目录划分为地震活跃时段、地震活动过渡时段、地震活动相对稳定时段。主要分析了各时段地震深度b值、沿断层深度剖面扫描b值,根据深度b值变化对邢台地震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尾波衰减及其与地震前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38个遍布云南地区的短周期地震台站的地震仪器记录的160多个区域地震的尾波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给出了全省地壳尾波Q分布图。在考虑Q值与频率相点的情况下,发现频率相关值η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比较高,而在相对平静的地区比较低。从尾波Q值的空间分布来看,滇西北地区最低,在70—180之间,东部地区最高,约300—400左右,云南地区总的趋势是自西向东Q值逐渐增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讨论了尾波衰减的某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前兆关系的理论基础,把尾波Q值作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震级误差对bem>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长源 《地震学报》2000,22(4):337-344
地震震级通常因地震目录的不同而不同,由此所计算的b值也不尽一致.当震级的一致性很差时,b值的误差也很大.基于这一原因,通过假定视震级(目录震级)围绕着真震级的正态分布,利用频率 震级关系式(古登堡 里克特公式)求真震级下的b值.根据这一正态分布,对属于同一真震级的地震次数进行计算,从而获得b值精度大大优于用视震级所计算的相应值.为了显示本方法的优点,我们用通常意义下的计算方法和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对中国3个不同构造区域进行计算和比较;另外,考虑到大震震级饱和对计算的影响(掉头现象),我们将数据从M=7.0处分成两部分.结果表明,用本方法计算的结果优于利用视震级所得到的结   相似文献   

17.
b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荣 《地震研究》1995,18(2):168-173
本文研究了古登堡与李克特两种震级一频度关系式中b值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研究了b值的平均值,其在工程地震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亦用b值的平均值对所谓的地震节律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种考虑震级不确定性的估计b值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b值的精度,应用一种统计方法来估计地震数。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地区,特别对那些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地震资料的地区来说尤其适宜。以河北地震带为例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吴小平  黄雍 《地震研究》1998,21(1):88-93
本用最大似然法对云南省几个不同地区大震发生前后时期的b值进行了扫描,并用数盒子法和相关函数法计算了相应时期内地震震中分布的容量D0,信息维D1和关联维D2的随时间变化,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不同地区b值与各阶段分维值的关系,发现各阶分维与b值均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此结果与AKi从理论上推出的D=2b基本一致,本从分维与b值的物理实质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水化异常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v值的映震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了首都圈1989年以来的水化群体资料,考虑到水化观测台站分布的非均匀性,计算其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v值 。结果表明,水化前兆群体非均匀性指标Cv值异常与首都圈6 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Cv值的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据此可以对未来的地震趋势作出一定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