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反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暖冬暖春现象,致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生育中期降水偏少,旱象严重,株高降低,分薛成穗率小;穗分化中后期遭受2次晚霜冻害,小穗数数明显减少,灌浆初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穗成粒小,灌浆后期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干热风出现迟,强度弱,对粒重增加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杨淞  杨文彬 《内蒙古气象》1996,(2):17-20,10
温光生态因子及时间对春小麦幼穗分化影响的研究杨淞,杨文彬(巴盟农业气象研究所)每穗小麦的小穗数、小花数和小花的发育程度,取决于本身形成的早晚、发育时间的长短等。一般认为,穗部某些器官形成越早,分化发育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多粒大穗。而器官形成的早晚和...  相似文献   

3.
龚绍先 《气象》1977,3(3):4-5
华北地区常年到三月下旬或四月初,小麦叶片就由匍匐状态转向直立,麦苗进入起身期。此时植株体内进行小穗分化,就是农民所说的长“码子”,这个时期约经历半个月,当主茎第一节长出地面1—2厘米时,为小麦拔节期,拔节期的开始标志着在每个小穗上进行小花分化。因此,起身拔节期小麦的主要生育特性是在根茎叶营养体繁茂生长的同时,又进行着以小穗和小花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并且从起身期以后,主茎和大分蘖逐渐长成穗,小分蘖慢慢死亡,即分蘖向“两极分化”。所以起身拔节期是争取壮秆、大穗,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的好坏关系到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西峰站连续四年的作物发育状况和土壤湿度的观测资料,得出了麦田蒸散耗水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需水期。提出作物耗水特性系数的概念,并以此评判冬小麦发育期水分的供需状况,得出两年度冬小麦产量偏低的原因在于拔节-成熟期耗水特性系数明显偏小。建议及时灌孕穗水降低不孕小穗率,灌灌浆水提高小麦重粒重。  相似文献   

5.
去秋我省长期阴雨,冬小麦播期推迟;秋末冬初气温偏暖,冬前分蘖延长;冬春雨雪稀少,一度干旱;初春同暖较慢,有利小穗分化;春末夏初多阵雨,气温偏低,发育期相继推迟;成熟期大部偏迟,夏收前期多阵雨,收割基本顺利,后期连阴雨,省西部、渭北小麦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1 冬小麦1999年度全疆大部地区播期偏晚。冬前≥ 0℃积温为 310~ 6 10℃·d ,基本达到壮苗所需积温。越冬开始期北疆苗情差于前一年 ,好于常年 ,南疆好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条件大部麦区良好 ,伊犁地区雪腐 (霉 )病严重。幼穗分化期 ,全疆大部麦区气温高于常年 ,南疆明显偏高 ,使冬麦穗分化时间缩短 ,小穗数减少。灌浆期间 ,南疆麦区气温略高于小麦灌浆最适温度 ,使冬麦灌浆时间缩短 ,对冬麦粒重增加不利。而北疆麦区则气温低于常年 ,使小麦避免了干热风危害 ,灌浆时间延长 ,有利于冬麦干物质积累。综观 1999年度 ,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11月上旬之前有1~2次>20 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 ℃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10年1遇,应注意防范4月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2年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2年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新乡市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的生态习性,剖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要素与优质小麦同期的生态气候特点的吻合与适应程度,确定出不同关键时段的气候适应指数.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 11月上旬之前有 1~2次>20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 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 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 10年 1遇,应注意防范 4月 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 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 2年 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 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 2年 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 2 0 0 2年 4月 2 3~ 2 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 ,邹平县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的小麦遭受自 1 980年以来罕见的冷害 ,造成花粉败育 ,不能正常开花授粉 ,形成不孕小穗 ,使 2 0 %小麦减产 ;提出了防御冬小麦抽穗扬花期低温影响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荣云鹏 《山东气象》2011,31(2):63-65
将2009—201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象实测资料与历年、去年进行了对比,分析气象条件对本年度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当年冬小麦在提前入冬、春季气温回升慢等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单产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2009年冬前冷空气来的早导致分蘖少、群体不足、亩穗粒数少;早春气温回升慢,对冬小麦快速生长不利,小穗分化时间长,利于穗粒数增加;后期气温条件转好,极其适宜冬小麦灌浆,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烟台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趋势产量方程,并分离出小麦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再用气候产量对应年份的气候因子建立气候产量的预报方程,最终预报2012年烟台冬小麦产量,并与当年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报方程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计算,分析四川盆地小麦光能、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水份适宜指数和气候增产潜力入手,探讨了川东南小麦生产影响因素,和气候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海河低平原春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海河低平原气候与小麦产量资料,对气候环境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6 a海河低平原春季气温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 a升高0.38℃;春季降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增大或减少趋势,20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冬小麦生产。冬小麦气候单产与春季气温、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当气温距平为0.2~1.2℃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使小麦减产更严重;近年来气温持续偏高,小麦气候单产持续偏低。冬小麦产量对春季降水的需求有一个极限值,降水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都会使小麦减产。研究认为,通过改进种植模式、改善农田小气候,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加地面有效降水,可以增加小麦气候单产。  相似文献   

15.
优质小麦生产的适宜气象条件及新乡气候适应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新乡市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的生态习性,剖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要素与优质小麦同期的生态气候特点的吻合与适应程度,确定出不同关键时段的气候适应指数。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7.3天, 春小麦平均缩短10.5天, 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大于冬小麦.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 冬小麦平均减产7%~8%, 雨养条件下比水分适宜时减产幅度略大.春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冬小麦, 水分适宜时平均减产17.7%, 雨养时平均减产31.4%.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分蘖持续时间和分蘖速度对小麦分蘖率的影响规律及气候生态条件对分蘖持续时间、分蘖速度和分蘖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地区小麦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气候生态因子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小麦粒种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粒重和产量的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商洛市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气候条件是其发病轻重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抽穗期气候条件对其影响很大。根据丹凤县最近26a的小麦条锈病观测资料,结合气候条件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其发病的有利气候条件,并建立影响小麦条锈病因子的回归方程。通过分析认为,小麦抽穗期的温度、相对湿度、连阴雨次数、降水、日照和蒸发量是影响其发病轻重的重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川东南小麦产量形成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入手,对川东南小麦低产的气象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的湿害、中期的干旱、整个小麦生育期间的光照不足是川东南小麦低产的主要气象原因,少数年份中期的低温、冻害和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也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了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