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平 《地图》2008,(4):22-26
我在这些年来的旅行经历中,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一种感受:每个地方都有它发展成长的历史,而其现今停留的阶段各不相同。我们则可以通过旅行实现通往“过去”的体验,当然也可以是“将来”。通过地理空间的变换,可以窥见自然与历史发展的点滴轨迹,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人生阅历,跨越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正>旅行的朋友都知道旅行的6个要素:衣食住行娱购。除了"行"以外,这个"食"可是最重要了。因为没有好的饮食做伴,这个"行"是绝对进行不下去的。而且"行"一旦有了可口的美食来做伴,就会在行程中如虎添翼、日行百里,使旅途成了难忘的记忆,旅行成了你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风景和珍藏!  相似文献   

3.
《地图》2014,(5):24-24
1.《伊本·白图泰游记》 作者:[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译者:马金鹏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5月定价:25元 本书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游记,记述了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亚洲各地的游历,其中有许多关于中国的记述。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精妙,读者也可以跟着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畅游14世纪的亚洲,了解当时亚洲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与民俗等。  相似文献   

4.
余丽  陆锋  杨林 《测绘学报》2014,43(11):1197-1203
旅行商路径优化问题是经典的网络分析问题之一。由于旅行商问题具有NP Hard特性,主要通过智能优化方法或启发式算法来获得近似最优解。然而,单一智能优化方法存在运算量过大、参数选择苛刻,对初值依赖性强等缺陷,很难快速实现全局优化。结合多种优化机制和邻域搜索结构设计混合启发式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禁忌搜索的记忆功能,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分散集中策略的禁忌遗传算法,即采用遗传变异算子作为分散策略构造邻域,开辟新的搜索空间,有效提升获得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将禁忌搜索作为集中策略进行局部寻优,避免迂回探测,充分体现禁忌搜索较强的“爬山”能力,并通过实际交通网络和不同规模的节点集合,从求解精度、稳定性和效率三个方面对算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交通网络旅行商路径优化的禁忌遗传算法平均求解精度比禁忌搜索算法提高了9%,略优于ArcGIS;当与ArcGIS求解的TSP路径长度差异在1%以内时,禁忌搜索算法已经难以获得对应精度的TSP路径,而禁忌遗传算法效率比遗传算法提高了50%。且禁忌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化潜力。  相似文献   

5.
刘畅 《地图》2012,(2):116-123
M:你们的旅游路线和旅行方式都跟一般人不一样,出发之前,你们是怎么设计你们的路线的?  相似文献   

6.
焦饼的旅行     
陈出云 《地图》2010,(5):20-20
<正>牛肉焦饼的城市旅行,是从清末成都的走马街开始的。走马街,是成都东大街东侧的一条安静小巷。在当时,东大街是全城最为富庶的商业街,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人多了就得吃饭,于是东大街两侧的狭窄小巷里涌现出众多的饮食小店,走马街上的"三义园"就是其中一家。  相似文献   

7.
衣饰:     
张家荣 《地图》2007,(2):38-40
在民族前进的征途中,人们选择自己的颜色凸显自己,哪怕是在大山面前! 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美丽衣服,在街子上最能体现. 街子是各民族服饰的集中展示地.街子天,那些山路上总被彩色的衣衫连成一条五彩而灵动的线,而街子就是展示台.这些衣服,都是各族妇女自己手工制作,但针线以及布匹,现在则更多地是到街子上去买了.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旅行者规划旅行线路,以旅游攻略为数据源,针对旅行线路规划问题中可选景点的动态性问题,根据传统车辆路径问题求解方法中两阶段法的先分组再定路线的策略,重点研究并设计改进了一种基于攻略中景点出现频率的先分组再定路线的启发式旅行线路规划策略用于自动规划旅游行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生成的旅游线路,时间分配更加合理,游览的景点间路程更短,线路的游览时间与景点间距离的费效比更高,对于游客规划旅行线路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打工去旅行     
有一种旅行,叫“打工度假”.套用不太文艺的说法,就是一边赚钱一边旅行. 有的人,带着流浪的背包,走到哪儿,就找家酒吧、餐馆做起零工;有的人,干脆就留下来当义工;还有的人,像江湖侠客,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走到新疆,赶上收棉花的时节,啃两个馒头就下地干活了;走到青海,正巧有个放牧的缺位,毫不犹豫就拿起帐篷、睡袋,赶着羊群进山.每一种旅行中的打工,都别异想天开能赚个金山银山,只要赚得够用,就背包出发去下一站,钱用光了再接着打工赚路费.如此打工,收入虽少,但内心更充满力量,人生也变得丰盈.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中旬,我应朋友之邀,终于完成了承诺已久、也是自己向往已久的康巴藏区高原之旅。双脚一踏上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这块土地,便强烈感受到,这是一块神秘而圣洁的土地。这次旅行,既是一种践诺与还愿,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说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毕生难忘的旅行,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Simone 《地图》2011,(2):143-143
意大利谚语说,旅行者该有猫的嘴,鹿的腿,老鹰的眼睛,驴子的耳朵,骆驼的肩背,猴子的脸,外加饱满的钱袋。可惜的是,我们的钱袋似乎总也不够饱满,于是出门前总需费些思量:时间有限,钞票有限,那么,乘飞机还是坐火车?住青年旅舍还是四星酒店?去A名胜还是B景点?雇个导游还是自己探险?这时候,你十有八九需要一部"旅行指南"。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19,(4):66-73
1973年,Lonely Planet创立于澳大利亚,至今已有46年,其旅行指南产品被世界各国读者誉为"旅行圣经"。2013年初,中国地图出版社与Lonely Planet开展版权合作,即面向中国大陆编辑、出版Lonely Planet系列图书。截至目前,中图版Lonely Planet中文旅行图书已达200多个品种,其内容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国内主要省市,在国内旅行图书市场占有率超35%,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3.
大小洞天     
Joy 《地图》2007,(1):112-112
三亚之行好像是个意外,公司的员工旅行,说起来还是我做主席,从民意调查到行前公告。不过,主要还是NC做了内部的协调而TT帮忙做了绝大部分对外的联系,临行前正是月底,忙,居然上了飞机才顾得上看看行程。跟团旅行自然不必太操心,有全陪又有地陪。我有过一次跟团去黄山的旅行经历,  相似文献   

14.
互动     
《地图》2011,(2):6-7
1987年5月至7月,我与友人骑自行车旅行了13个省市。我喜欢集报刊,旅行的目的是集报会友,宣传内蒙古。旅行,地图是必备的,当时买了一本《中国交通图册》,一本《汽车司机图册》,真是帮了大忙。图册上乡村都有标注,还有之间的距离(公里数),能走捷径不说,还能卡时间,定宿营地。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3,(1)
外出旅行少不了时间和钞票,而在地图上“旅行”,只要靠双眼,就可以“坐地日行八百里”。“走”到大西北,可发现许多地名与水分不开。如天水、甜水、苦水……等等,还有叫井、湖、河、海的也多,如庙庙井、马连井、淖毛湖、紫泥湖、乾草湖、倒淌河、黑马河、白杨河、海石湾、海渤湾等等。之外,叫泉的更多,如酒泉、未泉、甘泉、石泉子、沙泉子、水泉子……还有叫源头的,新源、湟源、渭源……简直是大海大河寻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自驾游以自主性、灵活性、选择性以及多样性等内在特点吸引着许多人,而它的线路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自驾游者的心理满意度。通过收集、梳理河南省优秀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景区详情、交通道路等信息,依据旅游学中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数学中图论和旅行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科学理论,设计河南省自助游的最佳旅游线路。本研究以具有河南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为实际空间数据源,以ArcGIS系统为空间分布、交通等属性信息的可视化工具,以图论和旅行商问题为路线设计的数学基础,构建出自驾游线路设计的模式。本研究方法简单科学,为广大自驾游者规划旅游线路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个下午,我坐在书桌前,从书柜中找出那本《客厅里的欲望列车》,又看到扉页上的那句话:"拿这本书的陌生人,你好,在无聊漫长的旅行中,愿我的书可以陪你去旅行."这本书是我最后一次离开曼谷时从客栈书架上带回的,它与我,有过一段旅行. 我离开曼谷去缅甸旅行前,想想在那个比泰国更难看见汉字的国家,如果随身没有一本书相伴,会觉得连时间也在满怀恶意地流淌.于是我临行前在客栈用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交换了一本《客厅里的欲望列车》.我原以为这本书讲的是一个香艳故事,不料通篇都是火车收藏.  相似文献   

18.
编读互动     
《地图》2006,(2):4-5
去年国庆长假以后,我和夫人抱着孙子去北京旅行。也是一个偶然机会,在一个邮局设的书摊上买到了2004年第五期《地图》杂志。这是一期有“桥”专题的杂志。这对于我这个桥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编辑手记”、“长江上的桥”、“中国桥梁史话”、“连线水上风景”直到“关于桥的二三事”,我均不止读过一遍,感受颇深。其中“长江上的桥”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了长江上所有大桥的基本概况、分布及各种桥梁的作用和造型,更萌发了我沿长江旅行专访这些大桥的强烈愿望。2005年以来,我就开始了旅行的准备,并劝说家人允许我…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10,(3)
<正>应该说,邮票和地图都是具有旅行气质、深受旅人喜爱的物品。旅行的人初到异地,难免要买一张地图来指向寻路;而在离开的时候,给远方的家人写一  相似文献   

20.
《地图》2010,(3):26-32,I0001,35
应该说,邮票和地图都是具有旅行气质,深受旅人喜爱的物品,旅行的人初到异地,难免要买一张地图来指向寻路;而在离开的时候,给远方的家人写一封家书或邮递一些当地特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可以认定邮票和地图原本就有亲缘有关系,那么,如果邮票与地图狭路相逢,两者Crossover之下会爆发怎样的火花和光芒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