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河西务断裂活动性的综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梁山南缘断裂在汉江大堤上断点的具体位置、近地表断错、上断点埋深、最新活动时代及滑动速率等信息,对其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浅层地震解译结果显示断点两侧第四纪以来的12组反射波全被垂向错断,最大错距约370m,影响带宽度约400m,影响带内地层起伏强烈。钻探结果反映主断层晚更新世中期的最大错距约28m,晚期错距约11m,平均滑动速率为0.38~0.49mm/a,上断点埋深为5~13m,属于晚更新世晚期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3.
埕南断层是埕宁隆起与济阳凹陷的边界断层,也是滨北地区1条规模最大的重要断层,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埕南断层准确位置,探明了断层的产状,揭露了上断点深度。钻探结果显示,埕南断层为正断特征,倾向南或南东,倾角70°~80°,断层上断点埋深44.3~46.4 m,断距1.0~1.3 m。通过年代学测试确定了错断地层的年代,获得埕南断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的证据,埕南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的发现对滨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再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兴凸起东缘断裂位于北京平原的东南部,是控制大兴凸起与廊固凹陷的边界断裂,向N与控制大厂凹陷的曾发生1679年8级地震的NNE向夏垫断裂斜接,总体走向NE,倾向SE.以往的研究认为该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其不属于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文中在高精度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开展了高密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活动的证据.该断裂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中显示出正断活动特征,一套厚约7m的粉砂质黏土标志层在其断层下盘的顶界面埋深约为74m,而在其上盘的顶界面埋深约为102m,位错量约为28m,且可在其中的2个钻孔中分别深54.2m和39.4m的岩芯内发现断层滑动面.水平距离为2m的2个钻孔的标志层顶面埋深分别为8m和10m,位错量为2m,结合2个钻孔岩芯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断层的上断点埋深可能更浅.根据邻近已有钻孔的年代学资料推断,该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文中研究改变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带并非为活动断裂的认识,此新发现不仅对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和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对华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断裂发展演化及其深浅耦合特征研究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昌平-丰南断裂构造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昌平-丰南断裂是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发现的一条隐伏活动断层,是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中规模最大的断裂,为进一步调查确认断裂的存在、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断裂大体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布设了2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对昌平-丰南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获得了测线控制范围内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的清晰成像。结果表明,昌平-丰南断是一条倾向S、走向NWW的走滑正断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断层上断点埋深80~100 m,断错了上更新统底界,结合测线附近钻孔资料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6.
天津海河隐伏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河隐伏断裂精确定位的基础上 ,文中利用天津地区晚第四纪地层中的 4个海相地层作为标志层 ,通过地质钻孔勘探、微体古生物鉴定、地层对比及年代学测定和研究 ,获得了海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表明 ,海河断裂在天津市区段的上断点埋深为 2 1m ,对应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 ,塘沽区段的上断点埋深为 16 4m ,最新活动时代已进入了全新世早、中期 ;天津市区段在晚更新世晚期 (36 2 90aBP)以来 ,垂直运动速度为 0 2 4 8mm/a ,塘沽区段全新世(72 0 0aBP)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 0 333mm/a。这表明海河断裂塘沽区段 (东段 )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市区段 (西段  相似文献   

7.
依据盆地第四系沉积特点,结合高密度、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浅层地震及钻孔磁化率探测结果,剖析隐伏断裂在盆地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南段(隐伏端)沿窑湾村-桑园南堡村展布,由2条SE倾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切割第四系上更新统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40m,断距约35m;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全新世以后断裂活动性具逐渐减弱趋势;施庄断裂北隐伏段经施庄向SE145°方向展布,切割第四系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70m,断裂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延怀盆地隐伏断裂在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性强,而全新世以来,各断裂活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进行了多条剖面的声波探测,初步查明了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征.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次级断层组成,主体在长岛至大竹岛之间的海域,多数断层以正断兼有走滑运动为主,部分断层具有逆冲运动性质.断裂带在第四纪活动明显,以北东向桃村-东陡山断裂在海域的延伸段为界,蓬莱-威海断裂带可分为两段:长岛-烟台段和烟台-威海段.西段长岛-烟台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多数次级断层上断点埋深位于海底以下30m,明显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部分断层明显错断了晚更新世早期地层,有些断层达到晚更新世地层中部,但没有发现全新世地层错动现象.东段烟台-威海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段,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地层错断现象.蓬莱-威海断裂带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小震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1548年7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西段,1948年6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东段.蓬莱-威海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区是中强地震发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盘谷寺-新乡断裂是太行山南缘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查明盘谷寺-新乡断裂的位置、性质、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跨推测的隐伏断裂布设了6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盘谷寺-新乡断裂是1条走向近EW的第四纪活动断裂,且断裂不同段的构造特征是不同的。断裂中段为S倾的正断层,控制了济源凹陷的北边界;东段向N倾,是武陟隆起和修武凹陷的分界断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断裂上断点埋深为60~70m,错断了上更新统下部,推测其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为确定盘古寺-新乡断裂的位置及其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卫星影像资料和地质资料,结合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对滦县县城附近的响堂断裂、坨子头断裂以及唐山断裂进行初步研究,确定3条断裂的活动性质及产状.研究表明滦县县城附近第四系埋深在70~120 m范围内,3条目标断裂都错断了第四系底界,断层上断点位于第四系地层中.  相似文献   

11.
田庄断裂为太原盆地内一条较大的隐伏断裂,采用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等方法对该断裂东段(西温庄—滨河东路)开展研究。地质调查结果显示:田庄断裂对太原断陷盆地的地貌形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且控制着太原盆地的沉降;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揭示:该断裂空间位置比原来认定的位置向北偏移了约250~600 m,并且在其上盘发育有与主断裂倾向相反的次级断裂。结合TZ2测线北侧附近"太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分析"项目中小店区钻孔联合剖面地层测年资料,认为该断裂错断了上更新统下部地层,并且上断点埋深有向浅部延展的趋势,初步认为田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已有资料表明包头断裂呈NE走向隐伏展布于河套断陷带内次级盆地白彦花凹陷的东边界,目前关于该断裂的活动性资料尚需补充。鉴于包头断裂发育于由乌拉山山前断裂带和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组成的传递斜坡内部,研究其活动性不仅有助于深入讨论相邻活动断裂带的连接方式及活动响应,还可为更全面地认识河套断陷带的地震构造特征提供资料。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综合探测是当前研究隐伏断裂活动性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跨包头断裂的浅层人工地震纵波反射剖面显示该断裂为倾向NW的正断层,深度约75m处的强反射层(Tg)位错量约为25m;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联合钻探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该断裂具有明显的生长断层特征,其上断点止于地层顶部埋深45.6m的早更新世棕红色黏土层中,上覆上更新统与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包头断裂属于早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沈阳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以及抚顺浑河断裂开展的1:10000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这两条断裂在最老第四纪地层热释光的测年结果,它们分别为(112±6.7)ka和(150±9.0)ka。长白乡-观音阁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2—3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未错断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浑河断裂为一沿丘陵山地前缘分布的断裂,由3—4条分支断裂组成,最新的断面活动显示为压扭性正断层性质。断裂在晚更新世坡洪积扇堆积形成以来没有活动显示。5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探测结果表明,其上断点均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以下。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商丹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断裂活动性特征,跨断裂布设了4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商丹断裂为一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3—19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商丹断裂南阳盆地第四纪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商丹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断裂活动性特征,跨断裂布设了4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商丹断裂为一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3—19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结合钻孔资料,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安远盆地边缘的毛毛山南麓活动断层(F1)和金强河-毛毛山北麓活动断裂(F3)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F1断层错断了盆地区内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Ⅲ级阶地;受拉分构造的影响,该断层最新活动显示了向安远拉分盆地方向迁移的阶梯状递减的张性正断裂性质.F3断层在走向上呈锯齿状,错断了山前Ⅰ级冲洪积阶地及全新统至上更新统地层,断距大,基岩破碎带宽,新活动主要表现为断层附近原地连续沉降.这两条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展布位置的确定,为该区工程稳定性评价及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声学探测技术在天津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单道地震等水上声学探测技术,对天津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和地层错断信息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在水深较深,相对宽阔的河道内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在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上断点深度位于河底面以下30m左右,对应的最新活动时代为Q_p~3—Q_h~1,这与前期的钻孔勘探结果基本吻合。在渤海近海海域,海河断裂呈一组NWW-NEE向分布的断裂带,其上断点距离海底的深度小于30m,断层断错和影响的地层年代为全新世早中期,断层活动特征与塘沽地区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跨五河—合肥断裂还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是一个由多条主干断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近地表速度结构表现为凹隆相间的构造特征,且沉积盖层厚度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分支断裂的影响和控制.五河—合肥断裂在P波速度结构剖面表现为高速和低速区的分界,对断裂两侧的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向下错断了盆地基底,向上错断了埋深21~35 m的中更新统下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认识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形态提供了地震学依据,还可为该区断裂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海域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获知,长江口海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北西向断裂为主. 断裂以上新世-早更新世活动为主,最新活动可至中更新世. 断裂的最大断距一般为几十米,往上断距变小,中更新统底界的断距在12~13 m. 断裂平均垂直位移速率为10-3mm/a量级.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调查与盆地区浅层人工地震初步勘探基础上,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盆地隐伏段的盆地内布设了3条浅层人工地震详勘测线,用于精确定位该断层的空间展布,判定其浅地表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用钻孔联合剖面方法对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确定了各地震测线处断层上断点的位置和埋深,通过钻孔揭露断层错断地层的特点,认为西秦岭北缘断裂漳县盆地隐伏段错断全新统,指示该断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