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天线、电源线、控制线等外部部位,以及通过相关线路和机壳感应进入设备内部。常见故障为损坏天线、架空明线及设备元器件。随着电脑及通讯设备在地震台站的广泛应用,雷电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灾害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入手,针对地震台站的实际,介绍怎样应用防雷技术,达到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雷击是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主要危害,根据“九五”、“十五”期间在建设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时的防雷实践,介绍了有关防雷的综合方法,该方法在原有防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创新,实践表明,该综合方法对雷击尤其是感应雷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地区地震台站雷击情况分析,总结出电源线路及通信线路引雷是雷电入侵仪器设备的主要原因,结合“十五”地震台数字化仪器的特点,设计出完善的地震台仪器设备防雷方案,使用专用防雷设备,可以有效防止雷灾发生或减轻雷灾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测震作为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在地震的监测预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测震需要,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站建设不断增多.然而.测震台台基的选择和避雷接地电阻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台基好电阻率一般较高.要达到较低的接地电阻很难,涉及的经费开支也较大.本文应用雷害风险评估方法,讨论遥测地震台站防雷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限制投资的防雷设...  相似文献   

6.
地震台站的雷害和防雷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明  肖洪财 《地震学刊》2000,20(4):43-50
浅析了地震台的雷害,根据各台站实际情况研究了区域防雷,通信传输线防雷、电源防雷及伟传感器防雷等多方面的技术,不同台站采用不同的防雷技术,并以雷害严重的高邮台为例,具有介绍了其防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重庆市地震局综合防雷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设计适用于地震台站的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该标准收集了重庆市21个防雷改造台站的基础资料,并对改造前后台站的观测系统运行状态、防雷关键参数、雷击情况、运维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最终利用约束条件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估公式,以正确评价台站的防雷效果与成效。该标准是对地震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重庆地区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是地震标准化、信息化在台站防雷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为同类省级地震台网的防雷工作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标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地震台站防雷措施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地震观测中,防雷击的问题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需要下气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从事前兆仪器维修中,摸索了一些经验,针对不同观测手段,分别在张家口台,赤城台,阳原台,怀来台搞了几种模式的避雷措施,这些防雷措施的实施,减少了雷击故障发生的机率。1 赤城台的防雷措施赤城台位于平原与山区分界处,是个雷害的多发部位,该台高精度井温仪器从1992年投入工作以来,每年的夏天都遭雷击,特别是1994年夏季的一次雷击,将价值5千多元的井温探头击坏,几乎使整套仪器报废。针对该台的雷击情况,1995年我们在该台搞了避…  相似文献   

9.
对地震仪器、通信设备、供电电源等设备的防雷装置检查技巧做了详细地阐述,并介绍了雷电后如何检查GPS等相关设备,如何利用现有的台站检测设备,尽可能使仪器免受雷击,以保证资料的连续、完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对雷电预警、电源分级防雷、信号防雷、地网建设和综合布线等多种综合防雷技术在福建省地震台站推广使用的关键点进行阐述说明,该技术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轻雷击对地震观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台站的仪器多采用集成电路、集成块等高精密电子元件,承受外部环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雷电的侵害。在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仪器设备基础上,针对地震台站工作实际,探讨应用雷电防护技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及对地震台站雷电防护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程序功能本程序块的主要功能,是在磁盘上建立我国地震报告所需要的近500个国内、国外地震台的台站数据。为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台站数据;并按地震报告的排版格式输出各种报告所需的地震台的台站数据。本程序中所建立的台站数据文件,不仅可为各种地震报告的出版提供排版格式数据,而且各种用户可直接调用,如用于震源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2月10日至16日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地震台站观测技术与研究成果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61个单位,共89位代表。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特别邀请了 ISC 国际组织的中国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馨菱先生,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陆远忠阿志分别向大会作了关于地震台站发展历史和介绍安徽省地震台站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经验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业务牵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浙江省地震监测台站不断增多,地震设备管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状,设计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地震设备物联网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台站设备从采购、仓储、安装、维修、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与盘点。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相比,该系统能确保地震台站设备管理精确和高效运行,并可为地震台站设备故障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雷击是影响地震观测仪器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震前兆仪器种类多,观测原理不尽相同,加上台站自身布局和所处地区气候的不同,使得前兆台站综合防雷改造的效果提升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文章在介绍江苏地区前兆台站综合防雷改造的基础上,对现有综合防雷技术的关键点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以盱眙地震台的综合防雷改造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防雷效能提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78年开始研究制海底地震仪(OSS:Cean SubbottomSeismometer),并于1979—1982年间在四个地点安装了该系统。OSS系统是一个永久性的、深海海底井下地震记录仪,它包括一个井下传感器容器(下井仪),一条机电电缆、一个记录器容器和回收设备。下井仪包括三台互相垂直的固有频率为4.5Hz的检波器、二台正交的倾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改造以后西昌地震中心站成立的西昌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以高度集成的工作模式打破了地震台的基本概念,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组台成网进行数据处理、仪器维护和信息交换。该数据中心以集中、高效、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台站管理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地处西北,条件艰苦,台网建设较早,仪器设备陈旧。从人员及物质设备诸方面与全国其它省局相比均处于劣势。但是,在近几年召开的全国地震台站测震资料评比会上,甘肃省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加速科技进步,推行科学管理是观测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黑龙江省地震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区域内监测设备的智能管理,运维效率提高。针对智能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基于HTML5+CSS3+jQuery Mobile软件技术,开发移动端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移动端与PC端,通过Web浏览器操作服务器,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快速的设备监测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设备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