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1980年以来青海及邻区(31°~40°N, 88°~104°E)中强震序列类型判定标准及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青海及邻区中强地震序列的特征,将地震序列划分为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ρ值基本上对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判别无贡献;b值和h值的共同特点是: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孤立型地震序列的U值、F值和k值结果为0或者趋近于0,且这3个参数的均值都具孤立型主震—余震型多震型的特征;k值对地震类型判别有较好的区分度,孤立型地震序列k值近似于零,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而多震型地震序列k值0.2。这些可作为划分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3.
苏鸾声 《地震研究》2000,23(3):314-317
研究了燕山渤海地震带两端京西北及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渤海海峡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得出它们具有:同期活跃、间歇发震、强弱交替、西北早和东南晚的特点。分析认为,渤海海峡及邻区在2000年前后存在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出现空区或地震条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间隔具有周期性特征,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广西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广西及邻区中等地震前7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间扫描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等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在中等地震前异常明显,对广西及邻区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情分析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2017年鲁甸M_S4.9地震等震线特征、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序列特征,从地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两方面,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特征;结合野外活动断裂考察成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初步认为,鲁甸M_S4.9地震可能不是鲁甸M_S6.5地震的强余震。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受区域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有利的孕震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使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青海北部地区ML≥3.0的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北部发生的5级地震探讨视应力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5级地震前出现过视应力高值异常,分析认为青海北部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沂沭带1970~1989年6月M_L≥1.8的地震资料,对地震释放能量E和b值按时间进行滑动计算,按时序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邻区中强地震前沂述带出现了低能值、高b值异常。对邻区几次中强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与该带同期出现的低能值、高b值异常进行了对比讨论。认为,可利用沂沭带出现的低能值、高b值异常监视邻区中强地震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滇西实验场及邻区4级调制地震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的地震正式目录,对正式目录中的中强以上地震进行了余震删除。利用已删除余震的正式目录,分析实验场及邻区4.0~4.5级调制地震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总结历史震例得到:实验场及邻区发生4.0~4.5级调制地震,其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81%,平均间隔时间为9.6月,而且中强震发震地点与4.0~4.5级调制地震发震地点相关性较好,平均相隔距离为85 km。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及邻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1 研究背景 青海及邻区隶属青藏块体东北部,地处古欧亚大陆边缘活动带,对地壳活动反应敏感,是西北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中强地震集中多发地区之一(马茹莹等,2017;余娜等, 2020).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区域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5次,其中最大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7.4地震.2021年5月22日,该区域时隔11年再次发生7.4级地震,震中青海果洛州玛多县.文中利用该区域2011年—2021年5月19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目录,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和混合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方法,结合b值等结果,分析此次玛多MS 7.4地震前区域小震丛集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中等地震的有序分布、中等地震密集增强、地震从集、空区和条带及显著地震及中强地震迁移背景方面的演化特征研究,分析认为,阿巴嘎旗及邻区、扎兰屯-牙克石、呼伦贝尔-兴安盟-锡盟-通辽交界地区将是未来中强地震的可能区域。通过对2003年8月-2006年3月间发生在东部的中强地震沿大兴安岭对迁特征研究,综合认为,内蒙古东部已成为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相关性的分析表明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大震区和其邻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相关性.一般情况下,邻区中等地震活动滞后于大震区的强余震活动,时差大部分在3个月之内.邻区中等地震的震级小于大震区强余震的震级.较强的相关地震具有大体一致的P轴方位.本文的结果对预报大震后外围区的中等地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青海及邻区自2019年2月20日德令哈市MS 4.5地震以来,连续发生多次4级及以上地震,尤其是3月28日茫崖MS 5.0地震的发生,打破了2018年8月3日以来长约237天的5级地震平静,此后4级及以上地震活动明显活跃,含9月16日张掖甘州MS 5.0地震、10月28日夏河MS 5.7地震(图1),与2017、2018年地震活动区域和活动状态有较大不同。相关地震均分布在青海北部区域,空间上显示出弧形分布状态,而中部区域则明显平静,中小地震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16.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8,21(4):337-342
本通过对腾冲火山活动区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得出如下明显特征;(1)腾冲火山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周边地区有显差异。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以南的龙陵地区和以西的中缅交界地区。92)腾冲火山活动中强地震极少,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另外, 腾冲县城1512-1785年曾发生5次中强地震。(3)该区长期应变释放相当平缓。(4)腾冲火山活动区b值较高,长期处于低应力背景状态下  相似文献   

17.
杨云  田韬  冯志生 《华南地震》2011,31(1):92-97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自转数据,分析了两者对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活动下降段及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和转折段有利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且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下降时间内,每一个地球自转加速度的转折都会使得该地区中小地震频度增高:另外,从幅相法统计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预测数据来看,2012年2月以后江苏及邻区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宁夏及邻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宁夏及邻区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危险区)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张东平 《地震》1989,(4):22-28
本文利用选定的宁夏37度区域范围发生的历史强地震资料,及1966—1986年发生的M_L≥2.0级地震资料,对6级以上强地震的空间展布特征、周期特征、相关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该区历史上发生的4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在时空序列上呈现一幅对称迁移活动图象,6级以上强地震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规律,同时与华北大区域强地震活动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今小震活动分级按年度进行频次、平均震级的距平计算,发现该区小震活动在宁夏及邻区发生的6组(8次)5级以上中强震前1—2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震”异常年份。在异常年份后,该区发生的4级地震具有预测预报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前兆“信号”作用。在对宁夏区内和邻区的报震时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