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宁北部法库地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1) Ma和(243±1) Ma,侵位时代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的Ba和Sr质量分数分别为(290.00×10-6~484.00×10-6)和(129.00×10-6~338.00×10-6),Sr/Y值为13.27~28.17,Sr/Yb值为117.50~250.28;靠陵沟岩体具有较高的Ba质量分数(899.00×10-6~1 300.00×10-6)和Sr质量分数(772.00×10-6~997.00×10-6),以及较高的Sr/Y值(67.47~78.21)和Sr/Yb值(661.81~781.32),Y、Rb和Yb质量分数较低,分别为11.00×10-6~14.70×10-6、55.80×10-6~78.40×10-6、1.17×10-6~1.39×10-6,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此外,凤歧堡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靠陵沟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凤歧堡和靠陵沟岩体样品Nb/Ta值(4.18~10.26)和Zr/Hf值(30.39~38.76)与地壳平均值相近,Ni、Co和Cr质量分数较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法库地区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壳源岩石。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处于造山地壳加厚阶段。研究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εHft)值均为正值,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49~555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东坪式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化探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坪式金矿床产于华北克拉通化缘深大断裂--尚义-赤城断裂的南侧,海西期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内外接触带。矿体具有明显的分层笥,自上而下矿石类型由石英脉型向钾、硅化蚀变岩型过渡。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正长岩杂岩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正长岩杂岩体相似,在^207Pb/^206Pb-^208Pb/^206Pb图解上,矿石、正长岩、矿石中的钾长石脉石及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呈线性分布,矿石与正长岩  相似文献   

3.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花岗岩的含金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欣祥 《地质与资源》1993,2(3):198-206
本文测定和统计了河南省86个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花岗岩体的含金丰度,其平均含量为1.156×10-9,低于地壳含金丰度的3-4倍。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的含金量不同,以大岩体-小斑岩体-碱性花岗岩的顺序逐渐增高。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期次、不同岩相的花岗岩的含金量和岩体含金量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金厂沟梁西对面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白垩世西对面沟花岗岩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具有高锶花岗岩的特征:高铝(Al2O3=14.51%~16.57%,平均为15.434%)、富钠(Na2O=3.75%~4.71%,平均为4.313%)、高锶(Sr=701×10-6~931×10-6,平均为802×10-6),强烈重稀土亏损,无明显的负铕异常或具有正铕异常,过渡元素富集.该岩体很可能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有关,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起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坪金矿位于河北省崇礼区,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燕辽沉降带与内蒙地轴结合处南侧,距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10k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系,岩性以片麻岩为主。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EW向,NW向和NE向,其中以EW向的最为发育。 区内岩浆岩也比较发育,沿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分布,主要有小张家口超基性岩、水泉沟碱性杂岩和上水泉花岗岩。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呈EW向展布,向南北两侧倾斜,主要岩性为碱性长石正长岩、辉石角闪碱性长石正长岩、辉石角闪正长岩和角闪碱性长石正长岩等。  相似文献   

7.
老定沟钼矿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是我国金、银、钼、铅、锌等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矿化带受北西西向断裂和中酸性侵入体控制,主要有K1、K2两条构造蚀变带,其中K1中的3条工业矿体呈脉状,厚度稳定,Mo品位0.01×10-2~0.48×10-2.北西西向矿化蚀变带是主要的构造找矿标志,硅化、绢云母化是主要的蚀变标志,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为主要的矿化标志.矿体深部未封闭,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河北张家口水泉沟岩体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采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对河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东坪金矿区水泉沟岩体二长岩锆石 U- Pb年龄为 (390± 6)Ma,后沟金矿区水泉沟岩体正长岩年龄 (386± 6)Ma,比较可信地确定了水泉沟岩体的成岩时代为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这表明北部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加里东俯冲造山运动强烈地影响本区,水泉沟岩体是这次运动的产物。根据前人测得的东坪和后沟金矿床蚀变围岩钾长石的 Ar- Ar和 K- Ar年龄,金矿化的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期,与岩体的成岩年龄有 200 Ma的时差,成因上可能与碱性杂岩体关系不大,因此,东坪和后沟等金矿床可能不属于碱性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老湾金矿带金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5,4(2):138-146
老湾金矿带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老湾花岗岩体及一系列酸性岩脉。老湾花岗岩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分内部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为同熔型复式岩体。成矿带两侧是松扒断裂带和老湾断裂带,两断裂带之间低序次构造裂隙发育,并伴有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含矿岩系是信阳群龟山组,主体岩性是二云母石英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是一套(含)碳泥质陆源碎屑一钙质沉积建造夹基性火山岩建造,经历了至少五期变质作用。二云母石英片岩含金量为5.08×10-9,斜长角闪片岩平均含金量为4.80×10-9,它们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金矿成矿依赖于含金建造、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这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多宝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及黑龙江省嫩江县霍龙门乡播根里金矿普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和物化探异常特征,讨论其找矿潜力.1:5万化探异常特征显示以Au异常为主,Au强度较高,多达内带,并与Ag异常关系较密切.结合1:5万物探特征及遥感等信息,在研究区内圈定6处综合异常.其中,08XHt-3号异常中的Au-20异常面积为3.79 km2,异常最大值为43.1×10-9,平均值为7.53×10-9,达内带;08DHt-11号异常中的Au-47异常面积为2.157 km2,异常最大值为29.9×10-9,平均值为8.58×10-9,达内带.进一步开展的1:1万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显示Au异常重现性好,与物探异常相吻合.其中圈定的BG12HtAu-22号金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15.9×10-9,平均值为23.55×10-9,异常达到内带;BG12HtAu-42、43号金异常最大值分别为43.6×10-9、25.7×10-9,异常均达到中带.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成矿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少量工程查证发现的1条金矿体和5条金矿化体,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继续开展进一步的查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悬浮液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痕量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刘汉东 《岩矿测试》1996,15(4):293-295
拟定了将悬浮液技术与汞蒸气原子荧光光谱法相结合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Hg的分析方法。控制悬浮液中试样粒度在200目,试样质量浓度15g/L,用电磁搅拌和载气搅拌保证悬浮液分散稳定,水溶液标准作校正曲线,方法的检出限为6ng/gHg。对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中痕量Hg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含Hg010μg/g的GBW07305(GSD5)测定11次,x为0105μg/g,RSD为54%。  相似文献   

12.
传统地质学的“将今论古”方法使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将是今后地质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但面对资源、环境、减灾等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问题,地球科学所面对的问题时,地质学家首先应该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以地球演化的同一性原理来认识地球,则“将古论今”的方法对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挑战人有重要的意义。以历史地质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地质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在今天和明天的演化趋势,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将是今后一十时期地质科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22年,中国地质学会迎来了百年华诞,为进一步扩大百年庆典活动的影响力,于2021年6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活动标识。经遴选,拟启用下图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庆典活动唯一指定标识。  相似文献   

14.
陕蒙交界地区基岩均具强风化,由此造成当地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灾害积累。其形成机理应与岩石本身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南部地区,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差别,基岩风化微弱。  相似文献   

15.
立井变形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 对 我国 部 分 统 配煤 矿 立 井 变形 情 况 ,介 绍 了 立井 破 坏 和 变形 两 种 类 型的 原 因 、预 计 方 法 、监 测 方法 及 治 理方 案,对于 立 井的 变形 监 测与 治理 工 作具 有一 定 的借 鉴意 义 。  相似文献   

16.
江苏茅山推覆构造带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溧水地区与宜(兴)—溧(阳)地区的地层区划,跨扬子与江南两个地层区,两者以江南深断裂为界。宜溧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特征,中生代火山杂岩系的分布特征,都充分反映了江南深断裂对地层、构造、火山岩浆岩活动的控制作用。茅山楔状冲断体构造的研究采用了历年来溧水地区与宜(兴)—溧(阳)地区的有关成果地质资料,展开了茅山推覆构造带的分析与研究,发现了茅山楔状冲断体构造是经燕山晚期两次推覆构造造山运动(茅山运动)而造就的后展式(上叠式)推覆构造。为观其整体,同时对推覆构造带的前缘挤压带、后缘拉张带、根部隆起带作了简述。茅山推覆构造造山运动期,充分表现了新华夏系构造的特点。先是造成了晚白垩系浦口组(K2p)与下伏地层早白垩系葛村组(K1g)及以前各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浦口运动),后来又造成了新生代下第三系泰州组(E1t)与下伏地层晚白垩系赤山组(K2c)及以前各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泰州运动),可见其影响范围很广,又以江南深断裂为背景,其构造意义必然深远。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8,64(4):6404912-6404979
正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  相似文献   

18.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裂带作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应形成于印支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是碰撞后的陆内构造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19.
20.
金刚石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热处理、酸处理实验,利用X-ray 衍射、发射光谱分析、XTL- Ⅱ显微观察对合成金刚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杂质含量少,强度高,热稳定性要好,并指出缺陷、杂质组成、含量及存在形式是影响金刚石热稳定性、强度的重要因素。杂质的大量存在导致金刚石的热稳定性急剧下降,温度为1100 ℃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