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氧同位素温度计测定了西阿尔卑斯DoraMaira地块含柯石英—镁铝榴石白片岩的峰期变质温度。石英(柯石英较变后)的δ ̄(18)O(8.1‰~8.6‰,n=6),多硅白云母的(6.2‰~6.4‰,n=3)、蓝晶石的(6.1‰,n=2)、石榴石的(5.5‰~5.8‰,n=9)、ellenbergerite的(6;3‰,n=1)和金红石的(3。3‰~3.6‰,n=3)δ ̄(18)O(SMOW)值反映了同位素平衡。以石英—石榴石—金红石分馏为基础测定的温度为700~750℃。以对压力敏感的反应:镁铝榴石+朽石英=蓝晶石十顽火辉石为依据确定的最小压力为3.1~3.2GPa。为了通过对温度敏感的脱水反应:滑石十蓝晶石=镁铝榴石十柯石英十水,来稳定镁铝榴石和柯石英,在700~750℃时,α(H_2O)必须减小到0.4~0。75。当镁铝榴石在x(CO_2)>0.02(T=750℃,P=3.0GPa)不稳定时,α(H_2O)的减少不会是由于CO_2的稀释所引起的。当缺乏较多的外来流体稀释剂(即CH_4或N_2时,就需要有熔体相)。在α(H_2O)=1.O时,花岗岩的固相线温度为680℃/3.0GPa,在α(H_2O)=0.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西阿尔卑斯南Dora Maira地块的含柯石英的极高压岩石,在白垩纪期间自100 km的深处暴露出来。这些岩石现在仅被薄片状的同变质盖层所覆盖,二者之间呈构造接触,为一退变质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切掉了构造变质堆积体中的厚层地壳部分,并导致了始阿尔卑斯期的压力和热构造的集中。其结果使始阿尔卑斯造山楔侧向离散,且促进了极高压岩石的揭顸。拉伸揭顶作用与该区白垩纪时缺乏大规律剥蚀作用相一致,也与极高压岩石在减压冷却时显示的P—T迹相一致。这些极高压岩石在大约40 Ma期间到达地壳浅部,而且变薄的部分仰冲得更远一些。这表明,极高压岩石的剥露发生于所有板块会聚的位置,早于欧洲和亚得里亚板块的最终缝合。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块松多超高压变质带含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为榴辉岩的围岩,岩石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石英及少量金红石、榍石。石榴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从核部到幔部Xprp=[Mg/(Mg+Fe+Mn+Ca)]缓慢升高,Xsps=[Mn/(Mg+Fe+Mn+Ca)]逐渐降低,表明石榴石从核部到幔部的成分记录了温度逐渐升高的进变质过程;幔部到边部,Xprp=[Mg/(Mg+Fe+Mn+Ca)]略微降低,Xgrs=[Ca/(Mg+Fe+Mn+Ca)]明显升高,Xsps=[Mn/(Mg+Fe+Mn+Ca)]先升高后降低,表明石榴石边部成分受到了退变质作用改造,呈现扩散环带的特征。利用Thermocalc变质相平衡计算软件在Mn NCKFMASHO体系下计算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的P-T、P-M(H2O)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镁铝榴石等值线、钙铝榴石等值线及饱和水含量等值线限定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约27×105k Pa,523/580℃,对应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Jd-Cr-Law(+Phn+q/Coe+H2O)。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记录了主要的进变质演化,结合饱和水等值线的变化,判断进变质阶段为升温升压的冷俯冲过程,岩石经历了蓝片岩相至榴辉岩相的变质演化;P-M(H2O)视剖面图及饱和水等值线反映了岩石在减压中的流体行为,通过其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岩石在峰期之后先经历近等温降压的早期退变质过程,晚期降温降压的退变轨迹则由石榴石边部成分所确定,此过程中,岩石发生了角闪岩相至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并在后期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叠加。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反映了快速抬升的构造运动过程,早期硬玉转变为钠长石可能发生在这个阶段。对比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与榴辉岩的P-T轨迹,峰期变质温压及变质演化特征,提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曾经历过高压变质,结合野外相互伴生的地质关系,认为该片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或者相似的俯冲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4.
引言地盾区太古宙绿岩带中某些条带状铁建造的含金特征,已广为人知。科拉尔片岩带是南印度地盾的“古老绿岩带”,含有大量的条带状铁建造。条带状铁建造岩层广布于科拉尔片岩带内,在成分上是均一的。另方面,沿片岩带西边缘产出的条带状铁建造层,在走向上很稳定,延伸数公里。条带状铁建造层是以硫化物相为特征的。早期地质工作者已指出这些硫化物相铁建造的含金特征。本文的目的是介绍科拉尔片岩带不同部  相似文献   

5.
江西南部全南县火山岩产状及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孝达 《地质论评》1999,45(7):751-755
根据野外考察和有关的研究报告,作者认为全南县的火山岩是火山喷发碎屑岩类。中寨—南迳一带的火山岩的时代,根据地层分布和植物化石与粤东对比,建议划归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钙碱质火山岩中石榴石斑晶矿物的存在,就全球范围来说并不常见.迄今仅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苏联、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极半岛等的局部地区有过报导,而国内尚属首次.由于  相似文献   

7.
柯克切塔夫地块中的超高压变质岩石有两个产地,二者相距15km。超高压变质岩石以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片岩、辉石碳酸盐岩及石榴辉石岩为代表。锆石中可含有微粒金刚石(5~20μ)和柯石英包体,而石榴石中仅含金刚石。作为石榴石包体的金刚石常与云母片和金红石颗粒共生,多为八面体、立方八面体、立方体和多晶集合体。石榴石和锆石中也含有单斜辉石、蓝晶石、金红石和石榴石包体。  相似文献   

8.
石榴石 Sm Nd 等时线法是近年来常用于较新年龄的测年方法。腾冲地块西缘新近发现的基性麻粒岩中石榴石和全岩的 Sm Nd 等时线年龄为 17~25 Ma, 是该麻粒岩经受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年龄, 与区内右旋走滑断裂活动时限相一致,为确证腾冲地区的右旋走滑断裂是印支地块逸出的西部边界提供了 Sm Nd 等时线方法的年龄约束。并推断石榴石 Sm Nd 体系的封闭温度较低, 应低于那邦变质基性岩晚期变质作用的640℃~720℃。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泥质-长英质片岩组成,其中包裹榴辉岩、蓝片岩和超基性岩等透镜体。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具斑状/筛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钠云母、蓝闪石、冻蓝闪石、石英以及少量褐帘石、金红石和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内。根据岩石学特征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识别出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经历了3期变质演化阶段:压力峰期之前的进变质阶段(Ⅰ),由石榴石核部到含柯石英区域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所限定的压力峰期条件为500℃、2.9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纤柱石+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与含柯石英的事实相符;压力峰期之后的升温降压至温度峰期阶段(Ⅱ),由石榴石含柯石英区域到边部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所限定的温度峰期条件为560℃、2.35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发生连续脱水反应蓝闪石+纤柱石+硬柱石=石榴石+硬玉+水,释放出岩石中约45%的水,导致柯石英转变为石英,纤柱石消失;温度峰期之后的近等温降压阶段(Ⅲ),由晚期矿物组合钠云母+钠长石+冻蓝闪石+榍石+石英的稳定温压条件确定(495~550℃、1.0~1.15 GPa),减压抬升过程中,在约2.1 GPa处,发生脱水反应硬玉+硬柱石=蓝闪石+钠云母+水,导致硬柱石消失,钠云母出现,在约1.1~1.25 GPa处,榍石取代金红石,绿辉石消失,钠长石和冻蓝闪石出现。阶段Ⅱ强烈的连续脱水过程十分利于矿物组合的再平衡,导致绝大多数压力峰期的柯石英转变为石英,仅有极少数因包裹在刚性石榴石中而得以保存。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及其榴辉岩透镜体经历了完全相同的俯冲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含石榴石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含石榴石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256.4±2.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物源主要为上陆壳硬砂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源区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可能是由I型花岗质流体与岩浆演化后期热液流体反应而分异结晶形成的。根据含石榴石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环境及侵位时代,推断研究区内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碰撞缝合时间上限早于256.4 Ma。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和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等进行系统总结,认为该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主要由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的火山岩组成,其形成与南北天山洋盆演化有关.晚泥盆—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天山南北洋盆大洋板块俯冲而成的钙碱性火山岩,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渡的钙碱性火山岩和碱性火山岩,早二叠世乌郎组火山岩为后造山具裂谷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12.
西天山伊宁地块主褶皱幕鄯善运动的确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运动时期的重要依据,主褶皱幕是一造山带多幕构造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最为重要的一次构造运动。天山的构造运动幕次多且因地而异,前人认识多有分歧,也没有确立主褶皱幕。伊宁地块伊什基里克山一带上、下石炭统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岩石组合、沉积环境、古生物地理区系、构造样式、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差异最为显著,凸显了鄯善运动对区内构造格架和盆山演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是主褶皱幕。鄯善运动记录了西天山沟—弧—盆格局消亡,天山残余小洋盆终结,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最终拼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大陆的重要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琼阿希河谷中首次发现硅化木,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地层中腕足、珊瑚化石的鉴定结果,将地层的时代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因此该硅化木的产出层位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硅化木产于阿克沙克组底部黑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中,这套岩性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伊犁地块北缘阿克沙克组底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的确定和硅化木化石的发现说明:研究区早石炭世维宪期不是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而是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研究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古陆地不远。这一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伊犁地块早石炭世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准噶尔包古图含矿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准噶尔包古图铜金矿带位于达拉布特岛弧南部,包古图地区的一些小型斑岩体与铜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其岩性以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矿物学研究发现,本区斑岩体中角闪石具镁角闪石成分特征,黑云母属镁质黑云母,斜长石为中长石.矿物化学成分显示含矿斑岩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有少量地壳物质加入.本区岩石类型属钙碱性花岗岩类,与俯冲作用有关,是相对高温(800℃)和较高氧逸度条件下的产物.据含矿岩体矿物化学成分估算,包古图含矿岩体的形成压力范围在230~390 MPa.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缘鱼卡河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地区钙碱质火山岩中石榴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秦岭钙碱质火山岩中首次发现富铁铝成分的石榴石,成分与国外已有资料相比明显地富Ca。在证据表明,区内火山岩中石榴石不是外来捕获晶或残留相,而是偏“干”的岩浆处于早期高压环境下的结晶相。石榴石晶体周边生长的斜长石晶环并不是岩浆反应产物,而是岩浆在温压突变条件下以被消融残留的石榴石为中心从岩浆中直接晶出的。依据地质和实验岩石学资料推断,西秦岭中生代含石榴石钙碱质火山岩浆可能起源于50km以下的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7.
王金丽  张泽明  董昕  刘峰  于飞  王伟  徐方建  沈昆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生矿物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拉长石、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原岩相当于基性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47~834℃和P=0.90~1.35GPa,形成深度可达45km。与麻粒岩伴生的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5~90Ma。结合在林芝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同时代岩浆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我们认为拉萨地体南部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富含暗色微粒包体的花岗闪长岩类,被认为是研究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同时代的过铝质-强过铝质型花岗岩在该地区鲜有报道.在东昆仑东段加鲁河地区新识别出一套含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为了探究其成因归属及地质意义,我们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该套岩石呈多条近平行脉状侵入花岗闪长岩中,主要组成矿物包括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副矿物中可见少量石榴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含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42.0±1.4 Ma,属于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石具有高SiO2(74.49%~75.24%)、高K2O(4.21%~4.33%)、低P2O5(0.02%~0.03%)含量和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值为1.08~1.12)特征,表现出较高的分异程度.其U、Th、Pb、Rb等元素相对富集,Nb、Ta、P、Ti等元素相对亏损,其中P、Ti强烈亏损,这可能与磷灰石及钛磁铁矿的早期结晶分异有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为(61.55×10-6~119.05×10-6),有弱负Eu异常(δEu=0.51~0.65).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8.19~-2.78(均值为-5.6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3~1.6 Ga,全岩Nb/Ta比值8.22~9.67(接近地壳比值10.91),这与区域内近同期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相似,均指示该岩石可能源于下地壳的重熔.岩石中广泛发育的富云包体暗示岩浆上升途中捕获围岩物质,岩浆存在明显同化混染作用.综上,本文认为东昆仑加鲁河地区的含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脉为一套过铝质-强过铝质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是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经历长期结晶分异作用并在上升途中受到围岩同化混染作用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晶体粒度分布(CSD)是定量化分析火成岩和变质岩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变质岩中测量的CSD提供了有关变质过程中晶体成核和生长速率、生长时间的定量信息。文章选取内蒙古霍各乞二号矿床含矿富石榴石岩样品中石榴子石晶体为研究对象,在GIS软件和R语言的支持下,应用空间点模式分析、CSD分析、空间最邻近分析、空间多距离分析、Fry分析等综合方法,探讨了晶体空间数据和点空间数据表征的微结构变化特征,将CSD曲线分段变化记录的信息与地质演化历史联系起来。分段的CSD曲线记录了变质事件的叠加。不同形式的晶体粒度分布直接反映了区域变质岩与接触变质岩演化历史的差异。由于接触变质作用的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CSD曲线是线性的,不受退火的影响。而区域变质作用涉及长时间升温及其之后的冷却阶段,所以最初的线性CSD后来被退火改造为钟形曲线。含矿富石榴石岩样品的核密度和CSD分析结果显示了两个晶体群密度。分析认为一类晶体群可能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活动有关,另一类晶体群可能与大面积区域变质期后发生在特定位置的岩体侵入迅速升温的接触热变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支倩  李永军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76-67z1076
正作为指示地壳伸展构造背景的重要标志之一,A型花岗岩因其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其中A_1型代表了裂谷或板内伸展有关的非造山伸展环境,A_2型则代表了岛弧、后碰撞、陆内剪切等后造山背景下的伸展(Eby,1992)。洪大卫等(1995)也提出拉张程度的差异是产生非造山和后造山A型花岗岩的重要因素。因此,A型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可为约束区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