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品泰山     
泰山.是我童年里的泰山。我的家乡淄川,离泰山不近也不远,隔着一座颜山.隔着一座苗山.还有一座高耸险峻的青石关。路上,有蒲松龄背了书袋的步履。有相向而流的孝妇河的源泉。有泰山行宫和常年的香火。一条向西南的大路.弯弯曲曲,就连接了泰山和童年的许多梦幻。  相似文献   

2.
走进苏州,穿过喧嚣的大街,寻访幽静的小巷,一座座旧居古宅,让人们追忆起往昔的人文荟萃.在不起眼的墙门里,走出过多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隔着早已长出鲜苔的黛瓦粉墙,随处都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金侃、汪士钟、顾文彬、黄丕烈、沈秉成、吴梅……他们在阅尽了人世的千山万水后,躲在小巷深处,筑一书楼作为终老的归依.  相似文献   

3.
陈平 《地图》2014,(4):112-119
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海拔2100米,是丹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中路”是藏语,意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整座藏寨坐落于小金川东岸山坡半山腰的一处开阔平地上.与嘉绒藏区最著名的墨尔多神山隔着小金川相望.中路乡有21座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古老碉楼,或藏在民居群中,或孤独地守在荒野里.宁静如诗的田园与美丽的藏寨碉楼交相辉映,难怪这里被称为“最美的古碉藏寨”.  相似文献   

4.
大理就是我心头的朱砂痣.有首歌里唱道"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可是大理不一样,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家人,不管我离开它有多久,有多远,在我的心里,我从不曾离开过它. 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大理古城的街上度过的.至今,我仍记得自己在哪一棵树下荡过秋千,在古城墙的哪一块砖下埋藏过"秘密宝藏";记得去大理文化园的哪一张石桌子可以找到爷爷并叫他回家吃饭;记得哪条小巷里的桃李熟了……家的概念已从每家每户、每条街巷扩展到了整个古城.后来离开大理,念书工作,可是心中的牵挂却愈来愈浓.而我的爷爷、奶奶在古城的街上已经生活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在古城的工厂里上班,退休了闲不住又在街边做点小生意.  相似文献   

5.
曾看过一篇描写张家界的文章,赞美张家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称颂迷人的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但张家界真的如此吗?怀揣着这种半信半疑的心态和无上的憧憬,来到张家界. 我们在张家界登上的第一座山就是黄石寨,黄石寨虽不算太险,骇人的是它有三千多级的石阶曲折而上,深入云间.我们登一阵,歇一会儿,一段一段地往上爬,直累的气喘嘘嘘,腰酸腿痛.经过好长一段时间,大约中午时分,终于登上了美丽的黄石寨.说真的,攀爬时,我累的实在抬不动脚,真想把手都用上.原来,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似文献   

6.
乐吧     
《地图》2012,(1):144-144
“地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这是泰山主峰玉皇顶玉皇庙的门联。主峰,是一条山脉的最主要山峰,通常也是最高峰。游览名山,没登上主峰,真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主峰是一座山的精华所在,是整个登山活动的最高潮。主峰上有名寺,比如峨嵋山金顶;主峰上有天池,比如长白山;主峰上看日出,比如泰山玉皇顶;主峰上观沧海,比如崂山巨峰。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由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今日国土》杂志社主办的"我心中的中华名山推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泰山、黄山等"十座名山"当选为"中华名山"。这次活动是配合国际山地年而举办,正如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所说.它对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山地经济发展,保护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太太眼中的"外乡人" 甘肃会宁县,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在这里简易公路盘山而上,山地众多,平川少见.绝大多数农田都是旱地,不要说浇灌庄稼,大旱之年远离城镇的农村就连人畜的用水都成问题.99年7月我在会宁做基础调绘工作.一天打游击走的远了,带的水喝完了.我在山路上疲乏地往回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儿,我的嘴唇干裂出口子了,舌头一舔,有一种甜甜的味道.好容易看到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我赶紧跑过去.可家家上锁,只有一家外面没上锁,但里面上锁.我认定里面有人,就隔着柴门叫.不一会出来一个老太太,眯着眼睛看了看我就走,我赶紧叫住她说想讨口水喝,可老太太愣说村里这几日招贼了,不让外乡人进家门.  相似文献   

9.
主峰     
《地图》2012,(1):144
"地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这是泰山主峰玉皇顶玉皇庙的门联。主峰,是一条山脉的最主要山峰,通常也是最高峰。游览名山,没登上主峰,真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主峰是一座山的精华所在,是整个登山活动的最高潮。主峰上有名寺,比如峨嵋山金顶;主峰上有天池,比如长白山;主峰上看日出,比如泰山玉皇顶;主峰上观沧海,比如崂山巨峰。我国境内山脉纵横,高山名川不仅挡风遮雨、藏金纳水,蕴育了万千生灵,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华山.泰山等19座名山高程.其中最低的莫过于江西省龙虎山.仅有247.4米。人们千万不要以为它竞有如此之矮,从而小视了它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朋友陆绍明教授邀请我参加他主持的一个课题,核心工作是“聚落记忆活化”.而我4月底在芝加哥参加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AAG)的年会时,无意间发现了城市历史记忆活化的例子. 我住的酒店与会议地点隔着密歇根大街,每天去开会,均要跨过城市的这条主干道.在等过街信号灯时,我无意间发现人行道上有一个金属标记,上写着“Site of Fort Dearborn”,意为“迪尔伯恩要塞遗迹”,但路口四周均为高楼大厦,并无要塞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为何去远方?     
龙天 《地图》2021,(5):143-143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曾让很多人心动,甚至付诸行动.我的情感比较粗糙,不太能领悟诗歌的意境,但寻觅远方,却是我童年就有的梦想.我儿时住在偏远的北疆小城二连浩特,那时生活中时常陪伴我的是父亲、书籍与铁轨,他们都给我日后的远方之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哈雷  苏静 《中国测绘》2011,(4):48-53
我虽久居城市.但一直与城市隔着距离.如果个把月时间我不离开一段城市生活.我的骨骼就会感到莫名的酸痛。奇怪的是.一到海边或者山问.这种酸痛感就会倏然消失。我的诗一直都犯着一股怀乡病。在城市里.我总会怀想着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乡村.有时候甚至会在梦里漂浮到一个渔村中,在有灯塔,岛礁、帆船的地方.流连不已。  相似文献   

14.
潘晟 《地图》2019,(3):134-137
我对泰山的向往,来自语文课本上李健吾那篇著名的散文《雨中登泰山》。这种向往很可能是所有学过这篇课文的人都曾拥有过的。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象征意义。到了近代,随着旅游休憩活动的发达,它逐渐转型为纯粹的旅游名胜区。这在1949年之后的发展尤为突出,多个版本的《泰山名胜图》和《泰山游览图》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5.
不知是谁家的CD机在唱着一首老歌《露天电影院》,把我的思绪引到了我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6.
郭小寒 《地图》2012,(3):26-35
"冷藏至五度,口感最佳.避光储存,可回收.如有破损,小心划伤."一种晶莹剔透的玻璃瓶装着亮黄色的带气液体重新登上了各个小卖店、冷饮摊的档口,让大多数80后的同学们找到了童年回归的穿越感.你该知道,我说的就是老北京人钟爱的冷饮——北冰洋汽水. 其实,除了北冰洋汽水,回力鞋、梅花运动服、海鸥相机、乐凯胶卷、万紫千红润肤脂、友谊雪花膏、健力宝、大白兔奶糖……有太多经典国货曾经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那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认真工作、用心生活的印证,它们价格便宜,包装简单,质量过硬,散发着那个年代纯真而朴素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边境城镇埃尔瓦什及其驻防工事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使葡萄牙的世界遗产数量上升至14项.而我,有幸在它"成名"前一睹其容貌. 地图上的寻觅 当我为游览伊比利亚半岛查阅资料时,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埃尔瓦什的介绍,我之所以找到它并决定去这座无名小城,是因为当初计划从里斯本坐火车去西班牙的梅里达时,查到需要在埃尔瓦什或西班牙的巴达霍斯转车.作为古罗马名城,巴达霍斯比较有名,那埃尔瓦什又是个什么地方?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在谷歌地图上寻觅埃尔瓦什,发现它在一片荒野中,由大、中、小三座星形城堡构成,三座城堡分别占据三座山头.最大一座城堡的城墙内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小镇.  相似文献   

18.
张家荣 《地图》2007,(2):18-19
对一个山里孩子来说,街子太过于生动了.它是我童年生活中所有教科书的总和. "街(音gai)子"就是集市,在云南,它就是这么念的.我喜欢这个叫法,不单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而且因为它有着多样的现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情怀     
张麒 《中国测绘》2009,(1):58-59
有人说金色的童年最叫人怀念,也有人说学生时代最使人难以忘怀,但是,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动荡的"文革"中度过.要说我最难忘的记忆,应该是我与地图制图工作结下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父母讲求卫生,平日里总是力求让孩子身上一尘不染,孩子沾一点灰土就惊恐大叫,赶快掸去。过去的老一辈却讲,孩子是要和泥土亲近的,多沾点地气,孩子才长得壮。我也是在老一辈人的看护中长大的,泥土在我童年时代,它曾是我一半的世界。童年的我,矮矮的个子,向上,看不到柜子的上沿,向下离地却不到一米。这不到一米的距离,让我嗅到了泥土的芬芳,看到了泥土的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