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5):69-69
据新华社记者熊润频报道,在28日举行的2008中国(合肥)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透露,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相似文献   

2.
加速应用进程,北斗卫星系统开创应用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31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办,农业部南海渔政局、北斗星通公司共同协办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观摩交流会"在广州举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机关领导,以及众多国内卫星导航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推广交流活动。本次大会旨在总结南海局经验、交流成果、促进应用,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作为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的示范工程,由北斗星通公司实施的南海局"南沙船位监测系统",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并对外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掀起了北斗应用的热潮。2013年成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引领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地图》2009,(3):10-10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二号(COMPASS—G2)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属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5.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发展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BDS)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综述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北斗二号系统)的发展简况、应用特性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据“北斗星通公司”佟海旭通信员报道,2008年3月31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举办,农业部南海渔政局、北斗星通公司共同协办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观摩交流会”在广州举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机关领导,以及众多国内卫星导航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推广交流活动。作为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的示范工程,由北斗星通公司实施的南海局“南沙船位监测系统”,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4年8月15日,"北斗丝绸之路"追随历史的脚步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部门主办,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测绘等单位承办。活动以"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交通运输应用"主题,并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结合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推动北斗产业发展、特别是北斗导航产业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及技术发展专家讲座环节中,南方测绘携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来。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10,(5):82-8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5):45-45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在建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4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由一代开始向二代过渡。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月11日至12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第104专业委员会(RTCM SC‐104)全体会议在中国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RTCM 主办,由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导航院)承办,来自全球Trimble、Topcon、Leica、Geo++、ublox、Navcom、上海司南等约20个GNSS高精度知名企业(机构)代表与会。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全体会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卫星导航界的接纳,更是一种对北斗卫星导航实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全球定位系统》2021,(4):I0001-I000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单位会员、个人会员、专业(工作)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有关单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定于2021年9月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届年会(以下简称“北斗应用大会暨年会”),期间举办北斗融合应用成果博览会,充分展示以北斗为核心的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成果和应用方案,“十三五”优秀科技成果,以及北斗科普成果等。为做好博览会招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定位系统》2014,(3):F0002-F0002
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4年5月23日在南京圆满结束。本届年会主题是“北斗应用——创新融合共享”,来自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和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一系列活动。分享学术研究前沿资讯,展示卫星导航应用最新成果,探讨卫星导航应用服务模式,共谋卫星导航产业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定位系统》2019,(2):I0001-I0001
2019年6月4日-6日,第二届中国(南京)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博览会暨北斗高峰论坛在江苏南京兴趣行。本次大会以“智享北斗,赢领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快北斗星导航应用全面发展方针,进一步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与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大人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广“北斗+”应用模式,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融合合作,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融合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全球定位系统》2011,(2):76-76
2011年4月10日凌晨4时47分(北京时间),携带着北斗导航卫星的一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载,在中国西南省份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的成立背景、组织体系结构、主要议题以及历次会议情况,分析了ICG对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及应用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丹妮 《中国测绘》2022,(10):40-43
<正>2020年6月,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入轨,至此,从覆盖全国到服务亚太地区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工程建设试验系统、区域系统、北斗全球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顺利完成。让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一直提倡的,“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应用”,是将北斗系统的科研成果做成北斗卫星导航强势产业的必由之路,而地上是否能用好最关键在于北斗导航终端里的“芯”,作为北斗系统地面应用的灵魂和心脏,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是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刘晶 《中国测绘》2014,(3):18-19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经历了2013年的“北斗产业元年”之后,2014年市场迎来新的起航点。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4)上,众多企业展出了与北斗导航相关的产品。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4年北斗终端销量预计将达500万台。但是,北斗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便指出,  相似文献   

18.
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测绘局地图管理司以及上海市科委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不仅吸引了包括定位芯片、导航电子地图、导航软件、导航硬件、整车厂商、移动通讯运营、信息服务、渠道开拓等几乎所有位置上200多家国内外厂商、600多名产业嘉宾、2000多名专业观众参加,而且还举办了“中法智能交通研讨会”、“技术在奥运与世博的运用专场”、“伽利略卫星导航专场”、“北斗卫星导航专场”等多场导航产业权威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75-76
各有关单位并会员: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09年会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与对策专家论坛,于11月下旬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20.
<正>北斗导航开启了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事业,拓展了卫星导航的深度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导航、定位、授时及短文通信于一体,成为国际上别具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中国测绘与导航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