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声景学及其在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音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活动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强化旅游者对旅游地地方感知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旅游者完整深刻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从旅游地理研究的现状来看,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旅游设施空间配置、旅游形象塑造构建、目的地营销拓展等方面,研究者普遍关注了旅游系统中的视觉要素,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他要素却关注得较少。基于此,在对旅游系统中声音要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声景学及其相关理念引入旅游研究的范畴,为研究旅游系统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和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了拓展现有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声景学的引入,对完善和深化旅游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旅游网站访问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导引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路紫  赵亚红  吴士锋  韩冰 《地理学报》2007,62(6):621-630
运用多种网上查询系统和网站访问量统计工具, 获取了旅游网站访问者时间分布的较 详细资料, 基此总结了旅游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 进而讨论了旅游网站访问者人数与景区旅游者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作用。研究发 现: 旅游网站访问者日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自身表现为一种双峰状态且国内北方显著于南方, 其在使用时段上与整体互联网及其主要网站类型的“尖峰时段”特征有较大差异, 日内旅游网站访问者人数与景区旅游者人数时间分布的基本一致性说明信息流对人流不具导引作用; 旅游网站访问者周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自身呈现出周末较少平日较多的特征, 与整体互联网及与互联网其他类型的网站比较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 旅游网站平日访问量较高周末访问量较低的特征与周内旅游人数平日较少周末较多的“Z”型分布呈互补状; 旅游网站访问者年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依据旅游网站的地域性明显与否而形成国内南北方的多种类型, 其访问者的时间行为与旅游者人数波动的紧密关系是由自然季节因素的, 旅游地旅游网站年内访问者人数走势与该旅游地旅游者人数走势表现出的波涟状特征可解释为信息流对人流发生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较为单一、更新较为缓慢、研究尺度易受区域面积影响、基于GIS的空间格网化分析方法在旅游领域研究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套旅游资源格网化分析与评价方法。一是根据社会经济、人口数据空间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出旅游资源的格网化概念及其构建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格网化空间拟合模型、格网单元尺度的选取等方法。二是从主观旅游资源本体角度和客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角度分别构建了基于格网化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方法。三是以青岛市为例构建了基于格网化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方法,为精细尺度下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与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安入境旅游者认知和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旅游者行为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评价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认知评估,这种认知评估是旅游者认知在理性和情感层面的唤醒,其结果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图。通过构建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结构方程(SEM),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实例研究发现:①旅游者个体认知行为和感知价值及旅游者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当个体认知评价水平增加时个体感知价值也对应增加,这种正相关关系使感知价值和行为意图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个体感知价值水平越高个体行为意图越强烈;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感知价值、旅游设施的感知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感知价值是主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主要因素;③该研究结果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证明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关系,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也弥补了发生学中个体认知和其它行为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缺,即个体认知评价和个体行为意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体验观点中"认知-感动-行为"的研究范例。研究结果说明了旅游者个体认知研究可以很好的预测旅游者行为意图,这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等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系统以ArcInfo和ArcView为开发平台 ,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依据 ,应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模块设计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 ,设计了青海旅游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数据库 ,使用Avenue语言进行二次开发 ,并利用VisualBasic和Flash进行了界面开发及模块实现。该系统可实现青海旅游信息专题图浏览 ,景点查询、定位 ,多媒体方式介绍 ,以及路线选择功能 ,能为游客提供图、文、声并貌的旅游向导 ,实现了青海旅游资源的计算机化宣传 ,也可为GIS技术在青海盐湖资源、水力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渐为各界所重视,旅游气候学也因此成为旅游和气候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文献总量、结构,研究阶段划分,研究内容和方法4个方面回顾我国旅游气候学的研究进展。对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的综述表明:目前,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方法体系还没建立;旅游气候学研究也没得到旅游学界充分认可,研究领域“留白”较多。未来旅游界要更加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更多地投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加强旅游气候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领域、视角,深入研究旅游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厘清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对策,不断丰富、完善旅游气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遗产旅游是遗产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遗产通过旅游活动阐释其意义与价值并被旅游者感知、传承和传播,则是遗产旅游的价值实现过程。该文选取泰山、黄山、丽江古城、平遥古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6个遗产旅游地为研究样本,以网络点评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游客对遗产旅游的价值感知情况,并探讨遗产旅游的价值实现情况。数据分析显示,遗产旅游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表现在:遗产旅游吸引市场不广泛且易受环境影响;游客对遗产旅游的整体感知态度较好,但遗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非直接来源于旅游地的遗产属性;游客对遗产价值属性特别是对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价值感知较少。据此将遗产旅游者划分为价值漠视者、价值认知者、价值认同者和价值传递者4个层次,并从遗产旅游者角度提出了遗产旅游价值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很多,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又因为其复杂性,对其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难点。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是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运用休闲分类学方法,通过调查到访过董寨的观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观鸟水平和忠诚度,分析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按照不同类型观鸟生态旅游者分析其行为特征和目的地偏好属性,目的是:(1)应用生态旅游者分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2)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范例。观鸟旅游者可以被分为3类,即偶尔型、积极型和熟练型;(3)提出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目标市场的细分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动态刻画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演变轨迹,识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旅游客流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旅游客流的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且呈现长半轴缩短、短半轴增长的趋势。在旅游客流节点-轴线特征方面,点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整体网络结构洞水平较低,效能值上升,约束值缩小;客流轴线指向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指向空间邻近城市的城市数量减少,指向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数量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信息化水平两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的塑造和演化影响力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旅游空间"经济地租"是衡量旅游空间消费效用(对于旅游者)或资本积累强度(对于资本)的重要指标。以香格里拉二日游为例,通过对旅游者在目的地消费行为的全面参与式观察调查,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地租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旅游生产空间体系存在明显失衡的经济地租结构;购物、游览空间经济地租明显过高;住宿、餐饮及旅行空间经济地租过低,变异程度达2.48。其中,高额经济地租的产生源于利益集团的勾结或资源垄断;而过低经济地租的形成除受竞争和基础设施条件影响外,管理水平低、缺乏技术创新是主要原因。失衡的经济地租结构将对目的地旅游发展形成结构性制约,降低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整体消费效用水平,阻碍目的地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生产者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的地营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法规等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所在地域与研究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要注意规范旅游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相融,细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形象承载着旅游的无形价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区域旅游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该地旅游形象的创意、设计和宣传。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运用SWOT、CIS等分析方法,对元谋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了元谋旅游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构建了视觉、行为识别系统,提出元谋旅游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保障体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旅游开发顺利进行,推动旅游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对旅游开发具有扶持、协调、监督和保障的作用。综观非洲近50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虽然其整体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其发展过程并不平坦,甚至历尽坎坷,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保障体系的条件及完备程度。针对非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着重就政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安全、基础设施与服务等保障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旨在快速提高非洲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客源,使旅游真正成为非洲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人造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分析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航 《热带地理》2005,25(2):171-175
介绍深圳市旅游业发展概况,总结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题内容过多集聚、技术含量偏低等主要问题,对深圳市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客源市场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指出了深圳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应以高新科技为依托,加强对“参与性娱乐层面”和“文化性生活层面”旅游吸引物的创意与营造,重点吸引回头客。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睿  明庆忠  刘嘉纬  朱桂香 《热带地理》2002,22(1):57-61,75
从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定量评价、功能结构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阿里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相似文献   

17.
林玉虾  林璧属 《热带地理》2019,39(2):278-287
采用Q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受访者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偏好排序,发现其形象间存在兼容性和不相容性,且存在5种典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分别是:自然生态旅游偏好型、城市旅游偏好型、自然文化旅游偏好型、漫游体验旅游偏好型和探索冒险旅游偏好型。相似性分析表明:5种偏好类型均不喜欢厚重的文化体验,而偏爱轻松及互动式的文化体验。5种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对应特征明显、区分度高,对于旅游营销及旅游线路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戴光全  吴必虎 《地理科学》2002,22(1):123-128
从旅游产品再开发的角度出发,应用市场营销学的TPC理论和旅游地理学的DLC理论,对昆明市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昆明市旅游产品再开发战略的方向、原则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从池州市区域空间整体分析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计算其开发潜力,运用GIS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间、区域内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池州市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为2.1448;九华山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次之,为1.2019;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九华山风景区、石台县和贵池区,开发潜力较大的类型为建筑与设施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动力学(SD)方法入手,分析游客游憩活动、游客游憩体验和公园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以鼓浪屿票价改革为例,探讨旅游者、旅游地和景区管理者三方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TECC)管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