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山西部的降雪丰富,伊犁河流域年最大雪深普遍超过60crn,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和伊犁的最大雪深分别高达152crn和89cm。因此,天山西部山区风吹雪和雪崩灾害较多,严重影响着当地的交通安全。新疆精(河)-伊(宁)铁路经过的缓坡丘陵区是风吹雪灾害多发区,崇山峻岭区是雪崩灾害多发区。通过对铁路沿线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与推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最大风速平均值14.0m/s,30a-遇的最大风速与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20.3m/S和160cm;平均冬季降水量153.2mm,为风吹雪灾害的发生提供了物质与动力条件。在风吹雪多发区,风吹雪的主要危害类型是路堑型风吹雪沉积,其次为低路堤型风吹雪沉积等。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基本上查清了精(河)一伊(宁)铁路沿线风吹雪的发生与分布规律,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铁路在雪害多发区的设计原则和雪害防治方法。认为路堤防风吹雪的适宜高度为200~1500cm,路堤若低于200cm,路面上易发生风吹雪沉积;若路堤的边坡较陡,则路面上不易发生风吹雪沉积;路堑边坡的角度越小,路堑越深,路堑走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越小,风吹雪沉积越不易发生;风吹雪的防治应以防风吹雪走廊和下导风板为主,并辅以侧导板、挡雪墙等工程。精-伊铁路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崇山峻岭区,主要类型为坡面雪崩和坡面沟槽雪崩。阳坡雪崩多发生在降雪季节,雪崩危害相对较少;阴坡积雪不易融化,雪崩危害大。阴坡雪崩在整个冬季从开始下雪直到次年春季积雪融化以前都可发生,危害时期长。在雪崩灾害的多发区,铁路选线时明线工程最好能选在阳坡,永久性建筑物或设施要尽量避开沟槽雪崩的运动区和堆积区;铁路线横穿河流处,桥梁的桥墩和铁路延伸线一定要避开沟槽雪崩的运动区和堆积区,尽量选在两雪崩之间的山梁或山脊处,隧道出入口也要选在突出的山嘴或山梁等正地貌部位。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向坡面的上部抬升。精一伊铁路沿线雪崩灾害治理原则:在所有的隧道出入口,隧道再向外延伸3m,上方再修建导雪堤,可保隧道口的安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尽量少地破坏铁路两侧的植被,特别是树林和灌木。  相似文献   

2.
金石柱  刘志锋 《地理科学》2011,31(10):1249-1253
以1991年、2001年与2006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几何校正、监督分类、动态变化分析等遥感技术对延吉市1991~2006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吉市的居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农田和草地的面积却大面积减少,由此引发的粮食和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延吉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延吉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的锡林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根据1987年、1991年、1997年和2000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1987~200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及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面积的大幅减少和荒漠草原、农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及城镇的扩张。其中面积增加最大的是荒漠草原,增加了2328 km2;相当于1987年荒漠草原面积的56 %。农田和城镇面积逐年增大,分别从1987年的114.3 km2和25.2 km2增加到2000年的332.1 km2和43.6 km2。面积减少最多的是羊草+丛生禾草、羊草+杂类草等优良高产温带典型草原类型,共减少2040 km2。草甸草原面积亦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87年的1103 km2减少到2000年375 km2,面积减少了65.9 %。农田、沙化地及城镇等非草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了62.5 %。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热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文章采用Landsat ETM+热红外波段反演LST,分析南京市热场分布规律,构建了土地覆被指数LCI定量表示热场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覆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市存在三个连续分布且范围较广的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建成区平均温度比郊区高0.972℃;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总体上决定了城市热场的空间分布,下垫面介质的热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差异是地表温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工业热源是南京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因素;LCI可以和城市气候模型、水文模型结合起来运用,为城市热岛提供一种新分析方法。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内LCI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使用1994年5月12日Landsat TM、2002年3月7日Landsat ETM+和2009年3月10日Landsat TM数据,采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算,反演得出福州地面温度的分布情况,并根据研究结果对福州市热环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使用1994年5月12日Landsat TM、2002年3月7日LandsatETM+和2009年3月10日Landsat TM数据,采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算,反演得出福州地面温度的分布情况,并根据研究结果对福州市热环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不同时相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福州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城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水体温度最低.1994年福州市热岛中心分布范围较小;1994—2002年间福州市高温区域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城区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和裸地区域;2002—2009年间高温区增加得比较缓慢,同1994年和2002年相比,2009年城区范围内大面积高温区减少且分布比较破碎.  相似文献   

7.
柯珂  金晓媚  高萌萌  巩朋 《中国沙漠》2015,35(1):233-239
基于TM/ETM+数据,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改进了温度算法和地表宽波反照率算法的SEBS模型,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苏木吉林南湖2000-2013年的湖面蒸发进行了反演.利用安装在湖面的E601型蒸发皿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利用阿拉善右旗气象数据结合SEBS模型计算的湖面蒸发值与蒸发皿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2>0.95,两者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313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17%.给出了折算方程,折算系数为0.621,并算得2000-2013年苏木吉林南湖湖面年平均蒸发量为1 287.544 mm.苏木吉林南湖湖面蒸发与气温相关性最好,日照时数次之,与风速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归一化水汽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钱乐祥  崔海山 《地理研究》2008,27(6):1358-1367
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传统上主要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评估地表温度-植被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探讨了以归一化水汽指数作为评估其与地表温度关系的适应性,比较了归一化水汽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表达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效力。利用"单窗算法"和3个不同时段的TM/ETM+数据获取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分析了两种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对局部区域逐像元和对区域总体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水汽指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而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弱。说明在城市化的环境下,与传统上常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定量分析地表温度相比,归一化水汽指数提供了一种互补的、甚至更加有效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钱乐祥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5,60(5):761-770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的25年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扩展速度非常之快。通过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及城市增长状况,并且评估了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陆地卫星多时段数据监测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通过陆地卫星热红外单波段反演了地表温度,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城市增长显著且不平衡。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化地区的地表温度提高了8.9K。研究表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在监测和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状况以及评估城市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尼公路雪害及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对中尼公路沿线吹雪、积雪和雪崩成因背景的分析,揭示了中尼公路雪灾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并提出各类雪灾的防治对策。对康山桥特大雪崩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供实施的整治方案及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对中尼公路整治必建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外流河绿洲卫宁平原为例,基于MODIS和ETM+资料研究了绿洲与其外围区域的LST差异。结果显示:1)绿洲与其外围区域的LST差异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该差异在1月最小,在7月上旬最大;2)绿洲与外围LST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降水越多的年份绿洲与外围的LST差异越小;3)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区低温斑块的面积明显增大,将来低温斑块有再扩张的可能;4)土地开发利用或保护恢复措施会影响绿洲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影响冷岛结构,所以认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应考虑不同利用方式对冷岛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03年青海南部牧区气象台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积雪等气候要素的年代际演变特征以及雪灾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冬季,青南牧区中雪和大雪出现的站次以及雪灾出现的站次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量和地表平均积雪量每10 a分别增加1.454 mm、9.861cm,单站积雪量在4 100 m左右的高度上增加比较明显,冬季降雪和积雪增加的趋势和新疆完全一致。典型多(少)雪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高原西部与中国东部地区为“- ”(“ -”)型。未来10 a冬季积雪增多的趋势仍将维持,雪灾发生的几率仍然偏大。  相似文献   

13.
The variations of stable water isotopes of surface snow in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are discussed by a total of 251 samples, which were taken along a 330 km travers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the outer edge of the Antarctic plateau and from four snow pits excavated along the route. Analyzing results of the samples showed the expect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D and ?18O with slope S1 and intercept d1. When the data set was examined using a sliding window with a width of 5 sample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area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S1 and d1.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occurred at an elevation of about 2,000 m, suggesting two different sources of water vapour. Nearly half (47%) of the fresh-snow samples had negative deuterium excess (d=?D? 8?18O) values, but few of the snow pit samples did, suggesting that variations of ? are quickly smoothed by isotopic diffusion in the near-surface firn. Analysis of the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 and deuterium excess in the snow pit stratigraphies showed that they were mostly in phase from Jan. 1994 to Sept. 1995, but mostly out of phase from Sept. 1995 to Jan. 1997.  相似文献   

14.
Tourism is Nepal's largest industry, giving people in rural areas an alternative to subsistence farming. Tourism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forest cover of a region as trees provide firewood for cooking and heating and timber for building accommodation. In 1986 the 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at tourism was managed more sustainably, which includes minimising its impact on the forest cover.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impacts of tourism on the forest cover in the Annapurna region by comparing Landsat images from 1999 to 2011. This was achieved through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land cover and by assessing the change in forest cover in relation to increasing distances from tourism villages. A major problem with remote sensing in mountainous regions such as Nepal is shadow caused by the relief. This issue was addressed by only assessing areas which were free from shadow, which in effect meant a sample was used rather than the whole study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has been an 8 percent reduction in overall forest extent, but this change varies by region. In the northern, drier regions there has been a net increase in forest cover, while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there has been a net reduction in forest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facilities on forest is also variable. Around each of the tourism villages sampled there was a general trend of forest removal decreasing as the distance from each village increased, which indicates tourism do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forests. However, there was an opposite trend in the northern villages that were well inside the conservation area.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 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而秋季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秋季5种植被类型均呈增加趋势,而在春季和夏季不同植被类型的增减趋势因植被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6.
Ren  Xiaoli  Lu  Qianqian  He  Honglin  Zhang  Li  Niu  Zhong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11):1807-182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ratio of transpir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T/ET) is a key parameter for quantif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ecosystem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