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代谢是物质、能量投入并且产生经济、环境产出的过程,能够有效解析城市化—水资源系统之间复杂的耦合交互作用。基于城市代谢理论,将城市化—水资源系统代谢过程分解为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并采用DEA模型研究了珠江三角洲近15年来城市化—水资源系统同化、异化效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资源系统协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表明:(1)对比同化效率,近15年来珠江三角洲异化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市化对水资源系统的输出扰动作用明显。(2)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从提高技术水平方面去入手,而非一味地增加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2.
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得出北京经历了一个稳定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城市以"摊大饼"的模式向外扩张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和水资源匮乏;深圳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三次关系,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两个城市化过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城市的政策和经济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建设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甘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DEA模型、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四个节点时间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并利用耦合度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效率在2004-2016年间处于波动中提升状态,且总体效率较低,甘肃省城市化效率值(0.441)远低于全国平均值(0.740);2004-2016年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与全国比较劣势明显,且省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研究期内,甘肃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处于波动上升状态,耦合度由中强度发展为高强度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省内14个地区,嘉峪关、兰州、金昌和酒泉在四年间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与协调状态,张掖、白银等余下十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也由中低水平发展为中高水平,说明各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水文气象资料,探讨城市化背景下北京城市洪涝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近50年来城市内涝逐渐成为北京洪涝灾害的主要类型,随着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内涝积水点数量在时间上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内环逐步向外环扩张趋势,与城市化发展空间格局关系密切。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洪涝形成机制,指出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城市降水格局,汛期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呈现下降趋势,但城区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呈现增加态势;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区域下垫面条件、城市流域产汇流特性和城市排水格局,进而影响了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水量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排水排涝标准偏低、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城市洪涝发生风险增加,降低了城市洪涝综合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5.
潘鑫 《地下水》2011,33(5):174-176
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使得城市水资源面对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水资源安全形势出发,在分析了城市化与水资源安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西安水资源安全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西安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水资源安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家庄市为例, 通过城市化水平和地下水污染态势的定量计算、分析, 对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机理及其正负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石家庄城市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改善地下水水质, 但却易于加剧地下水盐污染.本研究为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甚至唯一供水水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多点入流汇流计算法在北京城市洪水计算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立道  范本贤 《水文》1998,(1):22-28
根据北京城市化水平,城市汇流特点,通过用多点入流汇流计算法模拟实测洪水过程线,分析了北京城市河道的汇流特点与规律,初步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北京城市洪水计算的方法,为城市防洪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水平达到46%,并且仍在稳步前进。如此迅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管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二是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城市管理秩序之间的矛盾。为缓解并消除上述矛盾,本文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城市规划政策协调引导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出台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质》2010,(1):58-58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城市环境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城市化加速与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速度:三是“退二进三”战略增加了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风险:四是城市用地过快增长,导致多种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开宁 《地球学报》2001,22(2):175-178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研究城市水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超采、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以及揭示两大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城市化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在分析地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基础上,通过研究城市化影响地下水补给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理,最终建立城市化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增量的诱发机理框图,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地下水开采诱发产生对城市周围井场和地表水的袭夺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的引入是城市化诱发产生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1.
罗盼  杨旭  万鲁河  吴相利  周嘉 《冰川冻土》2017,39(5):1150-1156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范围,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协调发展模型,分别研究了哈尔滨市1997-2014年期间人口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土地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性以及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并对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表现出前期加速,后期平稳的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人口城市化内部协调性和土地城市化内部协调性都迅速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协调度均保持在0.9左右,波动较小,内部协调度较高;综合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来看,除1999-2000年处于高级协调外,在研究期的其余时段哈尔滨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基本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非同步性,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林军 《中国地质》2006,33(2):444-450
福建南部沿海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51.64%,现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人口、劳动、智力)与城市空间(地质、资源、环境)对立统一的系统。区域地壳稳定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闽南沿海花岗岩风化壳发育,软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突出。本文重点讨论城市区域稳定性问题、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和城市开发建设可能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4.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rbanization is a comm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is a mark of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beings. The number of urbanization-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has grown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and is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eneralize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Driving fo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principally related to water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particular ones in mountain city, mining city and coastal city are also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hazards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various urban functions. Mai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cities are land subsidence, landslide and seawater intrusion, etc. Accordingly, reasons for these urbanization-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in different type of citi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may provide a clear perspective for urban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urban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5.
Soli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oday’s urban environment.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 over rural ones in a process called urbanization. Growth of urbanization is much mo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he extent that it became a trend characterizing several developed and even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Unfortunately,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systems currently used in modern cities do not provide a service of suffici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despite their high running costs. As an alternative, a smart soli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with all subcomponents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a small city in Turkey.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waste collection systems, this system included smart features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route planning. The study presents the design philosophy, feasibility and pilot implementation of a smart soli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which can be operated with high efficiency at low cost.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及5类代表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城市化与用地结构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2)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用地;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均为15%~19%;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即从平均比例11.46%降至5.03%;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均为5.8%~7.5%;绿地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1%升至30.94%;(3)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对城市用地格局的改善、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风险性评价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地球化学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善的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结合济南市发展现状,尝试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地质环境角度,提出城市地球化学系统评价体系的模型,以期协调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扰动(工程活动等)和地质环境的对策,也是对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工作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兰州市的城市集聚发展规律,分析了兰州市的城市化发展优势,认为建设城镇体系是兰州市城市化的必由之路,确定了兰州市城镇体系的发展定位,构想了2020年兰州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在内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