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个台风(即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年平均(27)偏少4个。其中,第2号台风“鹦鹉”、第4号台风“黑格比”、第6号台风“米克拉”、第7号台风“海高斯”和第16号台风“浪卡”5个台风分别在我国广东阳江、浙江乐清、福建漳浦、广东珠海和海南琼海等地沿海地区登陆,这一数字与每年平均登陆我国的台风数7个相比偏少2个。  相似文献   

2.
10月台风的“KPI”2020年10月,台风狂刷存在感,“灿鸿”“莲花”“浪卡”“沙德尔”“莫拉菲”相继生成。10月29—30日,第19号台风“天鹅”和第20号台风“艾莎尼”也不甘寂寞,组团来袭。  相似文献   

3.
台风"玛姬"(9903)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对台风“玛姬”(9903)个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海温和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分析了环境气流、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台风移动路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温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有一定的影响,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不可忽视,台风非对称结构对9903号台风异常路径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份,南海地区先后有3个台风生成,此外,9月底生成的8311号南海台风于10月初在广西沿海地区登陆;在菲律宾东侧的西太平洋生成的8314号台风,于10月中旬初移入南海得到加强;这样,10月份南海地区先后有5个台风活动,据历年10月份南海台风、强台风资料统计(表一),1983年10月份南海地区活动的台风为近10年来最多者,由于南海台风的活动,造成了华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8):7-10
研究“75.8”暴雨的成因(见本刊上一期)目的是为改进台风暴雨预报。怎样做到这一点,会战时认为:研究成因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情报,尽可能大量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但研究预报方法须从台站目前现有条件出发;在研究台风暴雨的预报时,不仅要根据7503号台风的特点,而且要综合、对比历次影响华北平原的台风特点,从7503号台风与其它历  相似文献   

6.
台风莫拉克的偏振参量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瑾  楚荣忠  赵果  吴宗元 《高原气象》2011,30(3):809-816
2009年8月6~10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对200908号台风“莫拉克”(Morakot)进行了观测,根据台风的移动路径和进入雷达观测区域的台风不同部位,分为台风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和台风后雨带3个部位,针对这3个部位的偏振参量及粒子信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浅对流普遍存在于台风各个部位;台风各部位均有过冷水和...  相似文献   

7.
李曾中 《气象》1983,9(6):11-12
一、引言 1979年7月初及7月末,在西太平洋地区分别出现了两次台风活动的盛期。第一次是7月1日、3日分别在13.5°N、131.5°E和8.9°N、143.5°E附近编号为7905号台风和7906号台风。另一次是7月27日、29日分别在20.5°N、126.5°E和16.8°N、135.3°E附近编号为7907号台风和7908号台风。这4个台风均为西行台风,在达到台风强度后,均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3个在我国大陆登陆,另一个在南海减弱消失。7905号活动期(指编号期)  相似文献   

8.
登陆台风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寿 《气象》1977,3(11):10-12
我国从有气象和水文观测以来,打破降雨量历史记录的三场特大暴雨都和台风活动有关。这三场特大暴雨中占首位的是1967年10月17—19日台湾省新寮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672毫米,三天降雨总量达2749毫米,主要降雨系统是6718号台风的倒槽。第二位是1963年9月10—12日台湾省百新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248毫米,三天降雨总量为1794毫米。这场暴雨是由6312号台风造成。著名的“75.8”(1975  相似文献   

9.
潘光照  俞炳启 《气象》1983,9(11):10-11
8209、8211号台风是1982年7月底和8月中旬直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两个台风。8209号台风稳定西北上,在福建莆田附近登陆;8211号台风近海北上进入黄海,转向朝鲜。现用日本播发的卫星云图分析传真图(简称ANAS图),对这两个台风的云区作对比分析。 一、台风云区及邻接云区 我们称台风本身所在的云区为台风云区,而台风周围的云区为邻接云区。由分析看出: (一) 台风云区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0.
求实 《气象科技》1974,(7):36-39
台风过后的洋面上有一低温区尾随其后,这就是所谓的“冷尾流”。E.L.费希尔(Fisher)在讨论海面温度同台风路径的关系时指出台风后部有一冷水区,对于随后而来的台风有影响,或使其减弱,或阻碍其前进而“被迫”转向。以后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个对台风预报和海洋预报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6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在浙江沿海降水预报偏小的原因进行回顾,同时基于美国NOAA HYSPLIT4模式,对“莫兰蒂”水汽来源进行轨迹聚类,针对不同路径来源的水汽在“莫兰蒂”浙江沿海降水中的贡献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式对“莫兰蒂”路径预报偏西、降水预报偏小,直接影响了主观预报服务中降水强度和落区的判断,而数值产品对中纬度环流作用和浙江沿海台风倒槽的预报出现偏差,同时对1616号台风“马勒卡”路径预报偏东,导致主观预报忽略了“莫兰蒂”与其他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对降水动力和水汽因子的判断,也是降水预报偏小的原因之一。“莫兰蒂”水汽输送有3支气流,分别来自东北、东南和偏南洋(海)面,后2支气流为主要水汽来源,浙北沿海以东南向水汽输送最重要,对水汽和降水贡献高达70%以上,表现出1616号台风“马勒卡”对“莫兰蒂”在浙北沿海降水的重要作用,而浙南沿海台风本体的偏南气流与“马勒卡”的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作用相当。可见台风降水预报中,需要密切关注台风环流与其它天气系统以及双台风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北也有台风?是的!2020年8月27日至9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就先后受到当年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的侵袭。半个月内接连有三个台风影响东北地区,为历史首次。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位涡趋势法诊断台风“莫拉克”(2009)的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中,诊断不同物理过程对“莫拉克”移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虽然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主要作用于维持台风“莫拉克”的垂直结构,但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引起的非引导效应也对“莫拉克”移动的短时振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两次单纯西行台风低压降水(2005年第14号台风和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强度、速度特征对比分析,得到了单纯热带低压天气回波强度场和速度场在低纬高原上的一些共性和不同点,为工作中监测和预警此类天气、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强台风“云娜”灾害特征及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素芬  赵利刚 《气象科技》2006,34(3):315-318
根据0414号台风“云娜”灾情调查,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对1949~2004年影响浙江省的重大台风灾害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台风“云娜”是浙江省1956年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台风灾害。综合评估结论:①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损失与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呈上升趋势,台风“云娜”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当年生产总值之比为3.54:100;②风暴潮为沿海台风灾害的主要因子,建成标准海塘后,大风上升为首要致灾因子;③沿海农村新建(构)筑物和城市广告牌在台风“云娜”中安全问题突出,民营企业抗灾能力也凸显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1970年10月,中国南海出现了三个台风(图1)。本文分析了该月大量的高空探测、卫星云图、飞机探测以及200个以上的海洋探空资料。对每个台风强度变化的原因作了讨论。1.台风的加强、移动和减弱图1给出了这三个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台风艾里丝(Iris)是在中国南海发展的,而台风乔  相似文献   

17.
台风预报程序表(以下简称程序表)是实现预报方法客观定量的初次尝试。它集中地概括了我站台风预报改革成果,将分散的各种台风预报方法和工具,归纳在一览表内,使之有条不紊,便于实际应用。程序表的制造分为“一警”、“二警”两部分(详见表一),每部分从环流形势、气候概率、资料图表和台风天气四个方面,选取效果较好(机率一般在70%以上)的预报图表,按台风进入“一警”、“二警”两部分分别设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风云四号A星(FY-4A)装载的闪电成像仪探测到的闪电实时定位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了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的闪电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利奇马”在强台风阶段的日平均闪电密度最大,其次是超强台风阶段。处于增强阶段(△V>0 m·s^-1)时的闪电活动强于减弱阶段(△V<0 m·s^-1),气旋强度稳定时(-5 m·s^-1≤△V<5 m·s^-1),闪电活动最弱。台风成熟以后闪电密度基本呈现出三圈结构。闪电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在台风移动方向左侧的闪电数量明显多于右侧。台风外围雨带中的闪电远远多于台风中心发生的闪电,台风中心发生的闪电所占比例不到总数的1%。在台风两次增强阶段均出现闪电的爆发,在台风最强阶段也有较多的闪电发生。在台风最强时期的前半段,眼壁闪电数明显爆发至最大,在台风减弱阶段,眼壁闪电发生很少。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1988年8月7日23时,“8807”号台风在浙江象山县林海乡(即29.4°N,121.9°E)登陆,台风登陆前突然转为偏西方向,强度反有加强,掠过杭州伸向内陆。德清三合乡在台风环流前部出现了局地龙卷,整个杭城遭到正面袭击,损失惨重。由于这次台风生成于近海,登陆前由西北移动路径突然西折,登陆快,破坏性大,给预报及抗台工作带来了困难。我们对历史上部分相类似的台风个例作了分析对比,发现了一些带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及8807号台风自身的异常性质,这些对今后建立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及风雨分布特点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历了两次极为强烈的跨年度E_(LNINO)现象(1982.6~1983.6,1986~1987),世界各地异常天气频频发生,地处南亚季风区一角的广西也经受着异常天气的不断影响。作为影响广西的重要天气系统的台风,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现象;8107号台风次生低压进入广西后的罕见路径(图一)及其伴随的大暴雨天气;8510号台风与85(17)号台风在广西区内迭加(图二),造成长达一周以上的持续暴雨——大暴雨天气,双台风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广西是解放以来第一次;在不到一个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