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物驱后凝胶体系与二元复合体系(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万的聚合物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凝胶与二元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该技术可以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油层条件差异大,采用一类油层均一化各种参数和调整方法难以满足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要求,致使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效果差。首先通过实验建立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体系浓黏曲线、质量浓度与渗透率匹配关系模板;然后结合区块渗透率分布、三元复合驱控制程度及已注三元复合驱区块经验,确定全区基本注入参数。通过精细油层地质解剖、单井量化井组分类和数值模拟,个性化设计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注入参数,提出适合西区二类油层不同类型井组的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优化全区及单井注入方案。结果表明:单井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35~1.95g/L,前置聚合物段塞为0.040PV,主段塞(P+0.30%S+1.20%A)(质量分数)为0.350PV,副段塞(P+0.15%S+1.00%A)(质量分数)为0.150PV,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为0.250PV时,储层动用程度达到79.5%。相对于西区二类油层笼统三元复合驱注入聚合物,含水率下降3.76%,提高采收率1.70%。该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区块的三元复合驱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多孔介质中酚醛树脂冻胶动态成胶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认识酚醛树脂冻胶在多孔介质中动态成胶行为,通过测定黏度和注入压力随成胶时间的变化,研究酚醛树脂冻胶在安瓿瓶和多孔介质中的静态成胶及多孔介质中动态成胶过程;考察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对成胶时间和冻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酚醛树脂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初始和最终成胶时间分别为安瓿瓶内成胶的1~1.5倍和1.5~2倍;多孔介质中,动态初始和最终成胶时间分别为静态条件下的2倍和2~3倍;随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大,成胶时间缩短,冻胶强度增大,但在成胶过程中冻胶向深部运移的能力降低.后续水驱结果表明:动态成胶过程中,冻胶封堵位置主要集中在岩心入口端,封堵率达99.8%以上;只有当酚醛树脂冻胶可以在多孔介质中产生明显的运移时,冻胶体系才具有深部调剖的能力;当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为8μm2左右,HPAM质量分数小于0.2%,酚醛树脂预聚体质量分数小于0.6%时,冻胶可以进行深部调剖.多孔介质中静态成胶形成的为整体冻胶,而动态成胶形成的为分散的冻胶颗粒.  相似文献   

4.
HPAM和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孤东七区油藏中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孤东七区油藏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与注入性的矛盾,筛选适宜非均质强、储层结构疏松等油藏条件的聚合物,在不同长度岩心中开展聚合物溶液渗流实验.在同一岩心上分段测压,建立聚合物溶液注入性评价方法,对HPAM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注入性进行评价;在不同长度岩心出口端取采出液,研究该聚合物溶液在近井和油藏深部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以及黏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注入HJ的压力梯度上升率为16.37MPa.m-1.PV-1,压力梯度稳定值为5.68MPa.m-1,压力梯度上升率和压力梯度稳定值小于相同质量浓度的DH5和B4的值;从提高波及效率的能力和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来看,疏水缔合聚合物DH5在油藏深部的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和黏度保留率分别为283.86、39.4和0.713,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远大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4和HJ的值;综合注入性和流变性分布评价可知,1.8g.L-1的HJ好于相同质量浓度的DH5和B4的.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低渗、特低渗油层富气—氮气复合驱采收率,以YS油田的特低渗油层为背景,采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细管理想模型,研究富气组分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及富气—氮气在油气相中的分布;利用条状均质和非均质模型,研究油层长厚比、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及富气段塞尺寸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选用30 cm长度的低渗、特低渗2类天然岩心,分别进行5种方案的物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富气中CH_4体积分数越高,富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越大,注入CH_4体积分数低、富化程度高的富气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细管中富气段塞至少有0.50 PV才能有效阻止氮气窜逸对采收率的影响;油层渗透率越低或渗透率级差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复合气驱采收率,厚度小于井距2%的油层也有利于提高复合气驱采收率;富气—氮气复合驱合理的前置富气段塞尺寸为0.60 PV,低渗和特低渗岩心的采收率分别为65.91%和73.21%,接近于全富气驱采收率;在五点法井网条件下,富气—氮气复合驱中富气的合理段塞为0.60 PV,低渗和特低渗油层的采收率分别为51.46%和50.88%。该结果可以为开发低渗特低渗油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考虑海上稠油油藏严重非均质性和海上平台寿命短、大井距开采的情况,也为解决疏水缔合聚合物在长时间高温、高盐度和高剪切条件下分子间疏水缔合比例降低问题,选择疏水性交联聚合物微球与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复合.通过黏浓性质、抗剪切性能、填砂管封堵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发现复合体系中微球能够与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作用,改善聚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变性能和抗剪切性能;且复合体系兼具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深部调剖和聚合物的增黏驱油性能,封堵性能和驱油效果均优于单纯聚合物驱.由于微球和AP-P4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使两者具有较好的复合效果,为改善聚合物驱提供新方法,为研究微观机理和指导聚合物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特高含水期多层非均质油藏层间矛盾,分析多层油藏非均质性对采出程度、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产液量和含水率等指标的影响,建立多层油藏非活塞式驱油模型,计算水驱前缘两端的渗流阻力和各层产液量的动态变化;采用达西定律和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分时间段计算各层采出程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结果表明,层间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有显著影响.高渗透率层产液量高、采出程度高,突破以后采出程度增长减缓;低渗透率层受高渗透率层的影响,采出程度较低.层间非均质性及油水流度的差异是造成层间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油田开发初期,层间非均质性起主要作用;在油田开发后期,尤其是特高含水期,油水流度比的作用逐渐增大.该结论对油田高效经济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三类油藏,明确导致不同类型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进行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而渗吸过程中主要动用中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方式与渗吸作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分析三类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润湿性及原油黏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其中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导致微观水驱油机理的差异,而在宏观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润湿性和原油黏度又对注入水的渗流体系和驱替路径起决定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油藏水驱油效率最高,Ⅱ类的次之,Ⅲ类的最差.最后结合测井与生产动态资料,讨论水驱油特征对储层整体水淹规律的控制作用.当储层性质相似时,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当注水条件相似时,储层物性越好,水淹越强,另外,相同油藏类型物性较差的Ⅲ、Ⅳ类流动单元储层在非强水洗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弱水淹层,甚至为油层,成为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油藏储层内药剂吸附有效性和泡沫细分层注水长段塞连续注入方式容易导致气窜和吸液剖面反转,影响整体措施效果,采用目标油田油砂填制模型,考察药剂动态吸附后再生能力和泡沫综合性能,分析泡沫小段塞间隔注入和长段塞连续注入分流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吸附后,不同药剂再生能力和泡沫综合性能下降,但随着驱替体积增大有效性逐步增强;泡沫小段塞间隔注入好于泡沫大段塞连续注入方式.渤海SZ36-1油田非混相泡沫段塞细分层注水单井试注表明,泡沫小段塞间隔注入比长段塞连续注入方式日增油提高23m3,日降水率提高2.6%,累计增油提高1.72×104 m3,有效期提高7个月以上,进一步验证泡沫小段塞间隔注入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产脂肽菌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驱油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脂肽的细菌,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最低为28.00mN·m-1。分离提纯其代谢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为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该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3.3 mg·L-1,其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6.60 mN·m-1,油水界面张力为0.01mN·m-1。理化特性分析表明,该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耐温(120℃)、耐盐(2×105 mg·L-1),pH适应范围较广(6.0~10.0)等特性,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物模驱油评价实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9%以上。该研究为油田微生物采油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Daqing Oilfield has carried out the production of polymer flooding was promoted since in 1996.Presently, polymer flooding is very successful in several production plants of Daqing Oilfield, and getting into industrialisation production. It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oilfield stable production of over 50 million tons of oil.But the high permeability variation is serious, resulting in polymer production in some production wells recylingly and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slowly, which adversely affects polymer flooding efficiency.Colloid dispersion gels (CDG) is a unique in- depth permeability modification process. It can reduce in- depth reservoir permeability variation by moving into highly permeable, water saturated zones and providing high resistance to subsequent water injection in those zones, so that oil can be produced from tighter rock. So CDG can enlarge volumetric sweep, and improve oil recovery efficiency.We had a CDG pilot programme in Daqing Oil Field in 1999, now this pilot has been entering into effective period with produing more oil and less water.Int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Princinple of 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 technology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 are made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POlymer and crosslinker. Polymer concentrations normally range from 100 to 1200 ppm.In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re is not enoughpolymer to fo…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不同提液方式下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的机理, 设计不同提液方式、不同原油黏度下的海相砂岩稠油油藏驱替实验, 采用在室内搭建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时不同提液方式、原油黏度等因素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和T2图谱研究不同注水方式下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 提液相比于恒定低速驱, 可提高11%左右的采出程度; 以驱替至含水率大于99%作为驱替结束条件, 高含水期油藏通过多次控幅提液采出程度最高; 岩心低速水驱至特高含水期后, 岩心核磁共振图像饱和度明显降低, 随着驱替的进行, 孔隙度分量逐渐降低, 即剩余油逐渐减少; 高含水期多次提液对不同孔径动用程度比一次大幅提液效果好, 微孔、小孔和中孔均有不同程度波及, 整体采出程度提高17.01%, 其中, 中小孔导致采出程度提高13.31%, 占提高幅度的78.2%;特高含水期, 多次提液比一次大幅提液原油采出程度提高9.2%, 其中中孔采出程度的提高作出主要贡献, 占提高幅度的97.2%, 微小孔波及程度较小。研究成果可为高-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层注水数学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模拟油田注水开发历史,提高分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模拟结果的可靠程度,根据油田分层注水资料,分析水嘴的嘴损特性,建立考虑启动压差、水嘴直径等嘴损特性的分层注水数学模型,计算分层注水井各层段嘴前流压,实现嘴损方程与井—网格压力方程的耦合;考虑分层注水油藏数值模拟线性系统生成,实现井筒流动与井—油藏流动相耦合,提出分层注水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PBRS(并行黑油模拟器)实现数值模拟功能.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分层注水开采开发效果,对缓解油田层间动用矛盾、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水平井挖潜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油藏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体流动的耦合性,以水驱油相似原理为基础,建立三维油藏物理胶结水平井多层模型,并从其微观孔隙特征及油水渗流特征等方面与实际油藏进行对比.以物理模型为基础,从动态变化指标及油水分布特征等角度研究不同挖潜方式在高含水期挖潜效果的差异性,总结水平井挖潜提高采收率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交错井网及正韵律储层的条件下,高含水期剩余油多富集于井组中心储层顶部区域;高含水期应用水平井进行挖潜剩余油,其在多个动态变化指标上优于直井,并且水平井对井组边角区域及储层中下部位剩余油的控制能力也较强;水平井与常规井网的不同配置关系对挖潜效果有较大影响,水平井挖潜动态也随着含水率上升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大缝大洞的存在和频繁的工作制度导致缝洞型油藏含水率变化特征多样,暴性水淹预警难度大。针对传统预警方法存在的时滞性问题,采用K线理论刻画含水率生产指标变化趋势,总结出充沛型、突破型、反转型等水淹前异常模式;由于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刻画生产数据间的长程相关性,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动识别水淹异常模式特征实现暴性水淹预警。仿真实验表明基于LSTM的水淹异常模式识别模型通过变换数据尺度,较好地捕获暴性水淹前数据的整体变化趋势,识别精度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模型。K线理论刻画的各类异常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预测的时滞难题,提前1~3周实现水淹预警,可以为缝洞型油藏水淹预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1年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冬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3属,春、夏季最少,为35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104 L-1,平均生物量为1.07 mg·L-1。第2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以春季出现种属最多,达到40属,夏季最少,为29属,第2年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低于第1年,为19.77×104 L-1,生物量高于第1年,达到1.22 mg·L-1。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