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舷提网是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渔获率较高得到迅速推广。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是研究网具性能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两者试验结果的对比评估对于更好地测定网具作业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以及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在"鲁蓬远渔019"号船上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进行了标准化,并利用Bootstrap法分析了舷提网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最大沉降深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20.37~29.54 m,95%置信区间为21.76~28.13 m;模型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范围为26.42~37.58 m,95%置信区间为27.70~36.20 m。实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31~0.783倍。(2)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提升速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0.107~0.193 m/s,95%置信区间为0.111~0.191 m/s;模型网网具提升速度均值的范围为0.204~0.316 m/s,95%置信区间为0.207~0.312 m/s。实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的0.591~0.611倍。(3)当假设海流速度为0时,求得实测网网具的平均沉降深度为29.14~41.21 m,约为模型网网衣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51~0.807倍。(4)30 m和60 m水深的海流速度均对实物网网具中部的沉降深度有所影响,60 m水深的流速影响更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流刺网,简称流网,是一种长带形网具。渔民在作业时将其垂直横流放置于海中,截断鱼类的洄游通道,使鱼刺挂于网内,或缠络于网衣上,以达到捕捞目的。这种网具结构极其简单,渔获品种全量大,因此成为渔民最常用的网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研制成功一种一船拖三网的捕虾系统,它主要由三副网具、两块网板和两块滑板组成。渔船的两舷各伸出一根撑杆,撑杆的顶端装有滑轮,两根曳网通过两个滑轮拖曳三副网具。其中左右两副网具各配一块网板和一块滑板,网板和滑板分别通过两根手纲同一根曳纲连接,中间一副网具的两端分别同  相似文献   

4.
多片式疏目拖网是根据目前国内各渔场资源衰竭,本着既保护资源,又增加捕捞产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网具。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广泛的调查、水槽试验和海上实拖试验,该网具采取了增大网目、缩短袖网长度、合理选取缩结系数和配纲系数等技术措施,网具结构合理,经生产实践验证,平均网次产量提高12.5%,产值提高20.3%,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网已经推广到群众渔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2013—2015年在山东小石岛和俚岛人工鱼礁区用刺网和地笼进行了6次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丰度和丰富度2个指标比较分析了2种网具的渔获物组成。研究表明,2个鱼礁区共捕获65种生物,其中,地笼和刺网分别捕获52种和48种,2种网具捕获的生物种类相似性均较高,索伦森指数S分别为0.66和0.58;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和t检验结果均表明,地笼捕获的生物种类与生物数量均高于刺网,但无显著差异;基于距离的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得到鱼礁区生物资源丰度与地理位置以及年份显著相关,而与网具类型和季节无显著关系;累积种类数量图表明地笼相较刺网可以捕获更多生物种类;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体长分布曲线表明,地笼捕获样品的体长范围大于刺网,但刺网捕获样品的规格显著大于地笼。综合分析认为,地笼和刺网2种调查网具的混合采样,可弥补单一调查网具的不足,以更加全面了解人工鱼礁区的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渔业捕捞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明确使用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幼鱼从网具中释放,最终达到渔业捞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保障渔业捕捞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使用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行为的处罚裁量基准、网目尺寸制度、没收渔具和执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源头治理、细化罚款幅度、加快发布《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同一水域协同管理、完善没收渔具定义以及建立渔政联合执法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HDPE深水网箱抗风浪流性能的海区验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常文  朱爱意  沈建林 《海洋工程》2007,25(2):84-90,97
对HDPE深水网箱2000~2004年间的抗风浪流性能进行了海区验证试验.通过对HDPE深水网箱扶栏、框架、网具以及固泊系统受损率的统计,根据扶栏、框架、网具以及固泊系统在整个深水网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一定的权重统计出深水网箱的整体受损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深水网箱的抗风浪流性能.海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HDPE深水网箱抗风力达35 m/s、抗浪高6 m、抗流速1.0 m/s,与其设计参数基本相同.同时,为了增加HDPE深水网箱的抗风浪流性能,建议扶手管从110 mm改为125 mm、主浮管从250 mm改为300 mm、扶栏高度从1 m降低为0.8 m或0.6 m.风力主要影响扶栏系统,流速主要影响网具系统,而波浪对HDPE圆形浮式深水网箱的框架、网具、固泊系统以及网箱整体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各种渔具都有误捕海鸟的可能性,而海鸟是一种应受保护的海洋动物,因此,渔民在作业时,应尽量避免渔具对海鸟的残害。 流刺网是最易误捕和残害海鸟的网具之一。这种网具在公海作业时长达数十公里,其中一部分被废弃在海洋中。在80年代,仅日本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上实测的秋刀鱼舷提网沉降和提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舷提网在沉降和提升阶段,网衣的沉降深度和提升深度以及网具沉降速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状况。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探讨秋刀鱼舷提网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各自有效的影响因子,且分析了这些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网衣沉降深度随时间连续增加;网具下纲和侧纲的沉降速度都是先逐渐增大,然后缓慢减小,直至沉降过程结束;网衣沉降速度波动剧烈,无规律性变化。(2)网具下纲、侧纲的提升速度均快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时间连续降低,下纲的最大提升速度大于侧纲,网衣提升速度无规律性变化,上下波动剧烈。(3)GAM模型结果显示,30 m水层流速、60 m水层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3个因子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影响程度依次为30 m水层的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60 m水层流速。30 m水层流速和绞网速度两个因子对平均提升速度有着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绞网速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走出去",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文章调查西南大西洋乌拉圭近海双船拖网捕捞的渔具和渔法等,并提出生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双船拖网的渔具包括渔船、网具、纲索和属具,网身采用加目和减目编缝的方式缝合而成;渔法包括放网准备、放网、曳网、起网和网具养护等环节;针对渔场、渔期和捕捞对象,应把握捕捞产量、成本和航次的关系,并结合主捕对象的生活习性,合理规划生产。  相似文献   

11.
于浩  刘光兴  陈洪举 《海洋学报》2015,37(10):141-145
为了比较大型浮游生物网(网孔505μm)、WP-2型浮游生物网(网孔200μm)和小型浮游生物网(网孔77μm)对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的捕获效率,利用2012年11月在渤海中部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网的捕获效率最高,分别为大网的2.9倍、WP-2网的1.3倍;大网对体长9mm以下个体有明显漏采,WP-2网对体长4mm以下和部分4~5mm个体有明显漏采,小网对体长9mm以上个体的捕获效率略低于大网和WP-2网。不同网具的捕获效率与箭虫个体大小密切相关,个体越小,网具间捕获效率的差异越明显,随着体长增大,差异缩小。建议今后在强壮箭虫的繁殖季节采集小网样品,作为其他网具样品的必要补充,为毛颚动物的种群动力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98年莱州湾与黄河口水域的定*置网具春季渔获为基础,记述了该海区出现的61种渔获名录,渔业资源分布与数量特征。表明了该水域资源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以此提出加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自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对福建省九龙江口近海定置作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进行周年调查。经分析渔获物经济种类有99种,其中鱼类65种,甲壳类28种,头足类6种。作者认为调查海区定置作业周年中,在5~8月对经济种类的幼体有很大的伤害。为此建议渔政管理部门适当延长休渔期,并着重对定置作业的船数和网具数进一步予以限制,尤其是对网具结构及作业方式进行改革,籍以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浮游植物拖网是海洋浮游植物调查的重要工具,不同网具可以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浮游植物调查的影响,于2015年4~5月在西南印度洋分别用筛绢孔径为20和77 μm的两种浮游生物网在多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浮游植物鉴定,分析比较了两者浮游植物的物种数、细胞丰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站位,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鉴定得到的平均物种数、平均细胞丰度和平均物种丰富度分别是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的2.7、17和2倍,呈显著差异。但两种网采样品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均匀度指数都无显著差异。此外,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中有9种优势种,而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中有11种优势种,其中共同的优势种有6种。以上结果说明在寡营养海域使用20 μm孔径的网具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浮游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之多,其中年渔获量超过万吨的有14种鱼类、5种甲壳类、4种头足类、2种海蜇和6种贝类.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现有9大类19型23式130种网型或作业方式,同时受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捕捞网具也在变化,不断有旧的渔具消失和新的网具出现.其中,拖网是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为38.47%~51.79%,且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其次为刺网,贡献率从1983年最低时的7.66%逐步上升到目前的30.14%;第三为张网,贡献率从1985年最高时的34.31%下降到目前的10.49%;围网和钓具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均不足4%,其他渔具的贡献率为5.98%~13.30%.目前黄渤海区渔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是减少拖网作业,控制刺网总量,限制张网、陷阱类渔具和地笼,鼓励发展钓渔业  相似文献   

16.
春汛海州湾远东拟沙丁鱼趋光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灯诱设备及网具 灯船上配有6,500W的直流发电机一台,由一台8,825.99W(12马力)的柴油机同轴带动。为了取得较好的诱鱼效果,我们配备了国内较先进的诱鱼电光源——铊铟灯。为与铊铟灯配套,我们配备了浙江省舟山市发电设备厂生产的DW-6.5型铊铟灯开关箱及附件一组。  相似文献   

17.
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秋汛渤海对虾世代数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自然死亡,估算了它的世代数量和捕捞死亡系数等。 1.用滑动平均数资料,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的旬自然死亡系数,约为0.038,其真值在0≤M<0.194。 2.用世代分析方法估算了秋汛渤海对虾10个世代在9月初的资源量。经过三个月的捕捞,到12月初,约捕出雌虾77%,自然死亡13%,游出渤海约10%;捕出雄虾约59%,自然死亡约37%,游出渤海不到5%。 3.估算了分旬的捕捞死亡系数,雌雄虾相近,约为0.23。近岸虾流网等网具造成的捕捞死亡系数,1977—1979三年平均值约为0.15,约占总捕捞死亡系数的8%。因它的作业期早,近岸网具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18.6%左右。1981年已达30%。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14年秋季青岛斋堂岛海域双桩竖杆张网的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数据,运用PRIMER软件中的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模块分析了张网渔具种类选择性。试验采用平行作业法,以传统网具(2a=16mm的菱形目网囊)作为对照网,设计了网目尺寸(2a)为30和35mm的菱形目网囊(以30D和35D表示)和网目尺寸(2a)为20、30和35mm的方形目网囊(以20S、30S和35S表示),进行选择性实验。研究显示:(1)35D、30S和35S渔获组成与对照网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网之间差异不显著。(2)改良后的试验网具能有效释放舒氏海龙;除20S组外,其余各试验网对方氏云鳚亦有较好的释放效果。(3)方形目网囊较相同尺寸的菱形目网囊具有更好的种类选择性;对相同网目形状的试验网囊进行比较,种类选择性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4)综合分析不同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规格,在斋堂岛海域秋季小黄鱼、带鱼渔汛期,推荐使用30mm方形目网囊;方氏云鳚渔汛期,推荐使用20mm方形目网囊进行捕捞作业。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元统计软件PRIMER进行张网渔具种类选择性分析虽然存在待完善之处,但该方法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在水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水母在海洋中迅速繁殖,在许多海域不断出现大量的水母,对海洋生态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水母监测是水母研究和防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网具监测法存在许多缺点,文章介绍了水下摄像、声呐成像和航空影像的水母监测新方法,并分析了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这样,应用水母监测新技术,就能够进一步研究水母的时空分布、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首次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岩石拖网取样。文章对该航次岩石拖网的站位选择,剖面测深,网具设计以及拖网过程和锚网处理等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以50站,57站为例,指出时距图,航迹图有助于分析底拖过程船速,船位,航向的变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揭示拖网的位置;最后提出改进岩石拖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