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产量是种植适宜程度的重要表征。从较大的范围看,形成产量的基本环境条件是气候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品种、土壤、地形、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至历史习惯的影响。前面已经指出,我省大小麦的平均产量与全生育期的平均日照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与降水量也有较好关系。因此对大小麦的农业气候区划以上述考虑为基本依据。取全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为一级农业气候指标;全生育期降水量、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分别为二级农业气候指标1和2,作为大小麦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划区时,以一级指标划分麦区,二级指标划分亚麦区,适当参考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域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自然地理区划工作中,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界限的划定。界限的划定,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但要求符合地理现象分布的现实,而且必须解决某些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30多年来,讨论最多、成绩也最大的算是亚热带的划分。按温度指标,确定了亚热带的南北界线及其三个带,以此来缓冲和弥补了某些缺陷,以便更正确地刻划自然界的这种渐变。为了进一步研究广西南中亚热带的界限问题,本文在过去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全区94个台站的三个热量指标(≥10℃的积温,最冷月均温和累年极端最低气温),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图区划界限的客观化,定量化,比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4.
热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同时又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耕作制度的确定、栽培方式的选择,无不与热量条件有关。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农业气候工作者都把热量作为农业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指标,并常以气温表示。目前,在国内外的农业气候区划中虽然都采用热量作指标,但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是各种各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5.
我省自1979年开展农业气候区划以来,各地都感到二级区划指标(即水分指标)不好定。目前已出版的区划初稿普遍采用≥10℃积温估计蒸发力,即 E_0=C∑T≥10(C=0.16),干燥度 K=E/R。,而干湿标准为:≤0.49很湿、0.5—0.99湿润、1.00—1.49半湿润、1.50—1.99半干旱、2.00—3.99干旱、≥4.00极早。用此标准划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我省普遍不适用,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一般  相似文献   

6.
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和生态适宜性基础上,密切结合广西沙田柚生产实际,筛选出广西沙田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台站地理信息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按1 km×1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在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平台上,采用G IS技术和综合模糊评判法,将广西沙田柚进行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大区域。根据广西沙田柚生产现状,建立大面积、大规模的沙田柚商品生产基地应重点选择在最适宜区,并且尽可能选用品质优良的软枝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756个气象站点年值数据,基于最小二乘的线性拟合方法,利用1961—2012年小国年值风速的趋势变化值和波动特征值来定量识别中国风速的区域变化特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区划单元,完成了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一级区划根据风速趋势值的变化划分为6个变化趋势带,即东北-华北大幅减小趋势带,华东-华中中幅减小趋势带,东南小幅减小趋势带,西南微幅减小趋势带,西北中幅减小趋势带,青藏高原小幅减小趋势带,二级区划根据风速的波动特征值并结合一级区划的结果,划分为12个波动特征区。  相似文献   

8.
1 引言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演示系统是面向用户的全面展示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试点所完成的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结构、功能及区划产品和区划成果的一个子系统。考虑到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 7个试点省 (市 )系统界面及演示内容的统一和今后向全国的推广应用 ,本系统在遵守一定的共同规范前提下 ,兼顾到具体省 (市、区 )和具体任务的需要及考虑本次农业气候区划的特点 ,采用北大三秦公司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Cs maker模块 )进行制作。2 系统特点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演示系统是一个专业的演播系统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兼…  相似文献   

9.
亓来福 《气象》1979,5(6):35-38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美国很早以前就完成了气候区划,苏联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做了全国的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农业气候区划。在《欧洲谷类作物生态图》中考虑了气候条件,并根据降水、温度等指标划分为76个农业气候副区。波兰用作物生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候区划图集是本次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系统提供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资源图、区划图 (包括专项区划、风险区划 )、成果应用等的查询、演示。考虑到农业气候区划信息系统 7个试点省 (市 )系统界面及演示内容的统一和今后向全国的推广应用 ,本系统在遵守一定的共同规范前提下 ,还要兼顾到具体省 (市、区 )和具体任务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本次农业气候区划的特点。因此 ,采用北大三秦公司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Csmaker模块 )进行制作。1 系统内容① 气候资源 :该模块以图形BMP(图集 .cly)形式向用…  相似文献   

11.
第四讲经济作物高优栽培的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邓振镛1油菜(甘蓝型)1.1选最佳生态气候区种植据甘蓝型油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大致把我省分为四个农业气候种植区。最适宜区,包括洮岷山区的岷县、漳县、宕昌北部、渭源、夏河、临潭、卓尼、;临夏、积石山、和政、...  相似文献   

12.
以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一级指标,把青海省划分为冷凉和冷温两个气候大区,再以年≥0℃的积温、年干燥度作为二级指标,并结合各地自然景观又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针对各气候类区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提出了在农、牧业等方面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农业气候条件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年平均气温、4—10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5℃保证率、年降水量、日照百分率、干燥度和海拨高度作为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采用专家打分法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农业气候条件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年平均气温、4-10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5℃保证率、年降水量、日照百分率、干燥度和海拔高度作为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采用专家打分法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只有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全面的鉴定,掌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才能确定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合理的布局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区划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科学工作。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 1.省级农业气候区划是为省级农业区划提供气候依据的,因此,它必须密切结合本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抓住带关键性的农业气候问题,作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区划应综合考虑农、林、牧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第一步先进行农作物种植业的农业气候区划。 3.分析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要考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即既要分析可能利用的光、热资源生产潜力;又要考虑某些限制性因子,如低温、春旱等。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近十年来,我站开展了河西干热风、间作套种农田小气候特征和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三个课题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科研成果。1.干热风是河西走廊主要的天气灾害之一,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试验,写出干热风试验总结报告14份、农业气候专题分析和区  相似文献   

17.
王保民  袁靖 《黑龙江气象》1994,(1):35-37,17
根据积雪、风吹雪对交通的影响,分析本省交通雪害形成的基本因素、雪害分布特征及类型,确定交通雪害区划指标系统,并通过系统聚类等方法把全省交通雪害分为3个区7个小区,一并提出雪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马铃薯气候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选取了80%保证率的极端最低气温和霜日数、1~2月的平均气温、80%保证率的日平均气温≥5℃的积温、80%保证率的13平均气温≥IO℃的日数、11月~次年3月降水量作为区划指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广西冬种马铃薯的种植布局,其中最适宜气候区以沿海地区及桂东南部分县(市)为主。区划布局结果为保障冬种马铃薯稳产高产和广西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盆地区代表点的小麦条锈病冬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由此确定四川小麦条锈病冬繁的适宜、次适宜、不适宜气候条件指标。从风险基本理论出发,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出现频率和寄主存在数量两个环境因子的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冬繁农业气候风险模型,并划分了高、中、低风险等级。基于GIS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冬繁农业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川西高原地区和川西南山地是小麦条锈病冬繁阶段低风险或无风险区,而盆地区是中、高风险的集中区。其中,盆地中部地区是主要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利用茶树的生长发育条件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昭平县内茶树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利用昭平县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昭平县气象站近30a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的高层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茶树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区,即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以及不适宜种植区。针对各个区不同的气候特征,提出相对应的茶树种植建议,为昭平茶叶的种植和生产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