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 ,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 ,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逸  黄凯旋  保继刚  覃杨 《地理科学》2020,40(1):128-136
以西递和宏村发展路径的演变为例,借助嵌入性概念,解释了2个古村落兴衰交替的成因和影响,揭示该类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结论认为,高嵌入性可以带来较稳定的社区发展模式和和谐的利益分配方式,但是对产业升级存在双重制约作用,而低嵌入性所起到的作用刚好相反,二者的权衡在于旅游漏损的多与少、学习渠道的盈与缺之间。从动态角度看,对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而言,学习机制比利益分配机制更重要;当学习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从而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时,分配不均的矛盾有机会被消解。  相似文献   

4.
孔翔  卓方勇  苗长松 《热带地理》2016,36(2):216-224
在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居民作为文化传承者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保护的重要基础,而对居民经济利益和文化自信的扰动则是旅游业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为了验证旅游业发展状况、居民文化认同与古村落文化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同的宏村、呈坎和许村3个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如果能显著增加居民的收入,并为居民创造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机会,则能增进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但如果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分配很不合理,甚至明显存在适应“他者”需求的造假行为,则可能降低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因此,旅游业发展状况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合理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对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造成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徐红罡  吴悦芳  彭丽娟 《地理研究》2010,29(7):1324-1334
以西递、宏村为例,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高度集中的旅游线路的形成和固化过程。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游线固化实质是一个路径依赖的结果,其中大众游客的市场结构、消费文化因素、权力因素、古建保护因素、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形成的正反馈机制是不断加强游线固化效果、形成路径依赖的主要力量。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目前的线路已经陷入锁定状态(Locked-in),短时间内改变则会由于巨大的机会成本而变得困难重重。黟县及西递、宏村村镇政府必须坚持加大对东部民居保护及旅游设施发展投资,设计多样化的专题旅游线路,多样化发展游客市场,并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遗产保护、旅游建设以及社区居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爱利  涂琼华  刘敏  刘福承 《地理研究》2015,34(9):1781-1794
遗产地旅游开发中的商业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宗教型遗产地,其旅游开发的商业化既影响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选取嵩山少林寺为典型案例,从商业化阶段、产业链形态、旅游景观变迁、旅游世俗化影响等方面,对商业化的演化过程进行刻画与解读;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商业化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的旅游商业化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的研究视角,对客观认知中国宗教型遗产地的商业化开发状态,指导宗教型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效忠  张捷  唐文跃  卢松 《地理科学》2008,28(3):445-451
以社区家庭为视角,建立基于利益导向的社区旅游参与水平测度指标,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南屏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了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度异同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古村落内部、古村落之间的旅游参与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归因为家庭微观因子与社区中观因子交互作用所致。② 通过家庭微观因子对家庭人均旅游收入影响的通径系数分析,得出三个景区相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发现古村落家庭微观因子的影响方向趋同而影响程度分异,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一致性也显示了该方法的较强解释力和潜在应用价值。③ 提高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整体水平、缓解参与度空间差异的根本途径在于"让利于民",增强社区分利能力,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已成为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使得传统村落地域土地利用、就业方式、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旅游发展成为传统村落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土地、产业、人口等方面探讨了旅游驱动下地域城镇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宏村的土地城镇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景区外围,表现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2个方面,申遗前宏村的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景区内小规模的扩展,申遗后发展方向转移到与宏村隔河相对的际村,土地开发速度快且规模较大。2)经过近30年的旅游发展,宏村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以第三产业为主,2012年第三、二、一产业结构为68∶21∶11;同时旅游小企业快速发展,国际奢华度假品牌企业开始进入。3)宏村人口地域集中化趋势较为明显,主要是在旅游利益吸引下本地居民的返回以及外来投资者和劳工人口的流入,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向非农化(旅游接待业)方向转变,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社会行为方式及居民思想观念等方面日趋城市化。最后,简要讨论了影响宏村旅游城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艺惠  陈田  张萌 《地理科学》2009,29(6):840-845
近年来,伴随旅游市场生态、文化诉求的日益增强,世界范围内乡村景观遗产旅游备受青睐。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空间中拥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遗产资源,正在成为推动现阶段特色化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也引发了遗产地过度商业化、超负荷接待等问题,威胁到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在借鉴传统开发模式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以实现保护前提下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开展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皖南地区典型的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构建了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因素恒等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西递、宏村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的旅游体验因素有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学习认知4种类型;从路径系数来看,案例地研学旅行者的文化认知(0.510)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情感体验(0.340)和审美体验(0.224)次之,学习认知(0.212)位居最后;论文构建的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跨样本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西递、宏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采用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3个维度审视多元权力主体的“物质-关系-情感”联结以及与旅游发展的自洽性。结果表明:1)物理空间在权力主体的更迭下得以重新规划,有助于劳动力的回流。村寨的原真性在规制的约束下得以维护,但建构的景观符号是对民族村寨的错位表达。2)对于社会空间中的冲突,当地居民采取退让不退出的策略与管理者达成空间错时使用与管理默契。威权人物寨老成为消解分歧、推动社会关系巩固与凝聚的代表。对游客及外来经营户的让渡与周全,体现了当地居民开放包容的待客之道与处事哲学。3)意义空间通过当地居民对节事、文化的情感注入,对文化惯习的传承、对乡约的承继、对怀旧物的回忆与想象得以再生产。对于处在发展上升期的民族村寨而言,多元权力主体会基于利益的共同性与社会关系的粘连性考虑,做出符合当地旅游发展与自身容纳限度的调适与让步,来适应旅游发展带来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孔翔  卓方勇 《地理科学》2017,37(1):110-117
以对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居民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为基础,综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文化景观在地方集体记忆建构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无论居民或游客,都对呈坎古村的宗族文化和风水文化形成了集体记忆,而罗东舒祠和水口园林等文化景观则在建构地方集体记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与景观接触的方式不同,居民比游客更重视景观的真实性,相对排斥重建和新建的景观,也较少受到导游词的影响;而游客则对景观的真实性不敏感,文化景观和导游解说都可能影响游客的地方记忆。因此,为更好引导对古村落的集体记忆的建构,不仅要重视保护传统文化景观,更要在景观重建或新建过程中尊重居民的建议,争取在居民的传统意识和游客的旅游想象中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新型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而是要在“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下,加强对整体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和地方文化基因,创建历史与现实融合、文化与生态映辉的舒适、温馨、宜居的新型家园。城镇化建设难免对古村镇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注重古村镇的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和地方文化基因保护,就一定能够留住乡愁,传承文脉。在体现“保护优先”原则下的古村镇旅游发展,不仅可以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农民利用本土资源就近就业创业的问题,而且能推动古村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古村镇旅游地规划可以在“景观信息链”理论的框架下有序进行,真正体现古村镇文化基因的挖掘和彰显。传统乡村旅游吸引物不外乎“村、景、人、物”四大要素,共同组合成有地方特色的村落景观,湖南萱洲古镇的保护与旅游规划就是典型的例子。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发展趋势,开展古村镇的三维虚拟景观呈现(VR),推动新型文旅产业——网络虚拟旅游产业的崛起,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村落在旅游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对于这些影响,本研究尝试以空间概念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的类型.通过对西递案例的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前后其空间构成发生了5种类型的转化: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私人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私人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而这些转化背后实际上体现了空间权属与空间功能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古时徽州景色秀美、地形闭塞 ,是历史上因战乱等原因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重要迁徙地。南迁人口不乏世家大族 ,他们聚族而居、举族迁居在徽州境内形成众多的古村落。中原人口三次南迁至晚清 ,徽州古村落经历了形成期、稳定发展期、勃兴鼎盛期和衰落期。徽州古村落鼎盛期的经济基础是徽商 ,在徽商的支持下形成许多至今仍有影响力的古村落 ,晚清徽商失势徽州古村落趋于衰落。呈坎、棠樾、宏村和西递 4处典型古村落的发展验证了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与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王莉 《地理科学》2004,24(6):660-665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的居民等建筑大多饰以典雅工丽、寓意深刻的雕刻和楹联,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园林化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园林化村落拥有的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和宅院园林等多种园林烘托了徽州古村落的园林情调。  相似文献   

17.
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按研究内容将已有研究主要归纳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概念、特征、影响与评价、成因、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趋势:完善概念等相关理论知识;扩宽研究视角;加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定量测评,同时应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拓展案例地的研究范围;重视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演化过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