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文学研究经历了由经验到理论、由简单过程到复杂系统、由定性描述到定量模拟的发展历程,其学科体系演进与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并由此衍生出诸如生态水文学、气象水文学、冰冻圈水文学、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社会水文学等多种交叉研究领域与分支学科。当今水文学研究在水文多尺度观测、陆面—水文—社会耦合模拟及多源观测—模型同化技术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水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未来水文学研究将面向陆地水文循环的变化规律及其效应,重点关注水文循环变化特征和机理、水文循环变化趋势预估及水文循环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影响等前沿课题;从原有就水论水研究思路转向在自然地理综合分析框架下以水循环为纽带开展的多尺度、多过程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国外城市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蕴育了早期的城市生态思想,将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研究标志城市生态学的诞生。20世纪城市生态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MAB的城市问题研究到美国的LTER城市生态系统研究,都初托着深刻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本文结合这种背景追踪了20世纪主要的城市生态研究方向,概括其理论成就,评价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23  
邓伟  胡金明 《湿地科学》2003,1(1):12-20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湿地的形成与演化,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水文研究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的主要内容。湿地水文情势分析涉及湿地的降雨-径流、湿地蒸散发、湿地地下水运移等主要过程。湿地水循环及水量平衡是湿地水文情势和过程研究的综合,关系到湿地水文循环过程的各个方面。湿地水文过程、边际效应和参数特征及对不同尺度水周期的响应与功能差异等是现代湿地水文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宁越敏 《地理科学》2008,28(1):124-130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历程,然后评述了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转变、特点和主要学派。依据对相关文献的考察,把西方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四大部分:(1)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意义(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模式(3)城市空间与制度框架(4)城市场景中的特殊行为,并对此进行了综述概括。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意义和研究领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反思及其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杨默远  刘昌明  潘兴瑶  梁康 《地理学报》2020,75(9):1831-1844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水系统的重构,明晰海绵城市系统所涉及的水循环过程是海绵城市研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以海绵城市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定义了海绵城市系统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系统的输入项与输出项,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系统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即海绵城市建设区“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管网水—地下水”转化过程。分别从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区的降水与污染物输入、掌握典型海绵设施的径流及污染物转化过程、重视排水管网径流监测与汇流特征参数确定、准确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区的径流及污染物外排过程、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地下水回补效益共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海绵城市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要点,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启发和帮助,促进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文科学研究的又一本经典文体--<水文学研究进展>,最近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专著不仅全面的回顾了水文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详细记述了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作了评价和预测,对今后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微生物结皮与土壤水文过程的关系一直是微生物结皮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热点问题。文章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结皮在降雨入渗、水分保持和土面蒸发等土壤水文过程中的功能, 总结了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研究中的各种观点, 针对不同观点之间产生的争议, 作者认为微生物结皮的时空特殊性、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是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最后, 从试验方法和研究目标上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historical review of 20 studies since the 1960s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Singapore, a fast growing tropical island city‐state. Past observations are critically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experimental controls and station metadata. Given the availability of historical climate and developmental data spanning almost 50 years, changes in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tensity and spatial coverage can be traced temporally. Rapid urban expansion in Singapore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hanging air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s. The nocturnal canopy‐layer UHI intensity – measur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ercial urban core and undeveloped areas close to primary or secondary rainforests for example – doubled in magnitude between 1965 and 2004.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nocturnal UHI has also expand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ousing and industrial distri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wing city is also reflected in surface temperature. Two satellite images dated 13 years apart demonstrate the encroachment of areas with high surface temperatures into previously cooler areas during daytime corresponding with new public housing estates and low‐rise residential areas or facilities being built. The results from our study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body of tropical heat island research. They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Singapore context and, more generally, offer important cues for urban planners to make tropical cities mor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3.
系统开展城市扩张研究,是防治城市蔓延、促进城市精明增长的重要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国内外城市扩张内涵与度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城市扩张度量研究备受关注,成果产出呈逐年增长之势。从代表性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刊源集中”、“稿源集中”特征明显,中、美两国城市扩张研究成果产出量大,国内学者仍需在提升成果影响力上持续发力。城市扩张内涵界定百家争鸣,但国内外学者已形成一定的共识,即城市扩张是对特定城市发展模式下城市形态的“现实性”描述。尽管已形成了“城市用地扩张”和“城市蔓延”两大代表性研究框架,城市扩张概念内涵仍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扩张度量研究成果丰硕,但已有指标和模型多从单一的“时间”或“空间”维度表征城市扩张时序演化规律或空间格局,新数据、新理论及新方法应用有望促进城市扩张度量“时空统计模型”研究。城市扩张度量实证涉及全球、国家、流域、城市群、城市、街道等多个尺度,中国成为城市扩张度量研究的热点区域。研究呼吁重视在充分顾及区域制度与社会经济状况及城市管理需求差异前提下的城市扩张内涵界定,强化城市扩张度量时空统计模型研究,积极推进微观尺度城市扩张度量及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对生态环境和宜居生活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同时,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断减少的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其休闲健康功能需求的增长间形成了一种空间错位。如何合理规划绿色空间,发挥绿色空间的效用和功能,已成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实践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系统论述和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学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理解及研究成果,提出目前城市绿色空间的相关研究内容和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对氮循环格局及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变不仅影响了氮的循环过程,而且加重了氮污染的程度,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尺度的氮循环研究不仅是全球关注的氮研究热点,而且也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氮循环特征,综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氮污染物来源、沉降、输移和累积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遥感、稳定同位素、物质流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城市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针对未来几十年活性氮增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活性氮的减缓策略,以有效抑制活性氮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城市氮循环研究需要开展长期系统监测、深化城市氮循环机理研究、创新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研究相结合,提升城市氮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晖  袁丰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1053-1067
就业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就业多中心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并主导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范式转变,然而中国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探讨。论文在梳理中西方相关文献基础上,试图呈现城市就业多中心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首先,系统总结国内外城市就业集散与多中心化的地理格局与过程,重点回顾当前研究的共识与争论以及就业中心的生长动态与趋势。其次,从不同理论视角追踪城市就业集散与多中心模式演化的动力机制,关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就业多中心结构的形成机理,特别是空间规划与管治等制度因素和市场力量的相互作用。最后,从就业多中心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通勤的影响2个方面总结就业多中心化的空间效应。城市就业多中心模式演化为我们认知城市的空间增长逻辑提供了独特观察窗口,可以为中国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小波函数、小波变换和小波消噪等。然后从6个方面,即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多时间尺度变化特性分析、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分解和重构、水文过程复杂性定量描述、水文序列小波消噪、水文序列小波互相关分析和基于小波方法的水文序列模拟预报技术,综述了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各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和主要不足,以及存在的关键和难点问题。最后,对小波分析方法在今后的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就小波函数选择、小波阈值消噪、小波分解、小波互相关分析、水文序列小波预报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Xjantaocity,lyingbetween112'56'E~113'49'E,30'04'N~30'32'N,issighttedinJianghanPlainofcentral-southHubeiProvince.ItneighboursWuhancitytotheeastQianjiangstytothewest,facesHonghucityandJianlicountytotilesouthacrosstheDongiinhiverandissepalatedbyHanjianghiverfromThalnencityandHallchuancountytothenorth.Itcoversanareaof2535km2.In1992itStotalpopulahonwasestjjnatedat143.2x10',ofwhichnon-agricultulalpopulahontotalled35.49x10',accounhngfor24.79%ofthecity'stotalpopulahon.ItsGNPwas24.3x108yUan,of…  相似文献   

19.
浩飞龙  张杰  王士君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2):2396-2409
城市舒适性理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解释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动力的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70年的研究历史,而中国相关的研究甚少。新时期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已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而城市舒适性理论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视角。论文首先从城市舒适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探讨、理论形成、水平评价以及舒适性影响的实证研究4个方面的梳理入手,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的研究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舒适性概念引入与评价、舒适性与人才流动、舒适性与创意产业集聚、城市发展与舒适物配置4个方面系统总结国内的城市舒适性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在比较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从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视角提出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人才迁移及城市规划研究中借鉴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实证经验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