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刚  王韬 《地理学报》2022,77(6):1506-1517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学科需求,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近年再度复兴,在本土化概念创新、多源研究数据和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见的成果。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亟待跨越的一些“门槛”也日益显现,如共识核心概念缺乏、学科范式不统一、多尺度研究视角不足等,制约了其学术研究与政策应用的深入互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动态的梳理,探讨了制约学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多/跨尺度研究、政策研究、区域研究,加强东西方思想交流,以此推动知识导向的批判性研究、实证主义的学术研究和实用主义的政策研究相辅相成的知识生产格局形成,从而构建起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东方政治地理学特色,为全球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3.
地理学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13,32(11):2170-2175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当前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诸多方向的选择。如外生地理学和内生地理学的分化,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混行,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脱节,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互为归属。这些问题悬而不决使地理学的向心力逐渐弱化,地理学者不得不面对诸多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困扰,以及对学科规范和学术认同上的困惑。笔者以为,此时“搁置争议”并不是办法。为了学科的长远发展,中国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学会必须做出一些选择。坚持一元还是认同分化,这即是地理学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世界系统论和政治地理学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22,41(6):1765-1777
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以引自西方的外生理论和偏重政治结构的静态视角为主。引入行为主义视角不仅能够强化对政治地理行为的理解和政治地理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而且能为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为此,本文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提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议题。具体而言: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环境认知和情感/态度;其视角强调对微观机制的分析、偏重可检验的规律总结和对人们主观因素的考量;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决策空间是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理论框架中的核心概念,未来研究可以深入考察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直接影响、情感在地理环境与政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基于情感的政治行动合法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安宁  梁邦兴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63-1474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②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化政治等六大议题;③国内政治地理研究日渐与国际接轨,但行政区划和管治等是独特的研究。整体而言,随着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期望能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内需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地理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松弟  侯甬坚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3-1518
回顾过去5年国内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领域所产生的主要科研成果,说明历史疆域政区、移民史和人口史、城镇和乡村聚落、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史和灾害史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支方向,是构成推动国内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进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历史人文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当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共同关照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云刚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08,28(5):587-593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也蕴藏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是中国地理学的二元结构。中国地理学正在分化为以西方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外生地理学"和根植于本土实践的"内生地理学"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之间缺乏交融。中国的内生地理学需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进行规范,而外生地理学也需要更扎实的本土实证来进行充实,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建设的是区域地理学。中国需要发展基于本土实证,同时使用科学方法的地理学研究。这是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所在,也是地理学学科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11.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文颖  杨家蕊 《地理研究》2020,39(5):1018-1027
本文在对西方创新地理学的产生逻辑和进展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西方创新地理学置于新自由主义所驱动的“地方竞争”的发展背景下,过分强调地方的内生性特质对于地方竞争力的作用,在当前创新范式尺度上推的背景下面临理论重构的挑战。由此,本文试图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下的创新制度、跨空间尺度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和全球经济重组格局下的中国创新动态三个方面对中国创新地理学的理论潜力进行评述,提出因中国创新中地理多样性、政府调控性和外生驱导性共同决定了中国研究对当今创新地理学创新的意义。最后总结认为当前世界观需要将中国纳入中心体系,以便更好的审查创新所表现出的多尺度、多过程嵌套反馈的辩证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09,28(4):865-882
从我国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问题。自1970年代以来,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逐步多样化,这可以作为我们发展人文地理学方法的一个参考。正是基于对实证主义地理及其方法论局限性的认识,结构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化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继登场。中国作为一个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地理格局异常复杂。结果是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问题并肩前行,发达和欠发达有关的问题同时存在。对这样复杂的地理景观所进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较多地采用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空间科学传统,对塑造这一景观的人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迫切需要方法论和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no less remarkable than the fast economic advance has been the pollution of water, air and soil all over China. The 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 provides challenge as well as opportunity to the native scientists. Benefited from their regional-scaled views and unique tools of study, Chinese environmental geographers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other environment-related scientists by combining geographical methodology with means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and by emphasizing region-based processes of pollutants and scaling issues. Additionally, they are benefited from the basic trainings in the branch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such as soil geography, hydrology and climatology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behavior of pollutants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4.
1FromchemicalgeographytoenvironmentalgeographyThe growth of environmental geography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1960s when a group of geographers and soil scientists initiated a chemical geography program in China following the speciality created by Russian geographers. The main fields of studies conducted during the mid-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involved aquatic, terrestrial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major elements, which focused on geochemical taxonomy of inorganic elements i…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no less remarkable than the fast economic advance has been the pollution of water,air and soil all over China.The degradation of environment provides challenge as well as opportunity to the native scientists.Benefited from their regional-scaled views and unique tools of study,Chinese environmental geographers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other environment-related scientists by combining geographical methodology with means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and by emphasizing region-based processes of pollutants and scaling issues.Additionally,they are benefited from the basic trainings in the branches of physical geography,such as soil geography,hydrology and climatology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n behavior of pollutants in nature.  相似文献   

16.
Fan  Jie  Zhao  Pengjun  Zhou  Shangyi  Deng  Xiangzheng  Wang  Ch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9):1654-166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Human geograph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