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秦岭金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前人西秦岭造山带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单一矿床(点)的研究,并纳入西秦岭造山带整体的构造演化序列,考察金矿床在造山带演化中所处的构造环境、建造类型、成矿作用、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等,区分了不同的成矿系统及其作用时空范围,并分析了成矿系统特征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文 《地质与资源》1994,3(3):161-168
本文以夹皮沟、辽宁、冀东、张家口、小秦岭、胶东、湘西、粤西-海南、三江、北疆和台湾等重要金矿比集中区为例,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某些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在金矿成矿历史上存在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新生代)两个成矿高峰时期,前者以形成绿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后者则以发育花岗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年龄老,矿床定位年龄新",即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继承性是中国金矿床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古亚洲洋与太平洋两大构造成矿域的叠加部位。区内晚太古代含金绿岩建造和燕山期Au-Cu系列花岗岩广泛发育,前者为形成金矿集中区的首要前提,后者是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活化的主要营力。在区域上金矿床由于受纬向隆起带、深断裂、NE(NNE)向构造岩浆活动带和NW向构造挤压带的联合控制,其分布呈菱形格局。区内金矿床可划分为绿岩建造、花岗岩建造、火山岩建造和沉积岩建造金矿床四大类。探索新类型和加强老矿区的深部找矿是今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健中 《甘肃地质》1999,(Z1):44-50
西秦岭碎屑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矿床类型。根据金矿床岩系的类型、特征矿石矿物的组合性质,对其金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三大类型。碳—硅泥岩型金矿床,细碎屑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通过地质特征对比,初步认为碎屑岩型金矿床是一类由构造热液形成的,由碎屑岩容矿的,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碎屑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矿床类型。根据金矿床岩系的类型、特征矿石矿物的组合性质,对其金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三大类型。碳—硅泥岩型金矿床,细碎屑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通过地质特征对比,初步认为碎屑岩型金矿床是一类由构造热液形成的,由碎屑岩容矿的,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金矿区域成矿特征及构造成矿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省金矿区域成矿特征主要表现在 :(1)构造 -热动力条件控矿的明显性 ;(2)成矿时间的长期性和成矿期的滞后性 ;(3)金矿床类型的多样性 ;(4)金矿床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作者分析上述区域成矿特征之后 ,对云南省金的构造成矿区 (带 )进行了初步划分。划分了2个构造成矿域 ;5个构造成矿区 (带 ) ;12个金成矿区 (带 )。  相似文献   

7.
关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成矿建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陕西凤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段一套半深海细碎屑岩浊积岩相中, 成矿作用主要受脆—韧性剪切活动控制。通过成矿建造分析研究, 具体阐述八卦庙金矿床的形成演化、成因及成矿模式。据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特点, 将八卦庙金矿床的形成演化划分为生矿建造、含矿建造、造矿建造和容矿建造。并将控矿构造内容引入成矿建造概念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广泛的地质调查、同位素测年和综合对比研究,探讨了阿尔泰地区金矿的成矿类型、地球动力学背景及资源潜力。综合研究表明,岩金矿床主要产于海西构造层的强变形、浅变质构造带,属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时代集中在310~270Ma;成矿作用与后碰撞阶段岩石圈拆沉引发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目前发现的金矿床(点)仅相当于区域变质流体成矿系统的浅部,主体部分由于中生代以来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而未能抬升剥露出来。受两次构造抬升影响,加里东构造建造带的造山型金矿基本剥蚀殆尽,而海西构造建造带是寻找岩金矿床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矿成矿规律浅析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北缘地质环境复杂,金矿类型繁多,金矿空间分布不均一。对区内九处大型以上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进行对比和研究,认为区内的金矿床均属地层建造、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成矿;矿床成因类型有别,是成矿地质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单元中的地层建造、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三个互补因素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致;总结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九种类型金矿床,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普查-勘探对象,其中特别详细介绍了卡林式金矿床、团结构式金矿床、焦家式金矿床和东风山式金矿床。对于分布广、数量多,与有色金属伴生的金(银)矿床,着重指出了其利用的前景。这样,可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甚至遍布全国的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的废石、废渣也有可能采出金(银)。对全国各省(区)金的主要来源的砂金矿床和脉金矿床,也给予很高评价与重视。本文还就找金的方法,提出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方法,还介绍了国外对低品位金矿常用的氰化物溶液堆浸处理法,提取金和在水中鉴定金痕量的超灵敏度找矿法。  相似文献   

12.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建光 《地质与勘探》2017,53(2):406-412
坦桑尼亚太古代马拉-穆索马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湖东部地区,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为受陡倾或缓倾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对亚斯罗利、瑞万科玛和尼亚布隆渡等3个典型金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系统分析了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马拉-穆索马绿岩带金成矿规律,认为金矿床的形成与镁铁质火山-沉积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控制着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金矿带混汞提金法中的汞污染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带的成矿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大多采用混汞提金法进行黄金选冶的现实。由于混汞提金法的广泛与长期使用,汞污染在不同的金矿及周围地区都有程度不一的表现。着眼于汞的污染治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汞的毒害机理、混汞提金法中汞的污染途径入手,讨论汞对土壤和人类的危害,并对汞污染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等,将中国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1 类,其中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中深成侵入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型、卡林-似卡林型、浅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要找矿类型;成矿年代以中生代、新生代为主。在中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总结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演化、成矿地质条件、空间分布特征、金矿类型、区域成矿要素、资源量等,初步厘定42 个金矿集区,其空间呈集中分布特征。根据金矿勘查单位面积的钻探数量,初步将中国金矿集区划分为高、中、低工作程度区,高程度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除砂金矿外,中国88.12%的岩金(伴生金) 矿探矿深度在500 m 以上,说明探矿钻探验证偏少、偏浅。文章还探讨了中国金矿集区资源找矿潜力,提出了勘查找矿方向和建议,指出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金矿集区特别是位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是未来找矿潜力重点区域,未查明资源储量巨大。  相似文献   

16.
Saudi Arabia possesses numerous low-grade gold deposits and many occurrences are located in the Arabian Shield. Currently, there are five operating gold mines and major plans are underway to develop three gold mining region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shield.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deposits a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vestments earmark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deposits by the Saudi Government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Saudi Arabia is expected to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gold producer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mining activities in the Arabian Shield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is is followed by a brief review of geology and the geological importance of the Arabian Shield as a host for various types of gold deposits.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gold grades and its impact on cutoff grade variations on the gold reserves and their mining potentials.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gold grades and reduction in cutoff grades, it is demonstrated how some of the previously classified uneconomic resources can be gradually converted into mineable reserves with increasing proportions.  相似文献   

17.
卡林金矿带勘查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卡林金矿带上勘查工作,在其西北端和深部发现并勘探了新的超大型金矿床.延伸了卡林金矿带的范围.讨论了超大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其主岩为不纯碳酸盐或细屑岩,成矿与中酸性火成岩,新生代火山岩有关,并且与板块构造的演化有关.提出卡林型金矿与裂谷作用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胶东-朝鲜半岛中生代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范宏瑞  冯凯  李兴辉  胡芳芳  杨奎锋 《岩石学报》2016,32(10):3225-3238
华北克拉通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接,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内皆产出有不同规模的金矿床,并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胶东半岛已发现金矿床(点)近200处,其中三山岛、焦家、新城、玲珑等为世界级金矿,它们为石英脉型和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20Ma,说明金成矿作用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和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下完成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幔源岩浆以及幔源岩浆与地壳相互作用产生的地质流体,就位环境与地壳/岩石圈在早白垩世强烈伸展构造变形有关,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与我国辽东相邻的朝鲜半岛北部平安北道等地金矿储量较大,成矿类型与特征辽东五龙金矿类似,为石英脉型矿化,也可能为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破坏相关的金矿床;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金(银)矿床分成侏罗纪中温热液型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两类,其中侏罗纪热液脉状金矿成矿特征虽与胶东金矿类似,但成矿时代(峰期~160Ma)有显著差异。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化主要发生在100~70M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为典型的环太平洋斑岩-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贱金属成矿系列。胶东和朝鲜半岛金矿床类型、特征及成矿时间的异同,与区域中生代地质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Ashanti Belt, the results of fractal and Fry analyse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51 known mines/prospects of (mostly lode) gold deposits an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their spatial associations with faults and fault intersections suggest different predominant structural controls on lode gold mineralisation at local and district scales. Intersections of NNE- and NW-trending faults were likely predominantly involved in local-scale structural controls on lode gold mineralisation, whilst NNE-trending faults were likely predominantly involved in district-scale structural controls on lode gold mineralis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patial analyses facilitate the conceptualisation and selection of spatial evidence layers for lode gold prospectivity mapping in the study area.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erived map of lode gold prospectivity and a map of radial density of spatially coherent lode gold mines/prospects results in a one-level prediction of 37 undiscovered lode gold prospects. The applications of quantified radial density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patially coherent lode gold mines/prospects result in an estimate of 40 undiscovered lode gold prospects. The study concludes finally that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scovered mineral deposits is the key to a strong link between mineral prospectivity mapping and 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miner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金矿床深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国内外绿岩带及其中的金矿床对比研究,说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原岩层序和岩性特征与世界各绿岩带是可以对比的;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产出形式诸方面与绿岩型金矿也是可以对比的。从其成矿机理及基本事实出发,指出在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及已知老矿区寻找深部矿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